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244277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与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对38000亩中药材基础一体化种植及再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38000亩中药材规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容1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省务川自治县。务川县位于省东北部大娄山、东南麓,南北长125公里,东西长6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010813,北纬28112905。东与德江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与凤冈县接壤,西与正安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北与市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务川县城距市190公里,距省城348公里,距市376公里,是乃至进入、长江的出境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777.59平方公里,人口43万

2、余人,辖10镇5乡,有民族17个,少数民族占91.5%,其中仡佬族、苗族占85%。2建设容、规模1建设中药材规化种植基地38000亩其中:金银花30000;党参5000亩;半夏5000亩;当归5000亩。达产后年产干品药材金银花4500吨;党参600吨;半夏850吨;当归750吨。2建设中药材饮片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金银花、党参、半夏、当归等饮片。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3建设期限:建设期2年20XX11月20XX10月。3.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额为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1建设工程费万元,占总值的%;2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万元,占总值的%;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占总值的%;4

3、预备费万元,占总值的%;5建设期利息万元,占总值的%;6流动资金万元,占总值的%。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表表11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生产规模达产年1.1金银花干品吨/年45001.2党参饮片吨/年6001.3半夏饮片吨/年8501.4当归饮片吨/年7502总投资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流动资金万元3资金筹措3.1银行长期贷款万元3.2企业自筹万元3.3流动资金短期贷款万元4成本年均4.1总成本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万元可变成本万元4.2经营成本万元5财务指标年均5.1销售收入万元5.2利润总额万元5.3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5.4投资利润率%5.5投资利税率%5.6部收益率

4、税前%税后%5.7财务净现值I=12%税前万元税后万元5.8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前年税后年5.9盈亏平衡点BEP%5.10借款偿还期年5.11偿贷比5、项目辐射围及带动能力1项目辐射围本项目建设38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务川自治县栽培适宜区。2项目带动能力38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10000户山区农民按户均5亩直接受益。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20XX版。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XX中华人民国国务院。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XX1月4日。5. 关于切实抓好20XX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意见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20XX。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综合评价务川自治县38000亩中药材规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务川自治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容,采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或租用协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建设中药材种植示基地,并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使农户利益受原料市场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公司获得优质原料的运行机制,是对公司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运行机制的深化,项目建

6、设38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10000户山区农民按户均5亩直接受益。同时,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带动性。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财务分析表明,项目税后财务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年小于1/2项目计算期,贷款偿还期年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为%,投资利税率为%,超过行业基准水平,项目投资方案合理,财务分析可行。2.论证结论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四、存在的问题与

7、建议1.中药材对适生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建议严格区划,在适生区域栽培。2.种苗供应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公司应将其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经营保障措施。3.中药原料基地建设实施GAP标准是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建议龙头企业在项目批准后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相关中药材GAP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研究,最终制定出相关中药材GAP标准。4.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完善项目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加强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效果。5.项目区中药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中低产田面积大,而造成中低产田面积大的主要原因在

8、于肥力不足、山坡地分布围广,灌排渠系不完善,播种后遇到干旱时不能及时灌溉,机械化水平低,农家肥等农用物资运输困难,有机肥料施用量偏少,用传统种植方法来实现单产已成为这一区域目前生产中的主要手段。由于品种的引进示、筛选和推广力度不够,目前的生产没有解决科技推广问题,良种良法跟不上。粗放经营方式突出,现代生产管理化程度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原始粗放型生产上,同时,也因田间部基础设施较差,先进的农业、农机适用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运用,优质农产品生产因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市场竞争能力极弱。项目区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为主,在农业生产资

9、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种粮基本无利可图,农民精耕细作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日趋增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这同样是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开发不可忽视的障碍因素之一。针对项目区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治理的主要措施,一是实行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二是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扶持大量引进优质适用的中药材品种实行筛选、繁育和推广,大力推广农业综合科技措施,在项目区逐步实现良种化、规化、科学化中药材生产模式;三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产品,把用地与

10、养地结合起来,以求土地的永续利用;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增加投入实行搞示带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利用先进、适用科技和优良品种,促进推广和普及。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中草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疗药品现代中成药制药原料,自古以来在人类救死扶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生活及医疗中,中医医疗仍然具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一面,特别是针对疑难杂症、传染性病毒疫病有独特、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医疗效应是西医药无法可比的。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

11、自然成为潮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用天然药物代替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中药材产业的产值都在递增,据统计中药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每年增长20%。但是我国的中草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野生自然资源,很多宝贵的药种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生态受到破坏,加之多年来不断的采挖,使野生中草药材不断减少,有的面临濒危处境,市场资源药品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困难的制约,良种及肥料的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中药材科技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良种、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加

12、上生长周期长,致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期处于生产规模扩不大,产品出不来,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生产格局。加之科技经费不足,生产种植不规、产前投入不足,导致种植药材产量不高或不能增收,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扩展基地困难重重,土地利用率极低,生产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因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作为调整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非常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实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经济面临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农业和农产品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

13、下。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前,务川自治县中药材由于面积产量规模小,生产周期长,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中药材生产产品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面临新的形势,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中成药品已上千种,药材销售市场看好,原材料严重不足,产品供不应求。为此,尽快建设规模型中药材基地,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着力解决增加中药材产前投入问题,提高本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及种植水平,形成基地规模品牌优

14、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世界开放,中成药不仅在亚洲需求量大,近年也成为美洲、欧洲医药市场的热销品,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享受国际农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国际农产品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中药材是中国的第一大优势,发展中药材,是我国实现中国祖传医疗为全人类服务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及质量使中药材生产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2.项目建设的意义1对调整务川自治县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意义务川自治县地理环境特殊,经济发展滞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上,投入大、收入少、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度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缺乏覆盖面广,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加之务川自治县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推广难度大。本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容,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广大山区农户在退耕地和坡耕地上人工栽培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