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设计原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34333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路基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路基设计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路基设计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路基设计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设计原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设计原则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1、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 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 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路基面宽 度详见表2.1。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 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置于路肩进行调整,具体路基面宽 度见下表: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m)表2.1行车线别路堤(m)路堑(m)200km/h单线8.28.2双线

2、13.013.0 (13.0)160km/h单线7.87.7双线12.211.9W140km/h单线7.87.7双线12.011.7注:1、括号内为石质路堑地段的路基面宽度;2、均考虑铺设无缝线路及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2、路基面形状(1)新建双线地段,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 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2)增二线并行等高地段,新建非渗水土路基自既有路肩开始设4%向外排 水坡,当既有路堤填料为渗水填料时,新建路基应填渗水填料。(3)增二线并行不等高地段,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高于既有路肩时,第二线 路基面应为三角形路拱,并自既有线路肩或以下向外做4%的

3、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应采 用A组填料;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底于既有路肩时,应通过第二线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3、路基基床(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 底层1.9m。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作填料。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 良土填筑。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 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土层、软质岩风化层及膨胀土路堑时应再换填 0.3m1.0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基床压实标准应满足暂规表4.3.2及表4.3.3所列要求。(2)速度目标值W16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

4、.5m设计,其中表层0.6m, 底层1.9m。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但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采用A、B组 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 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膨胀土路堑应再换填0.3m0.5m合格 填料或改良土。基床压实标准应满足路规表6.2.1及表6.2.3所列要求。(3)填方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地基土土质及密实度不满足路规要求 时,应采用重型机械碾压或将宽度4.0m,路肩下2.5m范围内的土翻挖重填。(4)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路基面以下1m基床范围内应予挖除换填符 合要求的填料。4、路堤

5、下部填料与压实标准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堤填料应符合暂规表4.4.1的规定。速度目标值W160Km/h地段,符合路规第7.2条及第7.3条的规定。本线严禁用膨胀土直接作填料。本线沿线挖方地段碳酸盐岩残积层红黏土、软质岩残积层黏性土及其全风化层 大多不宜直接作填料,需改良后方可作路基填料。碳酸盐岩地段岩块弃方可作A、B组填料, 软质岩地段岩块弃方可作B、C组填料。进德黎塘西段挖方小于填方,填料缺口大,挖方 地段碳酸盐岩残积层红黏土不能直接移挖作填,采用开山取合格填料,黎塘西凤岭段,弃 方远远大于填方,填料应充分利用弃方中的合格填料。土石方调配在弄清填料性质的基础上应尽量做到移挖作填,减

6、少施工方以节约 用地,并与隧道、站场专业互调余缺,合理利用土石方。如填料不符合暂规要求需要改 良时,需作土质改良与远运方案比较。速度目标值200km地段桥梁与路基、路堤与路堑、路堤与横向建筑物连接处, 均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按暂规第4.4.9条至第4.4.12 条执行。速度目标值 160km地段桥梁与路基、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设置过渡段,过渡 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填料填筑,按路规第7.5条执行。不同速度目标值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m,设置形式参照路 堤与横向结构物设置方式。6、路基边坡坡度(1) 路堤路堤边坡坡度按下表设计。浸水地段路堤边坡坡度在防护

7、高程以下采用比非浸 水路基边坡放缓一级处理。路堤边坡坡度表2.2填料种类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备注一般细粒土088 201: 1.51: 1.75超过12m时于8m处设计边坡平台,宽2.0m碎石土、卵石土、粗粒土(细砂、粉砂、粘砂除外)01212201:1.51: 1.75 超过12m时于12m处设计边坡平台,宽2.0m当路堤边坡大于15m时,应按路规7.3.3条加宽路基面;当路堤边坡高度大 于表六的数值时,其超出部分的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其最小稳 定安全系数为1.151.25(2) 路堑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边坡高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参 照下

8、表执行:一般地区路堑边坡坡度表表2.4岩土类别边坡最大高度(m)边坡坡度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层硅质砂岩、钙质砾岩、厚层泥质灰岩301: 0.31: 0.5砂岩、枚岩(较完整、中等风化)301: 0.51: 0.75砂岩页岩互层(微风化)、岩浆岩 301: 0.751: 1.0泥灰岩夹砂页岩、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砾岩、板岩、片岩、火山岩、煤 系地层 251: 0.751: 1.5碎石(角砾)土、卵石(矽石)土 201: 1.01: 1.5一般均质粘土、砂粘土、粘砂土201: 1.251: 1.5路堑边坡高度一般按土质边坡及全风化的软质岩边坡不大于20m、软质岩边坡 不

9、大于25m、硬质岩边坡不大于30m进行控制。当土质路堑边坡高度超过20m、软质岩边 坡大于30m时,其坡率应按路规第8.2.2条规定并结合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最小 稳定系数应为1.151.25。土质边坡应采用喷播植灌草、三维土工网垫植灌草和骨架内喷播 植灌草等防护;软质岩边坡以及完整硬质岩边坡应采用护墙、浆砌护坡、喷锚网护坡和喷混 植生防护,坡脚酌情设置挡土墙,必要时采取锚杆(索)框架梁、加大边坡平台等措施,确 保路堑边坡稳定7、路堤基底条件(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填土高度小于2.5m的矮路堤及浅路堑,基 床应符合暂规表4.3.2-2及表4.3.3的要求,基床范围内天然地基土为

10、细粒土时比贯入阻 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9 不得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采取地基改良 或加固措施。(2)速度目标值W160Km/h地段,填土高度小于2.5m的矮路堤及浅路堑, 基床的土质及密实度应符合路规第6.2.1及第6.2.2条的要求,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 地基的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9 不得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 采取地基改良或加固措施。(3)填土高度大于2.5m路堤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当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值小于1.2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0小于0.15MPa时,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 度、含水率、地表积水深

11、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抛石挤淤或换填砂等砾石等地基 加固措施。(4)地面横坡陡于1: 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 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小于1.25。当符合要求时,应在原地面设计台阶; 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等抗滑措施。其靠山侧应设置排水措施。8、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槽的设置:通信、信号槽均设置在路肩上;电力电 缆槽设置在坡脚平台上,路堑地段设置在侧沟平台上。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5157号)以及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 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

12、建设2007140号)的要求进行设计。10、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W度地震区),路基工程不考虑地震影响。二、路基个别设计原则1、挡土墙需要设置挡土墙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专用图或个 别检算进行设计。挡土墙高度:一般路肩挡土墙或路堑挡土墙,以12m为限,路堤挡土墙以10m 为限。挡土墙墙背根据墙背岩、土填料类别,设置反滤层及隔水层。凡墙背为土质、 软质岩石、含泥质岩石、易风化岩石以及填料为细粒土时均设置0.3m厚的砂砾石、无砂混 凝土板或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膨胀土地段挡土墙反滤层厚度应不小于0.5m。反滤层 顶部和底部设置隔水层。挡土墙的材料一般地区统一采

13、用C25片石混凝土,地下水具腐蚀性地段,按 照腐蚀性类别及等级,按规范相应采用材料类型及混凝土级别。2、路基坡面防护1)泥岩、泥岩夹砂岩等易风化剥落的软质岩层或风化破碎的硬质岩层路堑边 坡,当边坡高度大于3m时,边坡因地制宜采用截水骨架护坡,骨架内采用液压喷播植草、 喷混植生,干砌或浆砌片石护坡、喷锚网护坡、框架梁护坡或护墙等措施,单级变截面护墙 其高度原则上不大于12m,超过时设平台,分级砌筑,等截面护墙高度原则上不超过6m, HV3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草进行边坡防护。2)土质路堑边坡,当边坡高度H33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液压喷播植灌草护 坡,HV3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灌草进行边坡防护。3)

14、土质路堤边坡,当边坡高度H33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撒草籽间种灌木护 坡;HV3m时,采用撒草籽间种灌木边坡防护。当路堤边坡高度矛m且路堤本体填料为非 硬块石时,边坡采用平铺土工格栅分层加固。4)路堑边坡一般预留不小于1.0m宽的侧沟平台,路堤边坡一般预留不小于2.0m宽的天然护道,以埋置电缆沟槽。接触网支柱一般设置在路肩上,并与路基同步施工。3、基底处理基底为水田、水塘时,视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填渗水性材料填筑等 措施。一般情况下尽量少占鱼塘,对占用的鱼塘或水塘,填方基底可能积水或者仍能 利用的水塘,设置施工围堰,清淤后填片石至塘坎;对于已废弃的水塘则采用排水疏干、挖 淤换填硬质岩弃碴

15、或渗水性材料等措施,除采用以上措施外还要保证压实度。对路堑上方的 鱼塘或水塘,原则上予以废除,还相应加强边坡支挡与防护措施。4、改河改沟一般沟渠的改移,根据外业调查的水文、地质等资料及铁路主体工程的位置, 综合考虑确定其改移位置。改移断面一般根据流量计算确定并不小于原沟渠截面,两端与原 沟顺接。对复杂的较大的改移沟渠,根据水文资料,采用1/50洪水频率进行必要的水力计 算并加0.2m的安全高确定改沟截面尺寸。三、特殊路基工点类型及设计原则1、深路堑尽量控制边坡高度,原则上土质边坡控制在20m以内;软质岩边坡控制在25m 以内;硬质岩边坡控制在30m以内。超过此限值,则与隧进行方案比选。全线路堑边坡高 度大于20m的深路堑工点有89处,累计线路长度8.662km,主要分布于陈平五塘、五塘 凤岭、凤岭车站附近等区间以及C3K631+200C3K634+080段,其余段落零星分布。对地面横坡较缓的土质及软质岩深路堑,宜采用坡脚设矮挡墙,分级放坡开挖, 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内喷混植生、灌草护坡,浆砌片石骨架护坡加固防护。对于豆粕地段路堑高边坡,为保证路堑边坡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