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19177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9课 报任安书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鲁人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报任安书【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课文第2段,完成15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以为智穷罪极 特:只是B.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C.受械于陈 械:刑具D.审矣,何足怪乎 审:审查【解析】选D。审:知道,明白。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与蝼蚁何以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权倾五伯,囚于请室C.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积威约之渐也D.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解析】选C。A项中第一个“与”为介词,意为“跟、同”;第二个

2、“与”为连词,意为“和”。B项中第一个“于”为介词,表被动,“被”;第二个“于”为介词,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处所,“在”。C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第一个“乃”为副词,“才”;第二个“乃”表示判断,“是”。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反映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的一组是(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A. B. C. D.【解析】选B。句是说先人地位低微;句谈威势的作用。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的祖辈,没有功

3、劳,职务并不高,而且还被流俗之人轻视。B.作者认为,人总是会死的,但死的意义大不一样。他的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C.作者列举历史上那些也有受侮辱经历的王侯、将相、功臣,目的在于勉励自己。D.勇敢和怯懦,是形势造成的。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历史上那些受侮辱的王侯、将相、功臣受辱而不死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解析】选A。职务被流俗之人轻视,不是祖先受人轻视。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译文:_(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译文:_参考答案:(1)(作为一个人)首要的是不使先人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2)由此说来,一个人的勇怯、强弱是由客观形势决定

4、的。二、学习本文“为情而造文”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父亲的爱,300字以内。答:_答案:我有一个多么爱我的爸爸呀!此时此刻,爸爸关心我爱护我的一幕幕都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灰心时,是这双大手轻轻地抚摸我,鼓励我不可放弃。当我失败时,是这双大手又轻轻地抚摸我,告诉我要坚强;当我成功时,还是这双大手轻轻地抚摸我,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我的枕头上早已洒满了感激的泪水。三、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的这句话。 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冲垮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伟业。答:_答案(示例):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隐忍苟活,令后人景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的志向是他“就极刑而无愠色”的支柱。司马迁把心放在了事业上,最终完成巨著史记。他的精神将被后人永远铭记。【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曩者(n)诎体() 圜墙()槛阱() 暴肌肤()B.强颜()羑里(Y) 赭衣()缧绁() 倜傥( )C.臧获()愠色() 剌谬()魏其() 轩辕()D.没世()桎梏() 曼辞()岩穴() 仲尼厄()【解析】选C。“臧”应读,“愠”应读。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箠楚受辱 被:蒙受,遭受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重:加重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究:推究,研究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亡:失【解析】选B。重

6、:看重,对慎重。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断肢体受辱B.所以隐忍苟活C.仆窃不逊D.灌夫受辱于居室【解析】选D。居室:古义:官署名。今义:居住的房间。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介词,把)B.摇尾而求食 (连词,表顺承)C.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副词,大概)D.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副词,尽)【解析】选B。连词,表修饰。5.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兄弟之亲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下流多谤议 安在其不辱也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重为乡党所笑 屈原放逐,乃赋

7、离骚A./B./C./D./【解析】选B。是定语后置句式,是被动句式,是宾语前置句式,是固定句式。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 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D.余甚惑焉 惑:困惑【解析】选B。宗:归顺。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介词,至于;介词,比得上。C项,副词,再说;副词,将近。D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反问语气。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8、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A. B. C. D.【解析】选C。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解析】选A。“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译文:_(2)举世混浊,清士乃见。译文:_参考答案:(1)我对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们未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感到很诧异。(2)整个社会混乱污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