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25549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朱明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南城中心小学 朱明霞新课改在我校已进行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了。老师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都有了新课改的不裴成果,如果我在这里大谈新课改的理论,新教材的优势就是画蛇添足了,甚至是搬门弄斧了。因此,我将这几年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向大家作一汇报和交流,以期共同进步和提高。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重视理论先行,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原则。我参与实验后,一方面珍惜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先进的经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自行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参阅有关文献资料,摘其精要。首先给自己洗脑,更新自身原有的不适宜课改精神

2、的陈旧观念,解放自己的思想,为在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做好准备。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以下六点是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教学新理念的依据。1、数学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对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有着独特作用;数学是一咱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3、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数学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6、信息技术: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合谐统一。在教学中我首先转换自己的角色,努力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变教法为学法,变被动为主动,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乐”学,以达到所有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发展呢?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编写了丰富多彩的“情境图”,它或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向学生展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原型;或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为主角,向学生展示了可爱的动物世界,我认为充分利用这些“情境图”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积极主动地运

5、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比如: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中,教材创设了“小猴吃桃”这一情境:原来盘子里有2个桃子,小猴先吃了1个,盘子里还剩1个;又吃了1个,最后盘子里一个都不剩,展示了桃子的个数由210的变化过程。通过以上过程的展示,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知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在备课时可再次利用这一情境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如按小猴吃桃顺序图老师问:小猴吃了几个桃?盘子里还剩几个桃?依次说出21=1,11=0或22=0。这样,在观察想象小猴吃桃的情境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意义。让学生在情境发生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

6、验数学的价值。2、激励“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合作学习却只流于形式:现象1: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一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4人一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现象2:某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与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是8克吗?”这位学生又改口说:“是58克”,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说:“是8

7、0克”。最后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准确的答案“85克”。“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在现象1中,由于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间,也缺少合作交流的愿望,所以合作小组中有的学生在玩,有的学生自已趴在那里独立计算。尽管教师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由于时机把握不好,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现象2中为什么学生在汇报称量结果时数据不确定呢?因为小组里没有人做记录,学生对称量的物品较多时,对称量的数据混淆不清。这不仅涉及到对测量数据的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问题,更在于小组里没有明确的分工,因而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一来

8、,合作学习真正的价值就被抹杀了。那么合作学习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呢?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合作能力较低,作为老师不仅要“放开”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低年级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性。就是给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型,让学生明白如何合作,怎样操作,需要示范指导。如一年级上册第82页“数学乐园”中的“对口令”活动。我首先挑选两个合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我组成了3人合作小组,在台上做示范:3人手中都拿着110的卡片,我举出9,并说“我出9”,一个学生接着说:“我出2”,另一个学生说,“我对7”,最后三人同时说出“2和7组成9”。这样依次进行

9、:“1和8组成9”,“3和4组成7”,示范口令才对两个,下面的学生就小声对起口令,这说明学生已知道如何活动了,于是我就随机放开各小组,让稳中有降小组进行活动。我深入到各小组,发现学生活动得很有序,很成功。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学生不会合作,我也经历过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小组内的人数过多。改为2人一组,情况就变了,一个说,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当两人合作有了一定基础,能结合个体情况进行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再过渡到3人组、4人组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在人数达到两人以上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

10、合作前做好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小组长”等,都要做好按排,使他们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各负其责。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时就按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小组,选取一位记录员,发给他一张记录单,让他认真记录其他三位学生摆圆片的情况,并交于小组内讨论,确定后再由小组长在全班内汇报交流,进行评价,补充和纠正。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有意强化“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如评选“红星小组”、“最团结的小组”等,使小组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注意合作学习的周全性。老师要充分考虑每次小组活动的可行性。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前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否适应,学生能否合作起来,可能会出现什么

11、意外情况,要做什么补救措施。要给学生活动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效果更好,等都要按排周全,不然就会造成混乱。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合作学习的潜能,充分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努力实践,不断探索的。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合作的习惯,必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3、“体验教学”,发展学生个性。什么是体验呢?“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和谐

12、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体验教学”,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地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怎样进行“体验教学”呢?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课前我以争当“小博士”为活动情境,请学生调查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先从生活中获取新知识的素材。教学时,请学生介绍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生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从颜色、图案、大小等特点介绍人民币,有的介绍有关识别假币的知识,还有的说起外国货币。听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介绍,我都给予肯定评价,并且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后,我又设计了人人参与的“购物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在开放式学习

13、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转化为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为后段学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在教学中本着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等,收集材料,获得体验,从而构建规范、系统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事先可让学生收集各种物品,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收集的物品放在一起,及时提出让学生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去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去操作,再通过操作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

14、新知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的课节很多,如:“摆一摆”、“剪一剪”、“量一量”,学习“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的“摆小棒”都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奥秘。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前面已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新知的形成过程。如:我在教学“长短”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文具盒内铅笔的长短情况,把观察到的情况在同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然后小组内再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的一般方法。再如,教学“9加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图,及时提出有关计算的问题。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算法,然后再同组内交流,并

15、在全班说说自己的算法和想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明确“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性”。这样的教学过程将原来由教师讲解的计算过程交给了学习小组去讨论、交流、合作探索,形成了算法的雏形,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过程,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二、改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中强调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表现,更不是为了筛选,而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轻松、和谐奋进的氛围,设计了“我能算”

16、、“我真棒”、“我会说”的评价方式。“我能算”是对计算方面的评价。针对二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我整理好计算表贴到教室内,每天由4人小组的组长从表中出两道题考自己的组员,组员也出两题考组长,然后将计算的对、错结果记下来,一周后,全对的同学在“我会算”栏上印一个“”,只错一次的印一面“ ”,然后是一朵“ ”。“我真棒”是操作方面的评价,也是由4人小组来评,平常上课时各种动手操作都属这一块,由小组评选课堂上操作特别有创意的得一个“”,较熟练的得“ ”,会操作得一朵“ ”。“我会说”是对语言方面的评价,包括积极发言,表达完整,声音响亮,还有会听别人回答,会补充等,最高荣誉是“”,其次是“ ”,然后是“ ”。平时的这些评价记录,到期未时,和学生的作业,试卷、奖状等,一并收入他们各自的成长记录袋里,再由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