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174298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设计应用与反思内容提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有关智能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并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的发展潜力。这种理论对教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更新启发良深。通过对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的设计应用中,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主题词:多元智能 设计与应用 反思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智能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态中并为之珍视的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

2、不同;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多元智能理论诞生之后,在全球各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张汉林先生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教育观,它从根本上排斥学科教学。如果完全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去做,应该是活动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中方能付诸实践。对于中学教学尤其是高中教学而言,这种方法是不现实的。”笔者以为不然,高中历史新课程模块设计和三维目标的界定为我们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具体如下:一、教育理念。在学生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用”的领域和性质表现出许许多多的个体差异。有人吹拉弹

3、唱样样精通,有人琴棋书画项项在行,有人浑身散发人性的魅力,有人天生就是运动健将等等。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极其可贵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给每条学生都搭设一座通往成功彼岸的桥,让每个学生各尽其才、人尽其用、各得其所。二、教学策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力图通过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

4、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的具体实践,就是要实现学生成才、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社会和谐四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而要实现此目标必须通过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心智模式出发,积极张扬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学生的弱势智能,使之带着健康而自信的心灵去迎接人生一场又一场的挑战。就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中历史必修课学习的策略而言,我们首先要积极利用教师、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创设多元通道来改善历史学科教学;其次,要通过中学历史教学来发展和改善学生、教师的多元智能;第三,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建立和完善多元智能应用的支撑体系。三、设计与应用。1语言智能的设计与运用。语言智能(ling

5、uistic intelligence),就是“诗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语言包括外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在语言(即逻辑思维)等。在必修三的历史教学中,发展和改善学生语言智能的手段主要有“问题与注意之争”的辩论、“科技与人生”的演讲、“李约瑟难题”的讨论、写论文、演历史剧等等。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课前的研究性学习、课中的问题情景设计、课后的问题反思与探究,不断增加学生思维量,并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讯(外部资讯)互动,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知。在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中,可通过进行阅读指导、诗朗诵等形式培育学生的语言智能。2逻辑数学智能的设计与运用。逻辑数

6、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即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西方有一学派名计量史学,他们采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当然我们也可运用定性化的逻辑推理能力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和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的条理性。如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对近代社会中国阶级结构的解剖,得出两队新旧对立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上,在西方社会的冲击下,中国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之下,从各个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最终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革命

7、、建设道路才能适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及由此站起来的新中国。3空间智能的设计与运用。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即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历史是由人物、时间和空间等诸多要素组成的。一定的空间智能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科教学和高考文科综合重点培育和检测的能力之一。历史地图教学是空间智能培训的有效载体。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重组历史事件的人际关系,厘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自主构建历史人物的运行轨迹。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人性的复苏”特定时代背景,即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分析拉长时间的连接,同时固

8、化空间社会要素,为特定历史事件的产生与发展提高必要条件。4音乐智能的设计与运用。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普林斯顿大学基因研究所所长波茨坦却说:“音乐和科学,都需要秩序和心智的自律。(从事这两种行业的人)都需发展出本能理解事物看起来和听起来像是什么样子的本领。这种直觉本领,音乐家需要,生物学家也需要。”爱因思坦既会弹钢琴,也会演奏小提琴,谙熟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他甚至认为他拉小琴的成就,比在科学上的贡献还大。在必修三中,通过黄河大合唱与抗日战争、南泥湾与大生产运动、春天的故事与改

9、革开放等历史音乐演唱与欣赏,让学生展示其特长,在音乐中感悟历史、反思生命。感受必修三专题二“中国的古代艺术”的音节魅力和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5身体运动智能的设计与运用。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intelligence),即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人等人都表现出高度发达的身体运动智能。在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通过让学生手工制造指南针,放飞学生思想的翅膀,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课称引入历史教学当中。学生制作了水浮指南针、指南鱼、指南龟、缕悬法指南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

10、手能力,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6人际智能的设计与运用。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也即理解和认识:什么是他人的动机?他人是怎样工作的?如何才能与他人更好地合作?等等。人际智能的培育与引领可以广泛地分布在每个专题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如必修三专题七“追寻生命的起源”中,引导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分工协作,展开问题探究。学生通过合作,不断增强人际智能,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竞争,进而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素质。7自我认

11、识智能的设计与运用。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就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唐朝魏征病死后,唐太宗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地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在于历史为人们提供一面镜子,让人们更好地自我认知。在必修三中,我们通过孔子、董仲舒、王夫之、毕升、林则徐、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苏格拉底、薄伽丘、马丁路德、孟德斯鸠、卢梭、瓦特、爱因斯坦等鲜活历史人

12、物及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中,感受人格的魅力,反思自己成败,增删损益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优化自身的精神世界,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通过近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在深入解构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广泛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三教学的应用过程中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惊喜的同时,一些困惑也扑面而来。1课堂景观显著变化。课堂成为师生多元智能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勤学善思、勇于合作、乐于表现。通过多元的情景设置,部分学困生也自觉、自信地加入学习行列,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随着,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融洽,传统课堂教学的“一言堂”现象有较

13、明显的改善,旧的教学方式被动性、接受性等弊端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这样,师生积极互动、和谐共进成为课堂上的主要景观。2课堂效率迅速提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探究、多元优势智能互补合作,初步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了解,释疑解惑又在学生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建构,能力拓展和过程性测试又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深化和巩固。教学的三维目标已逐渐内化和建构为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情况下,积极发挥学生多元智能、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生人格更加完善、课堂效率迅速提

14、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4多元智能展示、合作学习、自由发言、评价肯定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导致一种学风的浮躁。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是处于游离、被动的状态。5农村学校、学生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有其中国化和校本化的必经阶段。今后的方法与对策是:1加强学习,确实转变观念,内化和迁移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将问题转变为课题,加强课题实验研究,制定对策,有效解决问题。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专家研讨活动,寻求智力支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盏灯,给人一种信念、一种战胜黑夜与严寒的温暖。但他仍需要有一面反光镜,将光线凝聚,让他照得更远。打开学生一扇扇心窗,让他们带着微笑与自信去经历人生的风雨,感受彩虹的绚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