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13576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目录前言1一、南宁市新能源发展的基础条件3(一)资源潜力和能源消费情况3(二)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现状8(三)新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3二、南宁市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15(一)发展机遇15(二)面临挑战17(三)形势要求18三、南宁市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20(一)指导思想20(二)基本原则20(三)规划目标22四、南宁市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25(一)新能源产业发展25(二)新能源推广应用37(三)新能源重点工程39五、南宁市新能源发展的空间布局43(一)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43(二)健全完善五个建设平台44(三)科学合理布局新能源46六、南宁市新能源发展的保

2、障措施50(一)加强新能源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50(二)落实完善新能源政策,保障新能源资金投入51(三)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开发关键技术53(四)推进新能源项目策划,凝聚人才创新队伍54(五)完善新能源统计标准,提高监督检查力度55附件 1:20162020 年南宁市新能源规划布局示意图58附件 2:20162020 年南宁市新能源重点培育企业名单59附件 3:20162020 年南宁市新能源规划重点项目简表60附件 4:20162020 年南宁市新能源发展重点工作分工64前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化石资源日趋枯竭和环境问题、气候问

3、题的凸显,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 3 5 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化石能源资源消耗加快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居高不下。过度依赖化石燃料不仅加速了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的枯竭,而且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国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国家之一。国家提出,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 15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 2005 年降低 40 45% 。同时,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正在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4、。我国能源战略已经从保供给为主,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转变;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新能源将逐步成为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和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从区位条件看是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更是定位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是承担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能源输入型大市,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对未来南宁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南宁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构建具有南宁特色的绿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利于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

5、全,是实现南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有效路径,也是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本规划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能新能 2014 第 14 号)、南宁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2012 年2015年)、南宁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实施方案(2015 年 2017年)等要求,在认真分析南宁市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科技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南宁,着眼全区,面向世界,提出“十三五”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为指导今后南宁市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一、南宁市新能源发展的基础条件(一

6、)资源潜力和能源消费情况1. 资源潜力南宁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层次复杂,自然资源及物产资源极为丰富。 2015 年,种植糖料蔗176 万亩、木薯 54.45万亩,木薯秆、桑枝、甘蔗叶等农作物秸秆利用量达25 万吨,林木下脚料利用量达15 万吨,薪柴和能源林利用量达12 万吨。“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31368 座,沼气累计达到51.07 万座,适宜建池农户入户率为71.2%,大中型沼气工程6 处;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7 个,农村级服务站941个,改造修复户用沼气病池3550户。南宁市地处广西南部偏西,北回归线以南,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 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5000MJ/m 2,年日

7、照时数大于 2000h ,具备利用太阳能的优越条件,可以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光电转化和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光热转化,具体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干燥、太阳灶、太阳能路灯等。表 11:南宁市相似纬度城市太阳能资源数据对比表水平面年斜面年城市纬度最佳倾角平均峰值日平均辐射量辐射量斜面修正照日数( h)kwh/ 系数 K0pkwh/ KJ/C (平均)杭州30.23 纬度 +33.431183.01425.881254.380.9362南昌28.67 纬度 +23.801327.59477.931390.450.8640福州26.08 纬度 +43.4512

8、16.77438.041262.390.8978武汉30.63 纬度 +73.801338.43481.841389.740.9039长沙28.20 纬度 +63.211153.51415.261175.000.8028广州23.13 纬度 +123.521227.82442.021287.840.8850海口20.03 纬度 +53.841402.72504.981369.760.8761南宁22.82 纬度 +23.531268.88456.801291.090.8231成都30.67 纬度 +82.881053.63379.311044.710.7553贵阳26.58 纬度 82.861

9、047.05376.941037.720.8135昆明25.02 纬度 84.251439.12518.081554.600.9216拉萨29.70 纬度 86.712159.68777.492448.641.0964南宁盆地为新生代喜山期断陷向斜构造盆地,具有地壳厚度较薄,结晶基底面、康氏面、莫氏面深度较浅,处于隆起构造地带,有利于地壳深部和地慢热流向地壳浅部传递而形成地热资源。地热田面积223.76k ,勘探开发前景区面积 133.77k ,热田热储积总能量为5.19 10 18 J,地热田热水总储存量为1.72 10 10 m 3,地热水储积总能量为2.49 10 18 J,地热水可开采

10、量为1.49 10 7 m 3/yr ,可采热水总热量为 1.77 10 17J,可利用热能为 60MW 。地热田属大型中低温地热田, 水质属淡、 温、氟水型医疗热矿水, 资源丰富质优,易于开发,应用面广,并可直接利用和直接排放,对环境影响甚微。部分山区具有一定的风力资源,尤其是25 月冬春季节,大风较多,风力资源最好,其风力资源较丰富。南宁年平均分速在1.0 3.0m/s 之间,各地月际间平均风速的变幅不大,风速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在1.0m/s以下。年有效风速时速 632h ,比梧州( 287h )、龙州( 421h )和桂平( 426h )等地分别高 345h 、 211h 和 206h

11、, 50a 一遇最大风速为18.4m/s ,比梧州(16.7m/s )、龙州(18.1m/s )和桂平( 13.9m/s )等地分别高 1.7m/s 、0.3m/s 和 4.5m/s 。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环大明山地区, 马山杨圩和周鹿、 武鸣安风岭、横县六景、宾阳马王等地风速较大。2. 能源消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11 2015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86 吨 /万元、 83 吨/万元、51.1 吨 /万元和 50 吨 /万元,五年累计降低了51年单位工业 57 吨/万元、吨 /万元,大大超过“十一五”期间五年累计降低30 吨 /万元的预期目标,每年均控制在137.2吨 /万元的规划目标范

12、围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11 年、 2013 年、2014年和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分别降低3.24% 、 3.63% 、 8.46% 和 5.82% , 2012 年提高了 1.7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了18.23% ,高出15% 的目标3.23 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11 年、 2013 年、2014 年、 2015 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5.62% 、6.22% 、18.23% 和 10% ,2012 年增加了17.15% ,则五年累计降低约32.92%,比降低16%的目标高了16.92个百分点。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关停重污染企业,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AQI 指数)优良率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