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340213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祖逖北伐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字句,积累相关成语。2、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p 人物形象。3、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学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p 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p 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诵读 + 讨论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鼓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讲的就是东晋范阳祖逖。祖逖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_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半壁丧失,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而祖逖是怎样做的呢?二、诵读课文,整

2、体感知内容。1、范读。2、学生自由诵读。3、正音。4、齐读。5、翻译全文。重点词句:蹴 琨 觉 曰睿素无北伐之志击楫而誓曰6、理清课文脉络。第一层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根底。第二层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难情况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第三层最后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三、讨论: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1北方游_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3陷落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对抗。2、祖逖力

3、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四、知识归纳:1、古汉语特殊用法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 (定语后置句)c.言于睿曰 (倒装句)2、成语归纳闻鸡起舞 自相鱼肉 中流击楫 望风响应五、拓展练习:读岳飞词满江红,比照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

4、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剧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拾掇旧山河,朝天阙。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才能目的: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增强古文阅读才能。情感目的:1.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

5、托物言志的写法。2.朗读并背诵课文。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3.请再次朗读课文。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

6、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提问:详细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妙形象。讨论并归纳:(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8.提问:

7、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挖苦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较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较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

8、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肮脏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妙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织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技口 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才能; 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异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响,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

9、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检查旧课,引入新课。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表达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

10、,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如今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老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然后上黑板注音: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老师补充讲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海燕海燕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理

11、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根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分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详细情景。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4、带着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1、带着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3、带着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

12、和故土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得意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 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土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络。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1、引导学生考虑:海上的小燕子和故土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三、短文写作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

13、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局部。前局部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土小燕子进展了描绘。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活力与活力的故土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局部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土小燕子的深沉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展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石榴石榴教学目的:1、积累文中出现

14、的生字和新词。2、揣摩【关键词】:p 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着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2、引导学生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石榴。3、带着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4、指导学生分析p 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p 课文1、带着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2、带着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带着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

15、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三、深化探究,体会感情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着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详细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发奋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第二课时一、 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着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2、带着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