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内听道CTMRI解剖学研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20382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内听道CTMRI解剖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常人内听道CTMRI解剖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常人内听道CTMRI解剖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内听道CTMRI解剖学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常人内听道CTMRI解剖学研究正常人内听道CT、MRI解剖学研究 内听道是内耳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深在,内含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该区域病变为临床常见病,但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困难,目前该解剖区域影像学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CT及磁共振成像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为该区病变提供清晰、客观、准确的影像解剖学依据,但影像学相关报道尚少。本研究采用CT及MRI技术对内听道区的影像解剖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包括螺旋CT内听道底孔道多平面重建研究及内听道段神经、血管正常解剖MRI影像表现两部分,旨在为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提供帮助及依据。 第一部分正常人内听道底孔道多排CT研究 目的:探讨多排螺

2、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内听道底孔道的显示能力及其CT表现,为诊断内听道底部的病变及手术操作提供相应的信息。 材料和方法:无颞骨病变成人30例(60耳)行颞骨螺旋CT扫描,采用MPR技术,在横断面、斜矢状面、冠状面MPR图像上观察内听道底及各孔道正常形态,并对内听道底各孔道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断面对内听道底各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内听道底前后径4.070.97mm,上下径3.240.88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3.040.52mm,宽度0.960.31mm;前庭上神经管长度2.520.48mm,宽度0.830.30mm;蜗神经管长度0.890.19mm,宽度2.050.39mm;前庭下神经管长度1

3、.070.23mm,宽度0.730.21mm;单孔长度3.560.68mm,宽度0.560.11mm。内听道底部面神经管迷路段位于前上象限,前庭上神经管位于后上象限,前庭下神经管位于后下象限,蜗神经管位于前下象限,单孔位于后下象限前庭下神经管的后下方。蜗神经管最宽最短,单孔最细最长,前庭下神经管显示最困难。内听道底部镰状嵴及Bill嵴均可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及蜗神经管走行变异较少见,前庭上、下神经管及单孔走行变异较大。 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明确内听道底形态及各孔道情况,为病变诊断及手术提供信息。 第二部分正常人内听道段神经、血管MRI表现 目的:探讨内听道段神经、血管的正常MR

4、I表现及对神经形态予以量化研究。材料和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30例(60耳)行内耳MRIFIESTA序列检查。在横断面、斜矢状面、斜冠状面MPR图像上观察内听道段神经、血管正常形态,并对神经进行测量。研究采用0.4mm及0.8mm两种层厚扫描采集数据,比较不同层厚及不同断面对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 结果:在神经直径及角度测量方面,0.4mm层厚和0.8mm层厚数据采集两组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听道底部面神经直径为1.000.03mm;前庭上神经直径为0.980.04mm;前庭下神经直径为0.710.03mm;蜗神经直径为1.030.04mm;后壶腹神经直径为0.470.02mm。

5、在神经显示率方面,后壶腹神经0.4mm层厚扫描图像显示率为65,0.8mm层厚扫描图像显示率为47(P0.05),其余神经显示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听道段迷路动脉的显示率为43.3。在图像观察方面,0.4mm层厚采集图像更有利于微小结构的显示。 内听道底部面神经位于前上象限,前庭上神经位于后上象限,前庭下神经位于后下象限,蜗神经位于前下象限;内听道中部面神经、前庭上、下神经的位置与底部相比变化不大,蜗神经60位于前下象限,40移入后下象限;内听道近内耳门处,四条神经大部分均位于后下象限。前庭蜗神经的三个神经分支在内听道段内由外向内的走行中逐渐靠近,后壶腹神经的分支位置最接近内听道底部,蜗神经分支位置最靠近内侧,前庭上、下神经分支位置居于二者之间,越接近内听道底部分支的神经分支角度越大,而越接近内侧分支的神经分支角度越小。 结论:MRI能够准确清晰显示内听道段神经及血管的正常形态,并可对神经进行精确测量,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供帮助及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