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27674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单元教案(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 欢迎下载)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倍的认识”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

2、,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量的计量方面,本册安排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锦衣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集合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

3、现、欣赏美的意识。教学目标: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

4、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难点:测量,时、分、秒,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

5、的周长。课时安排:共计约62课时一、时、分、秒(3课时)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三、测量(7课时)1.毫米、分米的认识 2课时2.千米的认识 3课时3.吨的认识 2课时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1.加法 3课时2.减法 4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五、倍的认识(4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1.口算乘法 2课时2.笔算乘法 9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数字编码(1课时)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1.四边形 1课时2.周长 5课时八、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1.分数的初步认识 4课时2.分数的简单计算 2课时3.分数的简单应用 2课时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十、总复

6、习 (4课时)第一单元 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分、秒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初步建立时、分、秒之间的时间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关系,因此,时间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材从教学材料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

7、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教学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 课题: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

8、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教法: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切身体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学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秒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师: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秒”呢?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

9、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1秒钟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

10、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课件出示有关1秒钟的信息: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7.练习:做一做第1题:用15秒完成喜欢的活动,并记录结果。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

11、,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圈出合适的答案,感受1分钟的长短。2.完成练习一第2题。3.判断:(1)脉搏1秒钟约跳动75下。(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2圈是2分。( )(3)明明跑6

12、0米用了9分。( )四、拓展练习明明从四楼下到一楼用了24秒,强强从八楼下到一楼用了56秒,他们下楼的速度一样吗?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1 分 6 0秒 教学反思:第2课时 课题: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1-2教学目标:1.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使学生能

13、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2.提问:对“兄弟三人”你们了解多少呢?和大家说一说。3.教师拨钟表,显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14、,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 )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汇报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3.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4)小组讨论、交流: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15(分),是15分钟。c、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7:45-7:30=15分d、7:30经过15分钟就是7:45,因此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