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30963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训练点1理解诗意、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部诗歌。3品味精妙的语言。4学习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二)能力训练点培养诵读能力,观赏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四)美育渗透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学法引导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3识记理解和评价自己最喜爱的名句。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难点:理解其中丰盛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意境。解决方法:1古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

2、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2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时安顿2课时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前三首诗的观赏第二课时 作者简介,后两首词的观赏教具学具投影仪师生互动活动1朗读比赛。2背诵比赛。3唐诗宋词知识竞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 新课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开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格调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另外还有一首明朝夏完淳写的?别云间。(一)明确目标1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2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二)整体感知?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笔下清幽的景致令人忘俗;另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诗人在远贬至蓝田关时,写下的七律,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明快,格调沉郁;?明云间作于作者在云间被捕之际,悲壮、豪迈。(三)教学过程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南)人。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世也称他为韩昌黎。曾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请免徭役而贬阳山令

4、,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文学上既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又是驰名诗人。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华文风,力倡古文。在诗歌创作上,笔力雄健,气势雄伟,力求新奇,自成一家。有?韩昌黎集。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人。9岁能诗文,15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之后,其父、师先后死难。夏完淳复入吴易军中,顾问军事。军败后,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为抗清奔波。后为人揭发被捕,解送至南京。洪承畴以其年幼,欲为他开脱,夏完淳痛骂不止,凛然就义,年仅17岁,他的诗歌表现出悲壮激越、高亢雄壮的格调,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英雄和诗人。有?夏完淳集。2诗歌赏析

5、。?题破山寺后禅院整体感知: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设计问题:(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曲径通幽。(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叹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观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

6、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荣,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打消净尽。(5)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洁怡悦的境界。(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诗人观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本诗的写作背景: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

7、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城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达到离京城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讲读前两句,提问:(1)这两句点明了什么明确: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2)开头这两句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明确:“朝一夕表明了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外。(3)诗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明确: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韩愈刚直不阿的性格。(4)诗的五、六句是描写什么的作者借写景抒发了怎

8、样的感情是描写环境的。云彩浓重横在秦岭上空,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前行。“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看不见家,也看不见京城,他此时不独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难险阻,未免露出英雄失路之悲。(5)最后两句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叙述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6)诗中运用了哪些比照手法明确:“朝奏和“夕贬;“九重天和“路八千。(7)诗中有没有对偶句,请找出来。“云横秦岭家何在与“雪拥蓝关马不前。(8)诗中“横和“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明确:“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故全诗气势磅礴。(9)说说你最观赏哪句诗,为什么?别云间创作背景:?别云间

9、一诗,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当年写的。当年夏季,作者在家乡被捕,此诗写于解往南京、辞别家乡之际。本诗除对故土表示依恋之外,着重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屈的顽强斗志。诗句分析。前二句点题,表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辞别故土。三、四句言志,面对山河破碎,而自身已无用武之地。五、六两句表示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末尾两句预示前景,抗清的烽火一定会绵延下去,死后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祖国人民奋勇抗清的旗帜。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至死不屈,希望复仇再起,反映的是一种激昂慷慨的壮美格调。关于诗歌的一些知识。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格律诗。格律诗中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中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有五言律诗和

10、七言律诗之分。本课三首诗都属于律诗,律诗由八句组成,前两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尾联是对偶句。第二课时导入 新课宋代文学中以词的成就最高。宋词被后人尊奉为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骈文、唐之诗、元之曲相媲美的文学瑰宝。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宋词,作者分别是苏轼和李清照。他们都是重要的宋词作家,前者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后者是婉约派代表。他们的词虽格调迥异,但都是词中上品。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收获知识。(一)明确目标1用多种办法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背诵宋词。2用朗诵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二)整体感知1苏轼是一位充斥矛盾、苦闷而又极力挣扎、希望精神解脱的大诗人。这首词不仅发明了

11、许多洁净华美的形象,更加洋溢着一股焦虑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全词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呈现出心灵的觉醒,亦即超越现实终又回归现实的历程。2一代才女李清照博闻强识,诗文皆能。本词写在一个漫长的白天,适逢薄雾浓云,更加愁闷。尽管屋里烧着香料,在这重阳佳节,睡在考究的寝帐里,半夜醒来感到周围的凉气侵入肌骨,精神和肉体都痛苦得难以承受。她在傍晚之后,借酒消愁,虽然有满袖的菊花幽香,仍然感到在人过度伤感的时候,身体也像菊花那样消瘦。整首词围着“愁字作文章,缘于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让学生背诵1-3册学过的词。(以小组为单位,哪组背的多,哪组获胜)2作者、背景介绍

12、。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二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谏官劾其作诗“谤讪朝廷,下狱,贬谪黄州,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贬琼州。徽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较擅长。有?东坡乐府。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有?漱玉集。李清照的生平以靖康之变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因此词风清新活跃明朗,后期国破家亡,在大动乱的社会中,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感情变得越来越沉挚悲凉凄切。3教师范读(伴轻音乐)或听录音带。然后引导启发

13、学生充斥感情地朗读。发展朗读比赛。规那么如下:把全班学生分成假设干组,每组选派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先准备5分钟,然后到讲台前抽签,抽到哪段,就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要求必须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然后由老师指定的“评委会给打分,最后评出“最正确朗诵手给予一定的奖励。准备阶段:(1)正音阙qu 琼qing 阁g 绮q 婵chn 重chng 篱l 盈yng(2)读词也要划分节奏,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按上述要求读这两首词。4讲读?水调歌头(1)关于小序

14、: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又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清风明月,家家团圆之时,他不禁思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这小序即交代了作此词的理由。(2)上阕讲析:提问:文中有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作者从哪个角度下笔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发明出什么意境抒发作者何种感想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月色,而是从对月亮突发奇想人笔。这就不落俗套,写出了新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词的正文开头两句劈空而来,先写饮酒赏月,还通过对青天的询问,把思路引向了对宇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