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的品质判断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24706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脂的品质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油脂的品质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油脂的品质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油脂的品质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油脂的品质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脂的品质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脂的品质判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饲料用油脂的品质判断1. 品质注意事项A. 油脂含有高量热能,故对饲料效率的改善效果显著,但劣质油脂的使用,不仅影响生长, 中毒死亡的病例时有耳闻,列举如下事例供参考,并应避免。a)棉籽油:因含有环丙烯脂肪酸及棉酚,会造成孵化率降低、海绵卵及变色卵等异常现象。b)油脂不皂化物中的硬脂(Stearin)与某些农药会结合成贫血因子。c)某饲料厂曾因仔猪饲料中用了含沥青(柏油)的牛油而发生集体中毒死亡的病例。d)台湾家禽饲料曾因使用掺有劣质鱼油的进口牛油,造成家禽屠体烹调产生严重异味,致 成鸡无人食之。B. 油脂的氧化:油脂在室温下,受氧气的影响而起氧化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自动氧化作用, 氧气和不饱和

2、脂肪酸的双链发生化合作用,初期产生过氧化物(Peroxide),然后再分解为 醛类及酮类,因而产生不快味道和气味(臭油垢味)。氧化后的脂肪品质变差,甚至有中毒 的可能,其主要影响有:a)脱毛;b)增重差;c)酶不活化;d)破坏维生素及色素;e)蛋白质与氨基酸不溶化;f)消化率及饲料效率降低;g)下痢;h)拒食。油脂氧化程度随油脂不饱和度、抗氧化剂的种类及其他因素等均影响,如光线、 水分、加温及金属离子等均会加速氧化的进行。C. 下述不良脂肪来源应小心用之,并预防污染。含有蜡的油:鲸油、米糠蜡。有毒的油:蓖麻油、桐油、菜籽油、棉籽油、高酸油、未中和皂脚。产生恶臭的油:蚕蛹油、变质鱼油。2. 品质

3、管理项目及其意义 总脂肪酸(Total fatty acid):此系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总量。动物性 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为9294%。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应,因此总脂肪酸量为 能量值的指标。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故其量可做为鲜度判断的 根据,完全饲料所用油脂一般约在1535%。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 太高的游离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对金属机械、器具有腐蚀性,而且会降 低适口性。 水分(Moisture):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装置的腐蚀,同时易使油脂起水解作 用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

4、脂肪的酸败,并降低脂肪的能量含量。 不溶物或杂质(Insoluble,Inpurities):包括纤维质、毛、皮、骨、金属、砂土.等细 小颗粒无法溶解于石油醚的物质。这些物质没有能量价值,而且会阻塞筛网和管口,或在贮 存桶造成沉积。其量应限制在0.5以下。 不可皂化物(Unsaponifiable matter):包括固醇类、碳氢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维生素等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的物质,大部分成分仍有饲用价值,对动物无不良影响,但其中蜡、 焦油等则无营养价值,甚至有些问题成分,如水肿因子。 酸价(Acid Value):酸价虽测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单纯以此评价品质,须配合其他方法 供鉴定。油脂酸价

5、的提高,部分由于油脂水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部分由于过氧化物的分解 所生的羰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成游离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生成机构随条件而异,不易做 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断。 过氧化价(Peroxide Value):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故过氧化价可做氧化 程度的判断。但过氧化物在水存在或高湿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过氧化 价反而会降低。因此我们应了解,过氧化价乃表示所存在过氧化物量与分解量之差,故需配 合其他氧化测定方法,以利品质的正确判断。油脂的利用1. 油脂的饲料添加效果 油脂在营养上的功能:a. 油脂为高热能来源,总消化养分或代谢能为玉米的2.5倍,故油脂的添加较

6、易制造高热能 配合饲料,因而改善饲料报酬并促进生长。b. 油脂为禽畜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必需脂肪酸的缺乏会损害禽畜机能,干扰生长。以亚 麻酸为例,缺乏易造成皮肤干燥、脱皮(角质化)、生长抑制、肝脂退化、抑制排卵、降低 产蛋率、孵化率、蛋重减轻等不良影响。c. 油脂具额外增热效应(Extra Caioric Effect),除本身所具热能外,并可改善其他成分的吸 收。一般而言,牛油的热能比猪油、植物油低,但与猪油、植物油混合后可改善本身脂肪酸 利用率,因而提高其代谢能。同理玉米、豆粉配方中已具3%左右的植物油,添加牛油后所 提供的能量高于本身所具有者。d. 油脂改善色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7、。e. 油脂具特殊生热效应(Specific Dynamic Fffect),代谢脂肪所需的能量少,而代谢碳水化 合物及蛋白质所需能量较高,故油脂的热增值(Heat Increment)较低,可得较高的净能(NE), 因此添加脂肪可减少因代谢而造成的体温上升,故在高温环境下,可使禽畜处于舒适状态, 因而提高抗热能力,避免热应激(Heat stress )o 油脂可提高饲料适口性,因粉状饲料干涩难咽,添加油脂后采食容易,并具油香,采食量 也跟着增加,但变质油、问题油对适口性反不利。 油脂可改善饲料的物性,抑制扬尘。混合饲料中有许多粉状原料,不但形成尘埃到处飞扬, 还会引起微量成分的损失。添加23

8、%油脂,除了防止尘埃外,更可改善饲料外观,增加 光泽,提高商品价值。 油脂可提高粒状饲料的生产效率,增加铸模寿命,减少机械磨损。原料的粉碎及混合过程 均会引起机械的磨损,油脂的添加可减轻,但酸败的油脂反造成机械的腐蚀,过多的脂肪亦 降低粒状饲料品质。 营养浓度高的饲料使用油脂可降低成本,但此点随油脂价格及热能需求而不同,有时反会 增加成本。2. 油脂在鸡饲料的利用 不同来源及组成的油脂会有不同利用率。来源相同,在不同生长期的利用率亦有差别。整 体而言,三甘油酯利用率较佳,分解成脂肪酸后利用率变差。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率比 低融点的不饱和脂肪酸利用率低,此外幼龄期对饱和脂肪的利用率差,随日龄的

9、增加而改善。 就油源来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吸收率高于动物油,同属动物油、鸡油、猪油的 吸收率又比牛油高。另有很多报告指出,不同油源混合后可提高其利用率,此点可能脂肪酸 间互补作用所致。不同油源的代谢能含量(鸡)平均值范围(Kcal/kg) (Kcal/kg)猪油 8550 86509050鸡油 9000 88759125牛油 7800 75808020棕榈油8900 87508900黄豆油9260氢化油7150 禽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量比牛、猪为高,就亚麻酸的来源而言,植物油含量较高,如红 花子油占75%,玉米油、黄豆油、棉籽油均在50%以上,但牛油、鱼油则较低,植物油中 的椰子油、

10、棕榈油则更少故欲提供亚麻酸需要量时,应选择高含量的油源。 蛋鸡饲料添加油脂。尤其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黄豆油、米糠油等)。可补充亚麻酸, 增加蛋重。炎热气候下,添加油脂可避免因酷热造成的食欲不振及生产率降低,但脂肪太高, 热能与蛋白质比例不当,会招致过肥,对产蛋亦不利。一般而言,玉米、豆粉为主的蛋鸡、 中鸡、大鸡饲料中,因热能需求不高,且必需脂肪酸已够,正常状况下不添加油脂,然肉鸡、 火鸡饲料,因代谢能需求高,一般均添加25%脂肪。3. 油脂在猪饲料的利用 仔猪从一生下来便需要高量的乳脂,因此泌乳期母猪饲料添加大量油脂(10%以上),并 于分娩前一周开始给饲,可改善初乳成分,增加初乳的乳脂率及

11、泌乳量,减少仔猪饥饿机会, 因而提高初生重,增加成活率、断奶窝重及窝数,母猪本身亦可避免失重,提早发情及改善 受胎率。 人工乳饲料一般均添加适量的油脂以提高饲料能量,并因而改善增重及仔猪抗寒能力,且 品质优良的牛油及猪油可改善教糟饲料的适口性,但油脂用量不宜超过10%,否则反招致 适口性及增重的降低。乳猪用油脂一定要高品质者,否则因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健全,劣质油 所导致的伤害极为严重。 油脂用于肉猪饲料可提高增重,改善饲料效率,但脂肪太高会造成背脂太厚,影响屠体品 质,故应掌握平衡养分才能奏效。一般而言,添加油脂对饲料效率的改善无论热季、寒季均 有效,但对增重的改善,仅在热季有效。 猪肉屠体脂肪

12、的脂肪酸组成及融点受给饲油脂种类影响很大,低融点脂肪长期给饲后会造 成软脂现象,屠体品质低劣,欲加以校正,亦须长期改变饲料才有恢复的可能。此外使用5% 以上鱼油会导致屠体产生鱼臭,品质不良的鱼油少量用之即见此种现象。据研究,经聚合(Polymerized)处理的油鲱鱼油可减少异味,但对增重不利。4. 油脂在反刍动物饲料的利用 牛的代用乳饲料中需使用足量的高品质油脂,牛油、猪油、椰子油、花生油等均可单独或 混合使用,不同油源的消化率见下表(左),但二周龄以下犊牛对牛油所含的硬脂酸无法消化, 易导致下痢,应留意。不饱和度高的黄豆油或棉籽油饲喂犊牛易因氧化而造成皮毛不良、成 长低劣,死亡率高,若氢化

13、成饱和脂肪酸,并添加抗氧化剂及维生素E即可防止其不良影 响。犊牛饲料中添加黄豆蛋磷脂或糖脂(Sugargbyaeride)可提高均质性,改善利用率,若 使用喷雾干燥的粉末油脂亦具同样效果。 供饲不同油脂于奶牛、肉牛饲料中,会影响瘤胃发酵及乳脂产量,即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高的脂肪会增加瘤胃的丙酸产量,减少醋酸量,给饲高量亚麻酸时,乳脂中碳数416的脂 肪酸会减少,硬脂肪酸及油酸增加,乳量则无影响,但乳脂率变低。给饲高量硬脂酸时,产 乳量不变,但乳脂率则增加,乳脂中硬脂酸及油酸亦增加。早期一般人认为奶牛、肉牛饲料 中含脂太高易遭酮症,并不能提供能量,但实际上脂肪还是有其效果。 初泌乳牛或高产牛的热

14、能供应不易满足,脂肪添加多了又会降低食欲及消化率,最近已开 发成功一种将油脂封入甲醛处理过的蛋白质中的技术,经此保证处理的油脂不受瘤胃微生物 影响,直接在小肠内消化吸收,因此可多量采食而无不良影响,故可改善高产牛生产能力, 乳脂率亦不降低,但会增加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比率。鱼油1. 一般成分各种鱼油的分析成分与物性(鱼是)鱼鱼油油鲱鱼鱼油金枪鱼鱼油游离脂肪酸(FFA)(%)15.015.015.0水分(%)2.02.02.0不纯物(%)0.750.750.75不皂化物(%)1.51.51.5脂肪酸比例(不饱和/饱和)1.91.61.94外观(室温)半固态至液态半固态至液态半固态至液态比重(磅/加

15、仑)7.707.757.702. 特性与利用:a)鱼油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度比植物油更高,故易变质,但仍不失为禽畜的优 良热能来源。b)对水产动物而言,鱼油不仅可供热能来源,尚属水产动物特有的必需脂肪来源,并为优 良的诱引剂及维生素A、D的天然给源。c)鱼油用量太高,会使乳、肉、蛋等畜产品产生鱼臭味,尤其变质的鱼更为严重。油脂是油与脂的总称,按照一般习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随 温度的变化,两者的形态可以互变,但其本质不变,它们都是由脂肪酸与甘油所组成。油脂 来自于动植物,是家畜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特别是它能提供比任何其它饲料都多的能量, 因而就成为配制高热能饲料所不可缺少的原料。一、油脂的组成油脂是脂肪酸甘油酯的复杂混合物,它可以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化合而成。天 然油脂中除了甘油三酯外,还含有少量的磷脂、固醇、色素、维生素、游离脂肪酸、脂肪醇、 蜡、醛和酮等。1.脂肪酸油脂的主要成分甘油酯中,脂肪酸的分子量约为650970,而甘油只有41,因此脂肪酸可占 整个油脂分子量的94%96%,这就使得脂肪酸对油脂的性质有很大影响。天然存在的脂肪酸几乎全部是含有偶数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