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30097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目 录一、发展基础和环境(7)1 发展基础(7) 2 发展环境(10)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11) 3 指导思想(11) 4 基本原则(12) 5 预期目标(13)三、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新型工业化 (14) 6 做大做强煤及煤化工(15) 7整合提升有色冶金和建材(15) 8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16) 9 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16) 10积极发展航空产业(16) 11改造提升轻纺电子和食品加工(17) 12优化提升开发区和产业园区(17)四、构建秦东城市群 优化提升发展平台(19)

2、13 加快中心城市向大城市迈进(19) 14. 做大做强中小城市和重点镇(20) 15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21)五、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22) 16发展现代农业(22) 17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23) 18 提高农民增收能力(23) 19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4)六、突出文化旅游 发展现代服务业(24) 20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5) 21 打造渭南文化特色品牌(26) 22 做活现代物流(26) 23 拓展城市服务业(27)七、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提升发展保障能力(27) 24 实施路网通达工程(28) 25 抓好水利调配工程(28) 26 推进能源保障工程(29) 27

3、 提升信息化工程(29)八、着力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渭南(30) 28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30) 29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31) 30 提升医疗和卫生服务水平(32) 31 统筹文化广电和体育事业发展(33) 32 建设防洪减灾体系(33) 33 提升社会文明水平(34)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绿色渭南(35) 34 积极创建低碳城市(35) 35 改善生态环境(35) 36 加强资源保护开发(36)十、坚持自主创新 推动全民创业(37) 37 实施科技兴市工程(37) 38 坚持人才强市战略(37) 39 着力推动全民创业(38)十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扩大开放开发(39) 40 推进

4、行政体制改革(39) 41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39) 42 加快社会事业改革(40) 43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40) 44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41) 45 积极拓展区域合作(41)十二、强化保障措施 推动规划实施(42) 46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42) 47 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42) 48 强化投资与消费双驱动(43) 49 拓宽投资与融资渠道(43) 50 完善土地供给保障机制(44) 51 建立规划推动落实机制(44)渭南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预期目标(46)“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

5、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度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快速赶超的战略机遇期。根据中、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纲要。一、发展基础和环境1、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面对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市委、市政府带领和团结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至上、民生为重,强力推进工业主导、项目带动战略,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埋头苦干,规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部实现,东秦大地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4.5%。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与全

6、国平均水平缩小10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25亿元,累计完成1960.9亿元,年均增长47.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7%。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能源化工、有色冶金等优势产业增势强劲,新能源、环保产业起步良好,园区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龙钢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金钼股份首家上市,产值突破百亿元。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果畜产业做大做强。三产服务业全面提升,旅游经济亮点纷呈。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累计实施重点建

7、设项目383个,总投资达1400亿元。郑州-西安高铁、关中环线、渭蒲高速、西潼高速渭南段建成通车,县乡村公路成网通达。渭河堤防保安工程标准提升,涧峪、湭河等重点水库建成供水。新增火电装机252万千瓦,输变电骨干网架提升至750千伏。渭南中心城市“一城四创”深入推进,老铁路货运站拆旧建新,朝阳公园、湭河公园建成开放,渭南高中、实验初中和三贤路小学投用,建成区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民生十大工程成效显著,人民享受到更多实惠。年转移劳动力90万人左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0.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5918元和4372元,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23元和

8、267元。渭南市中心医院成功创“三甲”,新合疗等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累计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153.7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漏校舍1100余所,市县乡村文化馆(站室)、群众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不断完善,农村15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55.7万人实现脱贫。平安渭南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日趋好转。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0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186万亩,建成渭河堤岸宽幅林带16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8.9%。渭南中心城区建成南塬生态屏障和仓程路、渭清路绿色长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验收。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主要污染

9、物减排如期达标,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企、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改制企业35户,剥离银行债务21.4亿元,中联重科与新黄工、光华纺织、陕棉十三厂与金盾纺织公司成功重组,中十冶破产新生。农业税全面取消,农村“普九”债务全部化解,集体林权改革、土地流转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渭南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和华山景区体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被命名为浙商、粤商投资最佳城市和苏商投资首选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经过五年的艰辛努力,我市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

10、成效,成为建市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又一个时期,积累了在复杂局面、困难环境中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导战略,加速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主要抓手,积极扩大开放开发;坚持把加快城镇化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城区、园区和景区一体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优化提升绿色空间和环境容量;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些经验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2、发展环境。

11、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市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主题,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赋予关天经济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机制,为我市增强区域竞争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不断深入,特别是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谋发展、促和谐、奔小康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些都必将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积蓄力量,我们完全有条件快速发展、后来居上。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

12、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市发展不足、不快、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优化,投融资渠道不宽,民营经济不够活跃。新型工业化进程缓慢,园区聚集效应不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承载、辐射功能较弱,县域中心城市和小城镇主导产业不突出,城乡居民和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偏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度不高。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等,都需要我们

13、努力加以克服。未来五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强化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机遇中寻找出路,在挑战中实现突破,全力推动渭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综合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强化产业支撑、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发展环境、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开放繁荣、和谐富裕、宜居宜业的新渭南。4、基本原则。抢抓历史机遇,突出赶超发展。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发展思路不动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扩大经济规模和竞争实力,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加速赶超、跨越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绿色发展。坚持用工业化带动农业发展,用服务业促进工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