荷塘月色说课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34396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说课稿我说课的课文是荷塘月色,这是高中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具有独特的魅力。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我将从三个方面谈我的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散文有了较好的了解,他们已经较好地具备了分析语言的能力。我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即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够做到:1、了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生平。2、掌握难度较大

2、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3、品味荷塘月色文中优美的语言与意境,品味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风格。学会从优美的文字中鉴赏美,领悟美,并通过掌握语言的美的内涵和特点,自己能够创造美的语言和意境。二、过程与方法我将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了七个环节。1、导入我不主张采用介绍1927年大革命失败等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的方式导入课文,这样不自觉的就把学生引到政治味道很浓的路子上去了。我认为真正优秀的文章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打磨和洗礼的,脱离那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仍然会散发出它经久不衰的、独特的魅力之光。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朱自清的春、背影、匆匆等散文作品。因此我的导入方法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和我一起回忆从前学习过

3、的朱自清的作品,我想这种导入方法能唤起学生对朱自清语言曾有的记忆,为进一步领略本文打下基础。我设计的具体的导入语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这是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的朱自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这是满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的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这是感叹光阴易逝、惜时如金的朱自清这些文章,是一代文学大师用他那

4、饱满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化成的一把神奇的钥匙,带领我们走进如诗如画、气韵悠长的文学殿堂,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的另一篇精美散文荷塘月色,再一次走进他为我们描绘的宁静、优美、脱俗的世界。”2、抒情吟诵我觉得要带动学生进入荷塘月色这样一种美好淡雅的境界,光有说教是不够的。我设计的方法是这样的: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吟读课文,同时恰当地配上一些舒缓轻柔的轻音乐,像舒伯特的小夜曲、莫扎特的月光奏鸣曲等,这样能营造出荷塘、月色浑然一体的宁静、轻柔、幽雅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加迅速地进入那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更加深入地领悟那样一种从文字到灵魂的美。这一过程将会用3到5分钟的时间。3、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

5、理由。这一过程将会经历5分钟左右。我不去猜想学生会选择哪些段落,并预先想好他们可能的答案。我会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无论是美是丑,是褒是贬。我想只有在轻松愉悦、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接受教师的讲说。我会先让学生们发表见解,再带领他们一起进入本文重点第4、5、6段的赏析,我想这样的话学生们能更自然更专心地转入到我的解说中。4、重点解析第4、5、6段荷塘月色的描写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我将用20分钟的时间去讲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课文。第4段和第5段我会从提问入手。问题是:这两段写了哪些意象?表现这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技巧?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很容易回答,如“月光、

6、荷叶、荷花、荷下流水、青雾”等等。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会提示学生从修辞方面入手进行回答。相信学生们都能找到这些句子: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以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再如:“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些句子是全文的闪光处,是全文最美最动人的部分。我想通过我的详细解析,学生应该能从中体会、把握这些语言的美感和特色,学到比喻和拟人还可以如此生动传

7、神地运用,从而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以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上奏着的名曲。”就是运用了一种比较少见的手法:通感。钱钟书先生把“通感”这一修辞手法定义为“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在讲解时我会将抽象定义与实际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记忆“通感”这一修辞手法。第6段我还是从提问入手,问题是:作者在第4段和第5段中已经几乎把月色下的荷塘写到了极致,为什么还要写第6段呢?并且,第6段写的是荷塘以外的景物,如树影、远山、路灯光等,这是不是与本文的题目“荷塘月色”无关

8、?我想,作为习惯于听从权威的中学生,一般不会回答“无关”。借此我会进一步提问:那么作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答案:这段话充实了月下荷塘这一景境,有了其他的景物作陪衬,月下的荷塘会更显幽美别致,丰满而又独立。5、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语言的能力。我将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学习这篇课文的心得感想。讨论一:回想文章第4段到第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讨论二: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的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我想对于自由讨论这一点,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这正好让我转入第6个环节的教学。6、拓宽延伸学生知识面在大家讨论完毕之

9、后,我会向学生简单介绍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究竟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了巩固加深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拓宽延伸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鉴赏的能力,我还会向学生提供一些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评论不佳的资料,比如那位著名的另类作者韩寒对就说过:荷塘月色根本不是哪门子好文章,为什么置朱自清那么多好文章于不选而偏偏选一篇堆砌词藻华丽内容空洞的荷塘月色作为语文教材?大诗人余光中在论朱自清散文一文中也指出:“在14个比喻之中,竟有13个是明喻,要用像、如、仿佛之类的字眼来点名喻体和喻依的关系。在想象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隐喻,可是隐喻的手法毕竟要

10、曲折、含蓄一些。朱文之浅白,这也是一个原因。唯一的例外是以睡眼状灯光散文隐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另外,庄周在齐物论中也说:“朱自清先生赖此文(即荷塘月色)赢得的名声,相当于花五元钱中了五百万。结构呆板,情感暧昧,联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无不家常庸劣”我想,通过这些资料,能训练学生探究质疑的能力,不盲从名家名作;另外,还能让学生懂得文学批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欣赏事物的角度就不同,应当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7、巩固我会用最后的5分钟让学生朗读全文,及时巩固已学到的知识。然后布置课外作业: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真实感情,字数在五百左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荷

11、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破不宁静”,第6段的结尾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学生们会发现这些语句流露出的伤感意味,可能对此发生疑问。这也是本文的难点。我想,这里并不是只有“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背景”这种唯一的解释,毕竟文中流露的政治性也并不明显,没有必要把这么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当做大部头东西作高、深、难的解读,这反而会破坏文章的意境。我认为语文是宣传人文精神的工具,而如果从社会学的政治宣传的功利价值出发生硬地肢解诗性的文学,会使语文课陷入简单化、庸俗化和赤裸裸的政治化,这是不利于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美的学习的。因此,我会向学生强调文中的意境美,荷塘中的荷叶、荷花、流水、月色的和谐,自然中的静谧与家庭宁静的和谐,还有蝉的喧闹和人的内心平静的相反相成的和谐,这种种和谐构成的诗样的童话般的意境美,以及字里行间的作者爱妻、爱子的亲情之美。就是说,我希望学生能领悟的是作者精心为我们营造的各种美的景物,美的意境,美的感情。希望学生能从中学到美的享受,学会鉴赏美,从而学会发现美,创造美。最后,我的教学设计可能存在过于理想化的缺陷,也许实际操作起来会不那么顺利,也可能收不到我所期望的效果。不过我一定会努力探索,不断进取,争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取得满意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