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16175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地理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漯河高中和信阳高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试题地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面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回答13题。1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A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 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d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2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A牧区、农耕区 B干旱区、半干旱区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 D发达区、欠发达区3d界线两侧差异大的原因是A东南侧以第二产业为主,西北侧以第一产业为主B东南侧全部在东部经济地带

2、,西北侧为中、西部经济地带C东南侧矿产资源贫乏,西北侧矿产资源丰富D东南侧降水丰富,西北侧降水较少读下图,回答46题。4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A净化空气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5若图中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下列叙述较符合图中河流特征的是()A源远流长 B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C水能资源丰富 D冬季结冰期长6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河水含沙量增加 河道淤积 水患加剧 结冰期延长A B C D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环渤海地区分工指数表完成78题。7. 与北京产业结构最为

3、相似的省级行政区是A.天津 B.河北 C.山东 D.辽宁 8. 19972001年,分工指数的变化说明环渤海地区A.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B.产业结构趋于一致C.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在收割后的麦田里,焚烧秸秆的现象愈演愈烈。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9.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RS CGIS DGPRS102011年6 月 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A闽 B赣 C吉 D豫下图中有四条山脉,分析判断1113题。11.属于江西省和福建省分界的是A. B. C. D.12.图中的三条山脉A

4、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气候类型明显不同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13.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脉两侧农业类型明显不同 B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C山脉附近的河谷地带为河谷农业 D山脉两侧的河流附近为绿洲农业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416题。14.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为A.天然气 B.水 C.煤炭 D.石油15.有关图中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热量带B.穿过了四川盆地、秦岭和华北平原C.沿线工程建设时易引发荒漠化问题 D.经过了省级行政中心为郑州、石家庄的省区16.图中工程建设对于资源调入地区的环境意义

5、是( )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质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读下列材料,回答1719题。材料一: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材料二: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17.关于世界黑土集中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欧洲西部境内 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地区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 D为北半

6、球广大地区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18.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 B只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19.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治理坡面B秸秆还田 C植树造林 D沟壑治理读下图,完成2022题。20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cba Bcab Cabc Dbac21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食品工业 B石油化工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电子工业2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

7、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下表示意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单位:公顷)。据此完成2325题。231996-200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增高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C草地退化显著D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4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区域 A空气湿度持续下降B大力发展畜牧业 C林果业发展迅速D种植业发展减缓25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 B河南 C吉林 D湖南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9分)读泰国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泰国地形(图8)及曼谷气象资料图(图9)。材料二: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

8、泰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如图10图10图9 曼谷气候资料图8 泰国地形图(1)依据材料,简述湄南河上下游段利用方式的差异及原因。(6分)(2)据图10,泰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27(7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甘肃省的降水分布及生态治理模式图。材料二:兰州东南部定西人民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1)由图描述甘肃省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分)(2)读图判断甘肃省自然景观由东南向西北的变化是( )。(1分)A荒漠-

9、草原-森林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 D森林-荒漠-草原(2)简述A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带来的生态效益。(2分)(3)B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为遏制荒漠化的趋势,结合图中所给信息,你认为当地应种草还是植树?并说明理由。 (3分)28.读某区域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根据图中信息指出R河干流东西两侧支流分布的差异。(4分)(2)该区域湿地(沼泽)分布面积广泛,试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3)简述图中工业区发展的条件。(4分)29.(20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龟(音qi)兹古国是我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位于现今新疆库车。材料二 图1

10、1为我国新疆区域示意图材料三 下表为塔里木河流域的统计资料丝绸之路库车图11(1)库车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盆地。(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图示区域魔鬼城的分布规律。(4分)(3)从材料三分析塔里木河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8分)(4)分析导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考号: 姓名: 班级: 考场: 高二地理答题卷26. (9分)(1)(2)27. (7分)(1) (2) (1分)(3)(4) 28. (14分)(1)(2)(3)29.(20分)(1)(2)(3)座号:(4)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B2 A3D 4C 5C 6C 7A 8A 9B 10D

11、11B 12D 13A 14A 15D 16C 17C 18C 19B 20C 21A 22D 23C 24C 25A26. (9分)(1)上游修建水电 (1分) 下游发展航运(1分) 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1分)水量大,水能资源充足(1分) 下游地形平坦,流速缓慢,(1分)河流水量大,适合发展航运(1分) (2)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科技和第三产业,发展高端加工(任答对三点得3分)27. (7分)(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分) (2) C (1分)(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分)(4)种草(1分)。该地气候干旱(1分),

12、水源匮乏(1分),种草成活率高。28. (14分)(1)东侧支流多,西侧支流少。(4分)(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分布广泛,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洼(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积水;河流易发生凌汛现象,提供大量水源。(任答3点,满分6分)(3)矿产资源丰富;铁路交通便利。(4分)29.(20分)(1)塔里木(2分)(2)分布不均,集中在风区和风口附近。(4分)(3)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短短的40年时间,河流水量减少了12亿立方米,(2分)地下水位也急剧下降,(2分)胡杨林大量枯死,胡杨林面积只有原来的1/8,(2分)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和大风天数明显增多。(2分)(4)人口快速增长(2分),过度开垦,耕地面积增加了两倍(2分),上游地区用水大增(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