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16004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历史(5)基础知识回顾一、古代中国经济1、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由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和古代商业组成。其中,农业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农业的补充而存在。2、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其中,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的生活需要和交纳贡赋,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出现时间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西周由政

2、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贵族消费的日用品少量投放市场明代以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春秋战国农户的一种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剩余产品投放市场稳定了小农经济,至近代破产5、古代制瓷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烧制了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3)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4)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

3、,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6、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商业起源早,中国人很早就会经商。 (2)古代商业以宋朝为分水岭,宋以前,“市”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宋以后,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中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效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3)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如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4)商业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与农业手工业紧密相连,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雄厚的有微商和晋商。7、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

4、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8、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主要有: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中,重农抑商政策是最主要的政策,它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历程。态势时间原因史实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分布地区代表企业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

5、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设厂的限制。表现:短暂春天民国初年(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侵略;群众性的反帝运动影响“实业救国”思潮面粉业、纺织业较快发展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遭受重创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并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实行恶性通货膨胀。2、近代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三大因素: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外国资本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3、基本认识 (1)民族资本主义

6、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它是先进的生产方式。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3)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前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 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目的:为了实现工业化,巩固国防。 时间:19531957年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地区:东北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

7、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 1953年,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三大改造实质上一场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成功和失误(1)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内容:指出当时国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8、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方针并未能坚持下来。(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抬头,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

9、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5070年代的探索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制定经济建设方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能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特别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建设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关注民生。(二)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会会的召开(1)时间:1978年(2)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

10、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者(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78年地区:安徽、四川形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作用: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时间:1984年开始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作用:通过改革,

11、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理论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过程: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1世

12、纪初,我国已有95%的商品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目的: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2)过程:经济特区的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又设置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属于江苏的有南通、连云港。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

13、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的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3)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晚期16世纪上半期,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四个航海家先后是: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迪亚士到过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沿关迪亚士的航行路线,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路;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麦哲伦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完成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

14、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早期殖民扩张:1718世纪,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荷兰、英国。目的:掠夺财富。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第二次

15、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0世纪初,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五、20世纪世界现代化建设的三种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是20世纪世界现代化建设的三种经济模式,三种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确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都要依据本国的国情,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 罗斯福新政:(1) 内容:罗斯福新政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财政金融方面、农业方面、工业方面、社会福利和兴办公共工程。 (2)特点: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用立法来保障改革的推进。(3)作用和影响: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