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19277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万耕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 “和谐社会”源出于此2010年02月20日 13:38凤凰网专稿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本期节目请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万耕教授为我们讲解周易的思维上市和理论体系,并讨论周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2010年2月13日世纪大讲堂:以下为文字实录: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

2、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那么对于现代生活,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对我们还有哪些启示?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思维?我们又能否将它应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之中?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万耕先生,大家欢迎。郑先生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郑先生的短片。主持人:那现在我们说就拿这个周易,前面加个周字,它实际上是西周的时候编纂而成,里头的所谓的卦爻辞,大概写的也都是,记的也都是当时周的一些事情是吗?郑万耕:从易经,周易的卦爻辞来

3、说,基本上是记载的一些殷周时期的情况。主持人:殷周时期,也包括了这个殷。郑万耕:它的产生是在周朝初年,殷周之际,所以说这个可能有一些过去的一些遗存。主持人:可能是当时候的占卜的一些记录,这些记录都是一条一条的,后面有些人给它进行了一个归纳,给它总结,而且把它进行了整理,然后变成了这么一个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在一起的书是吧?郑万耕:对,是经过后人整理的,它原来有一些算卦的记录,筮辞的一些记录。那么后来有一些人为了后人算卦的方便加以整理,加以润色,赋予它一些当时人所可能有的一些思维,那么这里边就可能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民俗方面的内容,包括原始巫术的一些内容,也可能包含一些哲学思维的萌芽,或者

4、当时人的一些生活经验,生活智慧的一些东西。主持人:那么我们现代生活中间,当然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的,我们的文化有一个,曾经有一个断层,这个断层中间的话,其实周易可能在某种意义上离开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那么现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大家对周易现在兴趣非常昂然,很多人都在学习它,研究它,那么像这方面的人你接触过吗?郑万耕:也接触过一些。主持人:也接触过一些。郑万耕:民间的这样一些人,他们从各种不同的方面,他来诠释周易,如果从学院派的角度来说,有些可能言不由衷,但是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了解周易,有许多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主持人:那么从大学里头一个哲学教授的角度,你如何理解民间的,对周易占卜的这样一种,也是传

5、了几千年的这样一种小传统。郑万耕:从我个人而言,我感到周易当中,他认为周易有四种圣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制器者尚其象,这样四种圣人之道。就是周易当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有。但是现在从汉朝开始这样一个东西逐渐开始分化,占卜这一块基本上流落到民间。主持人:变成术数。郑万耕:变成术数,流落到民间。那么学院派知识分子或者说古代的学人,他们所阐发的是周易当中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思维,治国方略或者是它的一些生活智慧,那么这两块呢,我感到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主持人:好,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教授给我们演讲,郑教授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周易与现代生活.郑万

6、耕:周易它博大精深,那么它究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影响呢?我想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那么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

7、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这成为我们中华学人一直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所以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当代社会都有它深刻的价值。周易当中有三点,这些道理当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尚变,第二个是贵中,第三个是趋时。先说第一点,尚变。周易,这个易字,它的一个基本意义就是变,变易,当然易一名而含三义,有不易、简易和变易。那么现在我说的是变易。周易特别推崇变,唯变所适,又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这就叫做穷;发展到极点,那么就可能就要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进行了变革,事物就通达顺畅了,这就叫做“变则通”。通达顺畅了,这个事物就会有一个比较长的,

8、顺利发展的时期,那这就叫做“通则久”。这个强调变通的观点,它的一个基本思想的含义,它有个基本思想基础,是物极则反,所以周易的作者或者易经易传当中,它提醒我们人要有一个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这样,你才能身安,家齐,国家可保。我们历代的思想家,特别是历代的改革家,比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搞改革,魏源、龚自珍强调更法,康有为、谭嗣同搞戊戌维新,都是把周易当中这种变通思想,变革的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那么这个通,通则久,不是说永久,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可能会达到,走到极点,那我们还必须变革。不变革就没有出路,不变革我们国家就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那么刚才说了要有忧

9、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走向前进,而不走向衰落?那么周易它就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刚才讲的问题:贵中,强调中道;一个是趋时。中与和是连在一起的,不中就不能和,中是和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中才能达到刚才我们所说的社会的和谐,达到那个最高的和谐。那么在周易当中特别强调这个中,一般来说处在中爻的,上卦的第五爻,下卦的第二爻,处在中爻的,大部分都是吉利的。如果既处在中爻,同时又是阳爻处在阳位,阴爻处在阴位,比如说阳爻处在五的位置,阴爻处在二的位置,这就是既中又正,它强调中正。蒋介石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样一种思维。在豫卦,豫卦的六二爻辞讲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10、。”介于石这两个字就出来了。这就是说,耿介如石,坚刚如石,你做事情不要等到天黑,就是发现这个事情,发现了事物苗头马上就去做,它是吉利的。为什么它会吉利?是因为中正:“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既中又正。蒋介石,蒋中正这个词就出来了。那么中国古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又讲“知时中之意,则思过半”。“思过半”,这也是周易当中的话,是说你懂得了时中的内涵,懂得了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对周易整个讲的道理,你基本上就把握了一半,可见他们推崇时中。那么下边我就要说到时了,“趋时”。那么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发挥得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观念。它讲到要明时,要察时,

11、通过察时来明时。时机未到你要待时而动。什么是待时而动呢?周易当中讲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把器具,器械工具打磨精良,隐而不发,等待时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那就要坚定果敢,立即行动,这样你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待时而动”。与时俱进,那么在周易当中讲了三次。乾卦的文言传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就是讲白天奋勉努力,从不懈怠,到了晚上你就应该安闲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你就会取得大的成功。损卦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讲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就是不管你是损,减损,还是增加,盈满还是亏缺,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机采取

12、不同的措施,所以它又讲,要“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在艮卦里。艮卦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艮就是止,所以它后边就讲: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就是说不管你待时而动也好,还是与时偕行也好,与时俱进也好,你都应该以不失时机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行”比较好理解,比较好做,但是,“止”就不见得。我们做什么事情,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当你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你敢不敢止?这个时机到了,你有没有魄力嘎然而止?旧的不做了,另做新的,你开创一个新的产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中国古人讲“知止”,当然是从道德的角度讲,要“止于至善”,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引伸

13、开来,从周易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止于至善,而且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所开拓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另谋新路?这恐怕是现实社会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这是讲时机未到,要待时而动,时机已到要与时俱进。那么如果时机变了,时机,时运,时势,发生了变化,周易讲那就应该“趋时”,就要“变通”,“变通趋时”就是紧紧追随时势的发展,抓住新的恰当的机遇。这就是我说的趋时,就是“变通者,趋时者也”,或者反过来说,趋时就是变通,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说这就是时中,因时而行中道。孟子曾经讲过执中,说你坚守中道是非常好的,可是“执中无权

14、,犹执一也”,你执中无权,没有一个权变,不进行通权达变,只坚持一个道理,是吧,一个模式,不能通权达变,不能随时加以变通,那只能是把道给害了,那是“贼道”。所以他讲男女授受不亲,这是道,这是礼也。可是嫂溺援之于手,权也。这个通权达变实际上也就是因时而行道,要对这个道要有所调整。就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总要有微调,你不可能永远直直地,这样正正直直地走,永远直着走,你非摔倒不可。可是我们不断地拧着这个把,在这样进行一些微调,这个微调就是刚才我说的权。但是它又鼓励“中”。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因时而行中道,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顺利地畅行无阻。那么这是所讲的时。所以时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出现了58次到60次之间,从

15、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讲,用时、时机、时用等等,它的各种情况。所以这样一种观念对我们任何人,对我们现实生活来说都是影响至深,影响很大。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刚才我讲了这样三个方面,六个字:尚变、贵中和趋时。那么周易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而且它把这样一些观念,这样一些原则,它从哲学的更高的角度,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加以论证,就提出了阴阳变易思维。其实,刚才我所讲的这样一些,都渗透了它的阴阳思维,阴阳变易的思维。可以说阴阳变易的思维它是我们周易的核心,是我们周易的最基本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个学说,其它别的学说无从谈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阴阳学说,我想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就我自己而言,我给它概括成四句话,就是周易当中的四句话,用周易当中的四句话来概括,第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阳可以变成阴,阴也可以变成阳,就是阴阳相互转化。那么阴阳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它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看,不能只有天没有地,只有天没有地那就不成其为宇宙:不能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有男人没有女人,那就不成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