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27689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概述1(一)会计管理模式的内涵1(二)会计管理体制的类型2(三)会计管理模式的研究内容2(四)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现状3二、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 4(一)国有企业三种主要的会计管理模式41.会计委派制 42.财务总监制 43.稽察特派员制 5(二)三种主要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51.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 52.事后监控与全程监控 63.权力制衡机制与行政职责 64.政府控制与政企分开 65.联审联签与约束激励机制 7三、完善我国现行会计管理模式的建议7(一)会计委派制应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7(二)财务总监制必须明确界定权责范围8(三)稽察特派员制宜向外派监事会制过

2、渡 8结束语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当前,国有企业也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化。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当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也正逐步形成和发展。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人、财、物的自主权和处置权将会进一步扩大和落实。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有效发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侵吞国有资产的经济漏洞,从19世纪末开始政府决定对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从此拉开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创

3、新模式的序幕。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普遍出现“内部人控制”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效率下降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微观管理还是在宏观管理方面,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国企的这些现象,如何改善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概述(一)会计管理模式的内涵要理解会计管理模式的含义,要从会计管理体制方面了解。所谓会计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介入会计活动,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会计

4、规范。会计管理体制组织会计管理体系和管理企业会计活动;会计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具有动态性的制度安排,它通常会根据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会计管理模式是会计管理体制执行的具体形式,所以,会计管理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其在组织上保证了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会计管理模式相承会计管理体制的特征,管理企业的会计活动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会计管理活动,会根据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特殊地位,会计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会计这块领域中有着特别的管理模式。(二)会计管

5、理体制的类型纵观世界各国会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倾向于相对集中的“政府型国家管理核心会计管理模式”;另一类是自由竞争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倾向于较为松散的“自由型会计管理模式”。在“政府型国家管理核心会计管理模式”中,政府积极参与会计活动的管理,会计管理通常是国家计划管理在企业的延伸,会计职能作用发挥往往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直接管理模式。而在“自由型会计管理模式”中,政府则对会计活动的干预较少,会计管理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较大,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活动。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也从直接管理逐步转向间接管理。间接管理,意味着政府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干预会比较少,在保证会计工作秩序的良好情况下,极大的尊重企业个体自身的管理与发展。目前我国推行国有企业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化,而现行的几种会计管理模式正体现了这种间接管理的趋势。(三)会计管理模式的研究内容会计管理模式研究,涉及的范围广层次深,从企业、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管理当局和企业会计机构、会计行为及会计人员,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等社会政治与经济管理宏观层面。会计管理模式是组织和管理会计实务的各种方式、形式以及各种规则的总和,是一个国家会计模式

7、的重要内容和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对一定范围内会计实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所作出的具体制度安排,在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背境、历史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内容,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1)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指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范、专业技术职称、主管会计任免等进行直接的管理;(2)会计监督的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3)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会计工作要求合法、真实、正确 、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进行核算。(4)会计规范的管理模式,会计规范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以便有效地保证会计行为

8、向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发展。对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的研究,宜从这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四)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现状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我国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时代,国企更是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和主导力量,国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经济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实现保值的作用与意义非常重大。实

9、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探索。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转轨变型,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政府逐渐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会计管理体制是根据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对一定范围内的会计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所做出的具体制度安排。只有把会计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置于特定的会计环境中来加以研究,才能更好地衡量会计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和效益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处于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定的会计环境中,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国有资产流失。某些会计人员甚至单位领导没有严格遵守和执行会计有关法律,对某些财税违纪现象熟视无睹,甚至参与违纪行为,逃避政府财税征收,

10、或以国有资产来为自己为他人谋取私人利益,千方百计侵占、转移国有资产,从而造成国家收入大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二是会计信息失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而弄虚作假,致使会计数据失真。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失控,账外设账,这样会歪曲真实的会计数据;一些单位领导人为某些目的,利用职权等干扰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三是会计群体独立性差,不能有效遏制财务上的滥收乱支。由于会计人员直接受单位的领导,其职责和权力都是由企业内部分工或经营者授权所确定,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受到极大影响。有的单位领导为

11、了私人利益,在会计部门中安置家属、亲信,打击那些排斥敢于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造成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就目前我国国企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势在必行,这也是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负责行为,是经济管理的必要工作。二、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在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国家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进行了大胆探索,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推动着国企会计管理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截至目前为止,国企会计管理创新模式主要有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稽

12、察特派员制三种。(一)国有企业三种主要的会计管理模式1.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凭借管理职能,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与产权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资产经营与财务会计情况进行监督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受国家委托,代表国家的利益,在企业中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委派制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由“经营者任命”转变为由“所有者委派”。会计委派制下,企业经营者不受会计人员账权的限制,依然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企业一切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经济性、效果性责无旁贷地负有责任,且享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完全财权。会计委派制实际反映的是委派会计与财产所

13、有者之间的一种“谁投资,谁委派”的委托代理关系。2.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制度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其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或者控制地位向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组织与监督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在这种会计管理体制下,委派财务总监直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组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以维护所有者的权益。财务总监作为委派的董事进入董事会,对企业财务计划的制订有参与权,对财务计划的执行有监督权,对企业重大资金的调拨有签字权等,这些职权涵括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控。在西方国家,财务总监是由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向所经营的企业派遣的,在参与企业经营

14、的过程中监督与约束企业经营者,这是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中国的财务总监制借鉴这种管理制度,探寻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运行机制。3.稽察特派员制稽察特派员制是由国务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由他们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力,以财务监督为核心,通过查帐,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稽察特派员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向企业提出任何建议、意见,也没有掌握审批企业经营活动的任何权力,企业依法享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充分自主经营权。稽察特派员对企业经营状况实施财

15、务监督,审查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状况,对企业主要领导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和经营业绩作出评价。政府根据稽察特派员的评价结论,通过人事部对企业主要领导人进行奖惩任免。实施财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是稽察工作的重点。(二)三种主要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1.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另外还有分析、预测、决策、控制等参与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以监督者的身份进入企业,其设立目的决定了它片面强调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弱化了会计其他方面的职能,特别是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的职能。财务总监一般是企业董事会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层中重要的一员,是企业的“第二把手”,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