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21395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自西方文明发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 贯穿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概念。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理性典范,从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性的批判和重建, 无论是古典时期的智者,还是当今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 拒斥或认同,理性概念的核心地位都不曾动摇。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 众多理论关注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样式的思想立场和思想源泉。韦伯的理性化思 想、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理论 流派的核心概念。

2、理性选择理论正是结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 生活而生成的。它是当今社会科学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解释力的思想工具,成为 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在吸收了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 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分析。理性选择不仅用于分析经济行为,还被用来解释更广泛 的社会行为。其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 作了较为有效的解释,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和方*争论做出了贡献。但是,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产生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孔德以后,受二元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

3、直存在着相互对 立的理论研究理路。那就是单子论与整体论、还原论与有机论、个体论与系统论、 行动理论与结构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也就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理论 研究过程中二元对立倾向越来越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他们纷纷从各自的研究旨趣出发试图综合社会学理论中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之间的 鸿沟,努力实现社会学理论的统一与整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因其过分专注于社会结构 与功能之间的有机整合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而忽视了社会事实之间的冲突与不一 致性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这诚如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4、所言, “在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 学理论中深深地埋下了帕森斯的印记。现在回过头来看,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 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麻烦。”这样,反思社会学功 能主义研究理路、寻求社会学方*突破、构建真正能够反映与把握社会现实的社会 学理论与方法就成了帕森斯以后社会学家共同的心声。从50年代到80年代,在批判帕森斯功能理论基础上美国社会学界群星璀璨, 但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到了 80年代,整个社会学界日益出现了微观与宏观 整合趋势:整体主义、宏观主义社会学理论试图引入个体心理学理论,而个体主 义、微观主义社会学理论则不断

5、扩大自己的理论视野,试图将社会系统与社会结构 纳入到自己的理论范围之中。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成为杰出代表,他1990年出版的社会理论的基础正是努力 实现微观与宏观的整合。为此,他的导师罗伯特?默顿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这本著作: “自半个世纪前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这本书是有关社会理论 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小科尔曼教授在分析批判传统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 社会行动理论。他对法人行动者的分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思维”。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建立在某种基础之上的,理论基础构成了该理论生长的关 键。总体上看,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经济学基础、 社会

6、学方*基础以及交换理论的基础。一段时期以来,理性选择理论试图运用经济学“合理性”概念对社会行动与社 会秩序做出新的解释。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假设占据了主导地位。亚 当?斯密认为人的理性就在于他能够在对各种利益的比较中选择最大的利益,以最 小的代价实现自身最大的需要。斯密同时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是通过市场交 易来实现的,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实现个人选择的最优组合,从而实 现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的有机结合,进而使整个社会富裕起来。新古典经济学继承 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他们认为:个体行动是理性的;个体可以获得 足够的、有关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个体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各

7、方面信息进行理性地 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效用。新 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尽管存在很多缺陷并且得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 经济社会学家们的修正,但是这种“经济人”、“理性人”的思维方式却为所有的 理性选择理论者所继承和发展。也正是在上述经济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科尔曼理性 选择理论以“理性”为基础解释了个体的目的性行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有目的的选 择。从方*上说,科尔曼“采取个人主义方*。”事实上,理性选择理论并不是一种 解释行动理论,而是解释和说明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功能发挥的理论。科尔曼 指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系统行动。在他看来,社会学

8、史上主要有两 种解释模式,即整体主义和个体主*释方法。整体主义方*侧重于对不同系统的同一 行为进行样本分析或是对一个系统在某个特定时期内不同行为进行分析,因而忽视 了系统的内部层次,特别是忽视了个人行动层次而缺乏解释力。方*个体主义是用 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个体行为)来解释系统行为,它可以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 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层次。因而科尔曼选择了个体主义方*,他称之为“系统 行动的内部分析”。此外,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还受到霍曼斯、布劳的交换理论以及纳什的博弈论 影响。这些理论不仅注重经验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统一,而且还注重从人与人的交换 中分析社会系统和社会整合,强调个人行动是社会行动的

9、基础,通过个人能动性的 社会行动可以形成整个社会行动。这有助于对个体社会行动和宏观社会现象做出解 释。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轮廓面对社会学方*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争论,面对社 会学研究路线的微观主义与宏观层面的断裂,面对霍布斯难题一一“社会秩序何 以可能”,科尔曼试图建立一套社会学理论弥合、衔接宏观的裂痕,实现微观与宏 观之间的自然的过渡、连续,还唯名论以现实的微观基础。因此,科尔曼的理性选 择理论在方*上是以个体行动为起点和出发点,以宏观的社会结构为研究目标,实 现微观与宏观的连接。即他主张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个人、群体、组织、制 度)的行为来解释系统的行为,称之

10、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也就是说,他进 行的是以个人理性行动为基础的多层次解释个体是如何合理性地展开行为获 取最大效益,这些众多个体理性行为又是如何形成规范从而形成系统和秩序的。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和出发点,以效益最大化为行动的追求 目标。“理性人”不同于社会学的纯粹工具理性的抽象经济人假设,也不是帕森 斯意义上的仅受限于社会规范的“社会人”,而是处于社会互动、社会关系中的能 动选择的主体,获取最大利益的主体。所以,“理性人”兼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 性质,既追求最大利益又受社会关系的制约。科氏的“效益”并不局限于经济效 益,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道德的多种偏好影响下的其他

11、效用,理性人 以合理性行动追求这些效益的最大化。“合理性是理性行动者的基础,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达为最大限度地获 取利益。”E2理性人的合理性行动促成了规范,也孕育了结构和团体组织。行动 者因蕴含其利益的事件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为了实现各自利益 而进行各种交换互动,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 关系,包括权威关系、信任关系、复杂关系结构。各种社会关系为个人提供了新的 资源,即社会资本,它存在于关系结构之中,为行动提供便利。这些关系结构和社 会规范、社会资本促成了法人行动者的形成。法人组织靠一套职位结构执行,为自 然人获取共同利益,只要法人行动与行动者

12、利益一致,他们就会承认法人的合法 性。法人行动因个体的理性行为而产生,遵守合理性的原则和要求。如果说社会学 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那么在具体与现实的层面上展开的形式就是 科尔曼所说的法人,或者说是团体与组织。单纯的个人和宏观层面的社会都是抽象 的,而法人却可以看到具体的个人和社会的具体形式,是一种中观层面的研究,成 为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经过简单的描述,可以看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以宏观的社会系统行为 作为研究的目标,以微观的个人行动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合理性说明有目的的行 动。合理性是行动者的行动基础(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通过 研究个人的行动的结合如何产生制度

13、结构,以及制度结构如何孕育社会系统行为, 实现微观一一宏观的连接oL3那么笔者会存在这样的疑问: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是 理性行为吗?合理性是行为的唯一根据和尺度吗?理性是全能的吗,可以预期各种程 序和结果吗?系统结构应以行为为研究起点,但他不是以行为为研究起点而是以理性行为为研究起点,理性是行为的限定语,那么是 否系统行为都满足理性这一要求和原则呢?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是如何和谐一致的? 经济学的效益最大化原则能否对应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活能否简化甚至逻 辑化?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行为选择是否具有普遍的解释力?基于这些问题,笔 者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简单的反思。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科

14、尔曼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解释社会行动系统,即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 会事实,而不只是解释个体心理活动。但是,要想解释社会现象就要借助于对个体 行动的解释,即通过对个体行动的分析去说明“处于宏观水平下的个人行动以及这 些行动是怎样构成宏观社会现象的”。为此,科尔曼说道:“本书认为,如果社会 理论的目标是解释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活动,理解个人行动便意味着寻找其隐 藏在行动内部的各种动机。所以,解释社会组织活动时,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理 解他们的行动。换句话说,局外人认为行动者的行为不够合理或非理性,并不反映 行动者的本意。用行动者的眼光衡量,他们的行动是合理的。”总结起来,他的理 性选择理论主要

15、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理性选择理论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四组基 本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第一,科尔曼认为,行动系统包括行动者、资源和利益等三个基本元素。行动 者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具有目的性的理性人”,他们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从事 着各种经济社会行动。在一个社会行动系统内部至少要有两个行动者,“而且每个 人都控制着能使对方获利的资源,这样他们就必须从事与对方发生关系的活动。” 科尔曼认为,行动者的行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行动类型:行动者 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控制着他能够从中获利的资源。“由于行动过程中只有一个行 动者,所以这种行动不具有普遍

16、的社会意义”;各个行动者能够用最小的成本去控 制着使自己获利最大的资源,此时,“行动者利用自己控制的与自身无益或益处不 大的资源与他人交换,而那些人则控制着能使他获利最多的资源”;行动者让渡自 己控制的、能够使自己获利的资源,这种行动在社会系统中十分普遍,因为行动者 期待着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源的种类也有很多,包括财富、事件、物品、信息、技能、情感等。资源是 行动者进行行动的条件及保证,它们也可以划分成三种类型:私人物品、事件和某 些专长,这些资源具有“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可保留性、即时交付性和无外在性 等性质。”而行动者的利益则由一定需要与偏好构成,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 社会的需要与偏好。在行动系统中,行动者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关系与利益关 系,一般情况下,行动者并不能控制满足自身利益的所有资源,许多资源是由其他 人控制着;同样,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需要的某些资源。因此,两个以及以上 的行动者就可以交换资源,以此来满足各自的利益,这样就产生了人际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