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30998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大北农种猪科技目录 第一章 大北农种猪育种目标第二章 大北农种猪繁育体系第三章 核心群选育方案第四章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第五章 种猪淘汰方案第六章 数据管理与软件使用第七章 遗传评估与选育效果分析第一章 大北农种猪育种目标以加拿大优质种猪杜洛克、长白、大白为根底组建育种核心群,主要进展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改进。保持加拿大种猪的遗传优势,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科学、规和实用的种猪育种方案。一、选育方向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高肌脂肪含量、提高肉质、提高抗病性、加强肢蹄粗壮结实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本钱作为育种

2、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北农种猪育种体系,以培育出适应我国饲养环境的种猪。在育种中采用分化选育,父系种猪侧重生长速度及肉质,母系种猪侧重繁殖性能。1、杜洛克:选育方向为父系种猪。以选育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为重点,要求体形外貌一致,整齐度好,头中等大,体躯高长,背腰平直,腿臀肌肉饱满,四肢强健结实,毛色以棕红为主,全身肌肉结实紧凑,适应性强,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肉质良好,不携带应激敏感基因氟烷基因。2、大白、长白:选育方向为母系种猪。以改进繁殖力为重点,要求品种特征明显,体型外貌一致,整齐度好,中躯稍长,臀部饱满,四肢结实,种猪及其后裔体躯无黑毛斑块,有效

3、乳头7对以上,排列整齐匀称,繁殖力强,母性好,具有较好的生长和育肥性能,肉质优良,不携带应激敏感基因氟烷基因。二、选育目标1、杜洛克主选生长速度和瘦肉率,选育5年和10年后,达100kg日龄分别提前1天和1.5天;瘦肉率分别提高到65%和67%。大白和长白主选窝产活仔,窝产活仔年均提高0.1头选育5年和10年后,分别到达12头和12.5头。第一期选育方案完毕时(五年),各品种选育群种猪性能到达以下标准:品种 初产 经产 100kgAGE(d)30-100kgADG(g)100kgFAT(mm)30-100kgFCR瘦肉 (%)窝产仔(活仔)21日窝重kg窝产仔(活仔)21日窝重kg公 母 公

4、母 公 母 公 母 公母 杜洛克 10/95611/106215515892090011 122.42.566 64 长 白 11/106013/127215816091090012132.52.6 6563大 白 11/106013/12721581609109001213 2.52.66563第二期选育方案完毕时(十年),各品种选育群种猪性能到达以下标准:品种 初产 经产 100kgAGE(d)30-100kgADG(g)100kgFAT(mm)30-100kgFCR瘦肉 (%)窝产仔(活仔)21日窝重kg窝产仔(活仔)21日窝重kg公 母 公 母 公 母 公 母 公 母 杜洛克 10.5

5、/9.55911.5/10.565154.5157.593091010 112.3 2.4 68 66 长 白 11.5/10.56313.5/12.575157.5159.592091011 122.42.5 6765大 白 11.5/10.56313.5/12.575157.5159.592091011 12 2.4 2.5 67652、利用标记辅助选择MAS进展分子育种,经过10年选育后,种猪到达以下目标:指标 检测基因目标繁殖力ERS, PRLP,FSH,提高窝产仔数1-2头生长速度 GH,IGF1,MSTN, IGF2 , MYOG提高生长速度5%左右,降低背膘厚1-2mm肉质Hal

6、,RN,H-FABP,A-FABP猪群不携带Hal和RN基因,肌脂肪含量2.5%以上抗病力ETEC K88,ETEC F18剔除不利基因,进展断奶前仔猪腹泻的抗病育种,提高抗病力3、在杂交试验根底上,运用分子标记等先进技术预测与筛选最正确杂优组合,培育杂优配套系1个,配套系商品猪性能高出亲本20%左右,制定配套系生产操作规程。4、各品种猪100kg屠宰时肉色鲜红,质地不松软,系水力强,pH值在6.0以上,无PSE、DFD肉,肌脂肪含量到达2.5%以上。 上述目标完成以后,使本工程到达国领先水平,育成适合中国养猪业所需的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并且通过品系鉴定,最终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长

7、白、中国大白和中国杜洛克。第二章 大北农种猪繁育体系猪的繁育体系是将纯种猪的选育提高、良种猪的推广和商品肉猪的生产结合起来,建立起不同性质的各具不同规模的猪场,各猪场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遗传传递系统,完成猪群不断改进、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共同目的。大北农种猪的繁育体系是以原种猪场(纯繁选育)为核心、种猪扩繁场(扩繁、杂交利用)为中介、商品猪场(三元杂交)为根底的繁育体系。如下列图所示:大北农种猪繁育体系金字塔在大北农种猪繁育体系中,采用二元杂交生产父母代和三元杂交生产肥猪的方案生产,各层次母猪占母猪总数的比例大致是:核心群占25,繁殖群占110,生产群占865,呈典型的金

8、字塔构造。第三章 核心群选育方案一、核心群的组建以加拿大优质种猪杜洛克、长白、大白为根底组建育种核心群,保持母猪群体构造是1胎母猪占60左右,2胎母猪占30左右,34胎母猪占10左右。种猪场种公猪利用年限69个月。种母猪利用年限34胎,育种核心群的世代间隔平均1.5 年以下。二、核心群的选育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性能测定为依据,以遗传评估为手段,以实现三个效益经济、社会、生态为目标。在常规育种方面,核心群的选育采用开放闭锁相结合的继代选育方法,以人工授精技术为支撑,将外源优秀基因导入选育核心群。核心群应采取防止全同胞的随机交配。以同质选配为主,尽量防止近交,近交系数

9、控制在0.03以。核心群的选育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1核心群以场性能测定为依托,以现场选择为手段,采用多留种高淘汰的大群选择法,多留精选,系统进展遗传评估,根据性能测定结果测定选择指数及育种值,父系指数、母系指数、分析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趋势,并将此作为选种的主要依据。2实行开放与闭锁相结合,聚集优良基因,保持遗传稳定。在分子育种方面,应用功能基因检测,标记辅助选择,通过采样提取基因组DNA,检测有助于提高产仔数的ESR、FSH、PRLR等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肉质的H-FABP等基因,检测有助于消除应激综合征的Hal基因及减少仔猪泻痢的ETEC F4、ETEC F18基因等,实行标记辅助选择、标

10、记辅助选配和标记辅助抗病育种。1、核心群种猪选择的根本标准核心群种母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构造优秀,生殖系统发育正常,奶头数量足够,并排列整齐,发育良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整理分析整个育种场母猪的产仔性状,进展统计分析,产仔数在猪群整体平均数一倍标准差以上的种猪进入核心群。种公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构造优秀,背臀肌肉饱满,生殖系统发育正常,收腹良好,性欲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最后进入核心群的种公猪必须是经过生产性能测定过的种猪,选择该血缘最优秀的种公猪进入公猪站,加速猪群的整体遗传进展。无论种公猪或者种母猪,都要在同一血缘比拟后,选择最优秀者留种,种

11、公猪尤其要经过测定比拟后才能决定选留。公母猪要求无遗传病,不携带特定的传染病原,同时血缘广泛,公猪最少有10个不同的血统,母猪有15个以上不同血统。2、核心群的选配核心群的选配主要是利用GBS软件制定配种方案,核心群近交系数控制在0.03以。根据公猪等级上下来制定配种次数,并且根据上一胎产仔成绩决定下一胎及以后各胎的选配,上胎产仔成绩好的,以后各胎可实行重复选配。限制种公猪在核心母猪群中的最高配种比率,每头公猪最多配种窝数30窝后即不参与核心群母猪的选配。但对于特别优秀的种公猪,可扩大该种公猪的利用围,也可有方案地实行适度近交如半同胞交配,以便累积优良基因。加强基因交流,开展联合育种,在保持猪

12、群相对稳定前提下,必要时可从国外引进优秀种公猪配种或精液授精。根据分子检测结果,实行标记辅助选配,如ESR BB型配BB型。3、核心群的选种核心群的选种采用四期选育的方法选留优秀后代,在各阶段进展选择时,母系以繁殖性状为主选性状,兼顾肥育性状。父系以肥育性状和胴体性状为主选性状,兼顾繁殖性状。父母系均应注意体质外型和肢蹄结实度;采用BLUP法,每头种猪建立综合育种值指数,按指数上下,进展选留与淘汰;加大选择差,提高选择强度,坚持断奶多留,测定完毕精选以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对参加测定的侯选后备猪,应创造一致的饲养环境条件,以降低环境方差,公猪采用生产性能自动测定系统。采取断奶初选、保育二选、测定完

13、毕三选为主,配种前选择为辅的选种策略。1断奶初选 挑选的标准为: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乳头数为杜洛克6 对以上,大白、长白7对以上,本身或同胞中没有遗传缺陷。选留数量:一般每窝挑选2 3。断奶时应尽量多留,一般来说,初选数量为最终预定留种公猪数量的10 20倍以上,母猪数量的5 10倍以上,以便后续能有较高的选择强度。(2) 保育二选保育猪只经过断奶、换环境、换料,有的个体适用力不强、生长发育受阻、生理缺陷逐步显现。选留标准:体格强健、体重较大、公猪睾丸良好的仔猪转入下一阶段的测定。选留数量:每窝保存至少1 2。转入测定舍。3测定完毕阶段

14、三选 在4.55.5月龄、体重达85115 kg 时进展。选择的方法为:(1) 根据种猪系谱和生产性能资料,通过软件计算得出相应的育种值和选择指数,严格按综合指数的上下进展个体选择,该阶段的选留数量应比最终留种数量多20%25%。(2)指数选留后,再到现场观察,要求具有该品种特征,外形构造良好,体躯长,后躯饱满,无遗传缺陷,公猪睾丸发育良好,母猪乳头7 对以上且排列良好。将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有乳头发育不良、外阴部特别小及体型有严重损征者再次剔除,发现氟烷基因阳性个体,坚决淘汰。4终选终选在配种前进展,淘汰有遗传疾患配种前表现和繁殖障碍指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者,最后选定优良后备猪,更新种

15、猪群。主要根据后备种母猪的初情期、发情状况、妊娠分娩状况、母性状况及头胎繁殖性能成绩进展选择,凡初情期在7月龄之后,发情不明显、难产、母性差、产后严重子宫炎、乳房炎以及无乳、少乳者不留种。后备种公猪则根据性欲状况、配种能力、精液质量,并结合肢蹄、体质外貌等再次进展选择。头胎淘汰率约为25%,以保证核心群优越的性能。第四章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一、测定条件与要求1.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根本一致。3.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4. 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展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历的技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