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17380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 一、教学目标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二、学情分析 教参按时间顺序第一次入编唐代杜甫诗歌,所以务必详细介绍杜甫那个时代的时代特点,文化特征及其时代精神,便于横向迁移到其他作家作品的阅读,能够很好的知人论世。 三、重点难点 1.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 2.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情感体验法、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板书)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

3、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三)学生齐读诗歌 品味诗歌,体会情感;教师正音。(省xing) (四)诗歌大意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五)赏析诗歌 提

4、问: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解释“诗眼”的含义) 怨恨。 提问:虽然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呢? 不是。 提问:那写的是什么? 写景。 提问: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写了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的壮阔景象。 提问: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小组讨论1: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参考回答:不同意。其一,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

5、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提问:颔联对仗很工整,它是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

6、对比十分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表明昭君难以回到家乡。“朔漠”对“黄昏”,无边的大漠和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连在一起,显得十分空旷凄清! “朔漠”是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无边的大漠与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连在一起,着重突出了大漠的空旷凄清。无边的大漠与小小的青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渲染出孤独凄凉的氛围。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小组讨论2: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

7、),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1、民族观念的局限,“贵华夏贱夷狄”。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 2、华夏纲常伦理观与匈奴的婚姻习俗相悖,“一女不侍二夫”。昭君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 3、个人情感无所寄托,回国无望。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 昭君先后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死后,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在多次改嫁与回乡无望的绝望的双重打击之下,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 提问:昭君的悲剧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8、?(请学生复述典故) 王昭君因为不愿意收买画工毛延寿,毛延寿怀恨在心故意把昭君的画像丑化,导致昭君没有被汉皇帝选中,冷落深宫。 提问:昭君的悲剧真的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PPT展示王安石的明妃曲) 不是。 对于昭君悲剧的制造者,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那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根本上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提问: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那她对元帝的态度是怎样的? 怨恨。 “怨恨”两字点明了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

9、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小组讨论3: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呢?(展示杜甫个人经历)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10、,被贬为华州司功。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板书) (六)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

11、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七)补充,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八)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运用鉴赏咏史诗的三个步骤自学咏怀古迹(其一)。 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听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想象长城外才盛开的那些清香,想象风沙呼啸的沙漠下,骑马的英雄,还有那,夕阳下的青冢,望向故乡。(播放蔡琴的出塞曲) 六、板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 昭君怨恨杜甫 悲昭君以自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