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16288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09会计2班 姓名:毛沙如拉 学号:090710005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在进入分析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八十年代以来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衍变.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纯洁的.那个年代,能够走进大学是很值得骄傲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怀着满腔热情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校园是学习的圣地,是梦想驰骋的平原,大学生们满怀追求编织着少年的梦.他们的思想是乐观的,行动是积极的,在那样的学习氛围中自强不息,勇做时代先锋.可以说,八十年代是大学生激情燃烧的岁月,校园中处处洋溢着热情.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是浮躁的,物质利益影响了人情冷暖,大学纯净的学习氛

2、围已被破坏,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令大学生感到失望,虽然还有不少人在努力在挣扎,但是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有些失意和彷徨,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看法,价值观也有所改变.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则是盲目轻狂的. 面对丰富多彩的纷繁世界,五花八门的关系人际脉络,大学生身在其中,却不知该如何生活了.赤裸裸的功利追逐将大学校园也熏染成刻薄的角斗场,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令大学生追求知识的目的也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带上名利色彩,金钱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现实还是无奈,社会在一天一天进步,人的追求却一天一天走向庸俗.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轻重倒置,忽视专业课学习。 第一表现为对参加学

3、生活动过分热忱. 大学是充满活力的地方,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学校园中有许多学生社团。在它们的组织下,大学校园表现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泼。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灵气,高校教育者极力主张在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在他们的推崇下,广大学子渐渐形成了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思想观念. 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面对种种新鲜事物,他们很难做出判断。面对是否要去参加学生工作部门和社团组织的选择时,他们失去了高考场上的英明主见,尽管他们本身能力有限或不适合选择的工作,但是毅然地加入了学生工作队伍。大一新生的课余时间一般很多,又

4、加之不知道如何在大学中学习,他们就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组织各种活动上,而不去复习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考试时,由于还没有带便条的习惯和勇气,这样的积极分子就只有“望纸兴叹”,将获得学分的希望留到补考 第二表现为从事各种兼职,耽误学业.大学生从事兼职已经被学校和社会广泛认同,有调查显示:有近40%的在校大学生曾经做过兼职,在没有从事过兼职的大学生中有近60%表示,如果有满意的条件,他们愿意从事兼职。无论是从事过兼职的同学还是没有从事过兼职的同学普遍都认为,从事兼职明显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毕业寻找工作增加砝码。由此可见,大学生从事兼职是值得推崇的。 但是,问题也就在从事兼职的合理性

5、中产生了。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对于刚刚准备走向兼职道路而对兼职又没有清楚认识的的人来说,这句黑格尔的格言成了他们行动的催化剂和急噪的镇静剂。他们在对大学本身都还没有失去新鲜感时就开始从事兼职,并错误地认为在大学学习是次要的,抓紧时间培养自己以后工作需要的能力势在必行。他们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寝,忙于应酬,但是他们浑然不觉这其中的错误,因为他们自认为有相当合理的理由。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可以不好,做事可以没效率,但是一定要有个性.这里的所谓个性可不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个性.比如说,敢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敢逃严厉老师的课,敢穿希奇古怪的服装,敢到处乱发脾气.这些都已经成为病态的个性倾向,却在

6、大学生中形成一股潮流.另外,还有不少被人们称作“怪才”的大学生。这个“怪才”可不是那种在某些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人,而是那些总喜欢标新立异,大放厥词的人。他们并不是大脑方面有什么缺陷或异同,而是误解或者曲解了言论自由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语,就是领会了大学中言论自由的思想,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有一种被人关注的优越感。2、忙于考证书,拿资格。为了顺利地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课余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培训。据尚德机构寒假前的调查显示:105名北京在校大学生受访者中,寒假期间准备和正在参加英语、计算机等培训的占70%。几位大一新生说,刚入校就有老生告诉他们,大学四年,除了

7、上课还要考证。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已经掀起一股势力强劲的“考证热”,注册会计师证、律师资格证、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毕业后准备从事IT行业,还需要考取微软的各种认证,此外,还有秘书资格证、程序员、计算机操作员、甚至包括驾驶证。大多数同学认为,基本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已经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拥有各种综合能力,阅历越深,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几率就越大。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选择误区,这种误区给社会投机者无偿送去大量钱财的同时,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青春。证书最多只是一个“敲门砖”,关键还要看实际工作能力。3、应付考试,游戏人生。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已经诞生了一种实在的思想:大学是“严进宽出”的地方。这其

8、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学的考试简单化,甚至过程化。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准备考试,在考试前几天看看老师平时讲的重点就不会挂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许多轻视大学考试的学生。他们平日不会学习,考试前也不会准备,而是用作弊来对待大学考试。他们认为,反正考试都是这样简单,没有什么意思,何必要去认真。 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激情后的大学生大多选择用网络麻醉自己。他们对学校的教学规定和寝室管理制度视而不见,能逃的课程就尽力逃,不能逃的课程就走进教室沉睡分钟。夜不归寝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在大四同学中甚至有一个月连续上二十多个通宵的惊人记录。对于上网特别频繁的大学生,玩网络游戏是他

9、们的首选。过度玩网络游戏使有的大学生不仅失去金钱而且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81名上海大学学生因学业无法完成,被集体退学的事件,使得不少人将“沉迷网络”与“退学”相联系。各大高校领导表示,因学业无法完成而遭致退学并不是新闻,每年都有学生因各种原因退学,但不可否认沉迷网络已成为不少学子“玩物丧志”的罪魁祸首。4、及时行乐,得过且过。 大学生是很自由和独立的一个集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再由父母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因为远离了父母,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是完全由父母定期汇到。在还没有踏足社会,不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会在刚刚拿到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的时候就

10、大吃大喝一顿,或者到商场疯狂购物,体验大款阔绰的生活。在这部分人中还有极少数存在攀比的心理,周围人有的物品他没有,他就会出于嫉妒地去满足自己不切实际的贪欲,即使是把下个月的生活费用也再所不辞。 人人都有被认同和归属的需要,没有人和自己打交道是痛苦的,但是每个人对这样的需要的层次并不是一样。有的渴望在自己的身边有很多的朋友,有的则只是希望有一两个朋友,认为其余的人只是扮演了过客的角色。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独立能力也相对较强,由于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发现人们不再象以前那样的热情和善解人意,有部分的大学生就对周围的同学开始敷衍对待。不去得罪人,也不去主动接触别人,在旁人看来他并不缺少友谊,事实上他并没有

11、真正的朋友。 现在的大学校园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是多重人格和矛盾激烈作用的产物。他们曾经期望自己在大学时有所作为,绝不虚度宝贵的四年,但是残酷的现实又很快将他们淘汰下来,尽管没有被挤进“弱势群体”的行列,但是他们对自己已经明显地失去了信心。这群人也动过堕落的邪念,但是想起家人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父母为自己劳动的艰辛,他们又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复杂感情的交织使得他们选择了平凡,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就是他们上大学的目的,他们按部就班,得过且过.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大学生是一批特殊群体,具有独立的人格特性,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形成自己独立看待和思考问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最容易形

12、成自己的个性心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形成特有的价值取向的原因.1、对大学期望太高,入学后落差太大,导致心理失衡。对于中学生来说,大学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天堂,现实所有的缺陷都可以在大学得到满足.在中学生心里,大学是美丽、自由、平等、开放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人具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当外界的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就会对事物产生某种态度。当客观的事物和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对事物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态度,从而引起人的爱、尊敬、满意、愉快、欢乐等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对它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态度,从而引起恨、不满意、不愉快、悲哀等内心体验。经过高考前长

13、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使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内心处在一个由紧张向松弛转变的过渡期。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期到来,又使处在过渡期的准大学生立刻产生愉快欢乐的情绪,同时将他们引入松弛的心理状态。在松弛的状态下,又加之有足够长的假期,准大学生很容易根据自己对大学的肤浅了解对大学环境做一些想象,并把那些想象深深印在自己的意识形态里,形成“首印”效应的基础。走进大学后,新生经过一小段时间的适应,发现身处的大学校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那么令人心动不已。他们内心对现在的大学不满意,自然也就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生发出消极情绪.对大学产生厌倦。2、自以为是,自欺欺人。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关注远远超过从前

14、.做事独断专行,行为偏激放肆,口口声声宣扬的个性完全是任性的代名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知错就必须自我反思,而不能始终自以为是。人的发展离不开自我反省,只有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开展自我总结,提高自我认识,才能避免因为坚持了错误的方向而导致的失败。当代大学生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大都没有自我思考的习惯,所以尽管选择了错误的价值定位,但是他们依然会在无知中走下去,直至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当代大学生中有成千上万的阿,他们运用阿的精神胜利法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他们不会静下来审视自己,更不会改进自己。他们在平庸中自得其乐,自我安慰,自欺欺人。他们轻视别人的进步,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只是自

15、己不愿意去做别人那种“没有意义的”事情。3、严重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当代大学生具有普遍性。贫富差距、成绩优劣、人缘好坏、兴趣特长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嫉妒的缘由.嫉妒是一种完全自然产生的情感,古今中外,没有哪个社会和国家的居民完全没有嫉妒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这“滋味”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绪体验。弗洛伊德在其1892年的著名论文嫉妒、妄想狂和同性恋中的某些精神机制把嫉妒心理划分了三种层次,即正常型、投射型和妄想型。根据弗洛伊德对嫉妒心理层次的划分,我们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即难以为人所察觉的潜意识嫉妒心理、需要及时控制的显意识嫉妒心理、危险的变态嫉妒心理。当代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在以上三个层次均有存在,当大学生存在难以为人所察觉的潜意识嫉妒心理时,一般不会对他人产生严重的后果,也不会明显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但是这样的心理会直接作用于存在这种心理的人,因为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才会产生嫉妒心理,时间久了,这种心理就会演化成对自己的否定,而在潜意识中对被嫉妒者产生排斥心理,并使自己处于忧郁和消极的生活状态。当大学生存在需要及时控制的显意识嫉妒心理时,就会明显暴露出行动的发泄性。靠破坏自己或者别人的东西来获取心理平衡.如果发泄对象是被嫉妒者就会破坏人际关系,很容易使自己受到排斥.如果发泄对象是自己就会直接影响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