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286578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形容词,体现的 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 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2、考试类型 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说说下列词

2、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如:可爱的,美味的。(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完全”“更是”都

3、是强调作用。 这 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二、题型训练(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

4、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 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1、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30斤。这句话中“大约”有什么作用?(表估计、猜测的副词)答案:“大约”指大概;表估计、猜测;这里指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 30斤上下,强调了 “30 斤”这个数量是估计的结果,不是实际称量出来的;“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严密性和科学性。2、水常常表现为液态。这句话中“常常”有什么作用?(起限制作用的副词)答案:“常常”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这里指水在普通条件下,大多数时间表现为液态,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强调了液态是水的常态;“常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3、

5、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有什么作用?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 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 一词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4、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 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这句话中的“日益” 有什么作用?答:“日益”指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日益”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话中的“几乎”有什么作用?答:“几乎”表示接近全部,但不排除极个别特例,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是 石拱桥“到处都有”,“几乎”

6、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6、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这句话中的“很可能”有什么作用?答:“很可能” 一词表估计,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可能性比较大,但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很可能”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7、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这句话中的“到目前为止、似乎”能否去掉?答案”到目前为止”是一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是从现在到以前的情况,不包含将来, 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似乎”表示推测,说明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

7、制是推测 出来的,若去掉后,表达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 性和科学性。8、从目前情况看,全班成绩比较稳定。这句话中的“目前”有什么作用?答:“目前”指现在和当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表示全班成绩稳定这一情况只是现在,不敢 保证以后的情况。“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9、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这句话中的“一旦”有什么作用? 答: 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性,表明事件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一旦”体现了体现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0、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这句话中的“黄金电

8、”有什么作用?答案:“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非并网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 得像黄金一样宝贵。11、仅仅50年的时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这句话中的“仅仅”有 什么作用?答:“仅仅”表示时间短,突出强调老虎数量减少之快,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 密性。12、其实,回归反光材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这句话中的“主要”有什么作用?答:“主要”表限制,说明含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在回归反光材料中起主要作用,但也不排除其他方面的作用,“主要”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3、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

9、,玩耍,吃东西。这句话 中的“好像”有什么作用?答:句中“好像” 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 日光,“好像”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14、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这句话中的“可能”有 什么作用?答:“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可能”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15、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答:“很可能” 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6

10、、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这句话中的“容易”有什么 作用?答“容易”在文中就起到了限制作用,表示小麦患“赤霉病”的可能性大;这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7、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这句话中的“尤其”有什么作用?答:“尤其”表示特别,更进一步的意思,在这里表示强调,表示在有雾的天气里,一些剧 烈的运动对人体的危害会更大,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8、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请说说“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巍巍中山陵 (起修饰作用)答:“分外”表示“非常、很”的意思,在这

11、里起“强调”作用。说明由于钟山附近大多是 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钟山就更显得雄伟高大。(二)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 效果类型的题。1、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答案:“大面积” 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 枝黄花”的情况,符合实际情况。“大面积”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 学性。2、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答:“野生” 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和科学性。3、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

12、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答:“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4、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答案:“据测定”说明了 “每千克叶能吸硫 10克而生长良好”这一信息是有科学依据的,强 调了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编造的可能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的特点。5、在张择端的笔下,清明上河图中每一个市井人物神情各异,惟妙惟肖。(形容词)(这是关于生动形象说明的一种题型)答:“惟妙惟肖”原指雕刻、绘画、文字表达呈现的效果十分生动、逼真;这里指清明上 河图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5、据传说,吴广是

13、他手下的叛变车夫所杀。 (特殊类型一一短语加点)答:“据传说”,点明了引用材料来自传说;强调这个材料是不能作为科学依据的;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6、据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测算,南极的冰川按照现在的融化速度,只需100年就全部消失了 (特殊类型一一短语加点)答:“据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测算”点明了引用材料来自科学考察,强调这个数据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切实可信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三)句子加点的词能否删去类型的题答题模式:(1)回答不能删去;(2)解释词语的意思和在句子中的意思;(3)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4)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

14、确性、严密性。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问题:“几乎”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去掉。因为“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是石拱桥“到处都有”,如果去掉,就变成石拱桥到处都有,这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能去掉。“几乎”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另一种答法: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如去掉意思就太绝对了,与实际不符。“几乎”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2、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

15、的环境问题之一。问题: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其它环境问题,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3、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部分” 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 一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4、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亿元。“至少”能否去掉?答:“至少” 表示最少,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 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 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至 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5、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 能否去掉,为什么?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去掉后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6、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