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个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26495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个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个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个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个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个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个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孤独症儿童进食训练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3岁以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等行为方式。生活自理是指自我照顾的能力,包括:进食、穿衣、梳洗和如厕等。正常儿童随着生理的成熟,在日常生活中,有成人稍加指导和训练,就自然学会,但孤独症儿童不会去模仿做这些事情,甚至会强烈地抵制。许多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尤其在进食方面存在严重障碍,如挑食、厌食、拒食、对食物不感兴趣等,导致身体瘦弱,易生病。那如何才能有效改善进食问题呢?二、案例介绍与分析天天,1995年出生,男孩,顺产

2、,有语言,一直由家人照顾,之前一直在普小上学至五年级。2009年5月转入我校。入校后发现孩子有严重的挑食、偏食情况,体形瘦小,每天进餐困难,父母反映在家中很少吃饭,只有在家长的强烈逼迫下才肯进食少量的米饭,喜欢吃零食。目前孩子刚入校,对校环境比较陌生,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不肯正常吃饭,喂饭时会将米饭和菜全部吐出来。在听从指令方面,相对较好,能按照要求完成一定训练,这为改善孩子进食状况奠定基础。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尽快熟悉学校的生活,并在进食方面得到改善。三、康复训练步骤(一)评估 目前为止,没有对孤独症儿童进食方面的量表。所以采取直接观察法和询问家长等手段对天天的进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天天

3、每天早上能接纳几种固定食物,火腿肠、面包。中午在学校偶尔吃少量的米饭、肉和额外零食,如火腿肠、薯片、巧克力,不接受吃蔬菜。晚餐,接受喝粥、零食。三餐基本是老师、家长喂着吃,不会使用勺子自己吃饭,喜欢用手抓饭玩。根据天天的进食情况分析得出,天天不接受吃米饭和蔬菜与教养方式有关。由于孤独症儿童拒绝接受新事物,当家长让其吃米饭和蔬菜时,患儿强烈抵制,家长就不再勉强,患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长时间导致患儿习惯性看见米饭和蔬菜就抵制不吃。目前,针对天天的情况,要求其能够正常吃米饭和蔬菜,少吃零食,而后经过有关手眼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的训练后,独立使用勺子自己进食。(二)训练方法 本案例采用ABA训练法中的

4、任务分析法,将复杂行为分解成简单行为进行教学,并辅助运用行为矫正技术中的替代脱敏疗法、正性强化法、社交鼓励等方法,消退孩子过于敏感的知觉,并能全方位调动孩子进食的积极性。训练前期,通过询问家长及观察患儿,选取小汽车、卡通贴纸为强化物。同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密切配合训练,训练期间尽量不让患儿吃零食。(三)拟订个案训练计划长期目标: 1.针对天天偏食特点,纠正偏食。2.学会使用勺子进食,消除用手抓饭玩的不良行为。短期目标:(1a)天天坐在小椅子上(固定的位置),在老师的强化和鼓励下接受吃米饭,不拒吃,不吐饭。(1b)让天天接受吃蔬菜,不挑食,不偏食。(2a)能使用勺子将泥状物食物舀起,送进

5、嘴里,允许偶尔出现食物无法送入嘴中的情况,减少用手抓饭玩的行为。 (2b)天天坐在小椅子上,使用勺子将泥状物食物舀起,送进嘴里,食物每次都能送入嘴中,不再掉落,可独立进食。消除不良行为。(四)实施针对天天偏食特点,纠正偏食。(1a)中午进餐时,固定安排天天坐在最靠近老师的位置上。首先,由老师对全班孩子说:“每个小朋友都要自己吃饭,大口吃饭、大口吃菜!”全班小朋友齐声回答老师:“好”。然后,老师对着天天下达指令:“大口吃饭,大口吃菜”,说话的同时,用手指着饭和菜,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话。利用正常孩子的吃饭气氛来带动孤独症孩子。之后,由老师来喂饭,先少量米饭送入孩子的嘴中,尽量不引起他太大的排斥。吃

6、下后,老师立即表现出很高兴夸奖他:“你真棒”!如果孩子不吃,要吐出来,要严厉地说:“不可以”。再出示强化物,如玩具:小汽车,对他说,“吃饭,给小汽车”。孩子将米饭吃下后给他小汽车玩一会儿便立即收回。以此,当孩子接受吃一口米饭玩一会儿玩具时,老师开始减少玩汽车的次数,如吃两到三口饭后再给玩小汽车。(1b)尝试在米饭上加入少量的汤汁。开始时,老师尝试将带有汤汁的少量米粒混入正常米饭中放入天天的口中,患儿没有明显的排斥行为。随后逐渐增加汤汁米饭,减少白米饭的数量,训练初期,患儿出现了含饭不吃,吐饭的现象。当患儿含饭不吃时,老师要用语言告诉他:“吃下去”,出示强化物(小汽车)给他看,患儿吃下去后,老师

7、立即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给他强化奖励的语言。当患儿吐饭时,要告诉他:“不可以”,提示他吃下去,如果患儿反抗或无法进行下去时,停止进食,等情绪稳定或饥饿时,再进行训练。然后,尝试让天天吃蔬菜。吃饭前,老师将蔬菜剁碎,混在米饭中,喂给天天吃。开始小块的蔬菜,孩子不易发觉,能够吃一点,长时间的咀嚼,他会发现味道不对,拒绝再吃。老师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对他说:“不可以”。提示他“吃菜”,完成后及时给与他强化物及社交鼓励,说:“你真棒!”或让其他同学来鼓励他。(2a)当孩子不在拒绝吃米饭和蔬菜时,便可以教他使用勺子,独立进食。在学习使用勺子前,会在平时的个训课上进行精细方面的训练,如用勺子舀豆子。进餐时,

8、将勺子放在碗的旁边,对他说“拿勺子!”辅助他将勺子拿起,然后,对他说“舀饭”,辅助他转动手腕将勺子插入食物中并将食物装进勺中。最后,对他说“放进嘴里”辅助他将米饭放到嘴里,并用语言表扬他,鼓励他再做一次,完成后给与强化物(玩一会儿小汽车),并及时做渐退,直到能独立完成。训练中,出现用手抓饭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他的行为,并对他说“用勺子吃”。本训练期允许患儿偶尔出现自己无法将食物送入嘴中的情况,但要及时纠正并强化患儿的正确行为。(2b)进一步训练和强化天天用勺子吃饭。训练中,减少“拿勺子”“舀饭”等一些提示性语言,针对他偶尔出现自己无法将食物送入嘴中的情况,采取示范、提示、转换、重复四步纠错,使

9、他能将食物送入嘴中,不再掉落。天天出现用手抓饭吃的行为时,老师立即制止,停止进食,用语言和动作提示“不对” 、“用勺子吃”,直到患儿自己拿起勺子进食为止。同时,训练期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强化天天做正确的行为,二者结合逐渐消除用手抓饭玩的习惯。四、训练结果与分析实施过程中,针对其能听从指令,具有一定模仿能力的特点,采用任务分析法及社交强化等方法,教授他使用勺子进食,利用行为矫正中替代脱敏疗法纠正其偏食问题。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天天的进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他能够独立使用勺子舀起泥状物食物,送入嘴中不掉落。之前,用手抓饭玩的行为基本消除。在学校基本上独立进食米饭和蔬菜。同时,孩子在沟通交流方面也有明显的进步,在每天吃饭前,为了调动天天吃饭的积极性,老师会让正常孩子去鼓励天天,鼓励他“真棒!”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天对小朋友有了好感,不再像以前从不关注任何人,看到小朋友会笑。训练期,严格控制额外零食,并要求家长在家时也尽量减少孩子零食量,目前孩子恢复正常进食,不再依赖零食。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