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桩支护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13425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板桩支护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钢板桩支护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钢板桩支护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钢板桩支护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钢板桩支护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板桩支护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板桩支护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板桩支护设计浅析摘 要:该文介绍了钢板桩的支护设计,根据钢板桩的实际受力状况建立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确 定钢板桩的实际受力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从而满足工程需要。 关键词:钢板桩;支护;设计摘自: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第11 期0 前言随着近年城镇建设的不断深人,各种基 础建设项目相继增多,基坑开挖是各种构造 物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大多数项目 特别是中小型项目,工期紧,专业技术人员2.1 钢板桩内力计算 对钢板桩进行内力分析的方法很多,设 计时应根据支护的构造形式选择合适的分 析方法,本文仅对等值梁法进行介绍,计算 步骤如下。配备不齐,设计及施工过

2、程中常常忽视基坑 安全问题,需支护的地段常常凭感觉或草率 参照其他项目的支护方案,对基坑进行粗略 支护。这种做法往往会因工作人员经验不 足、现场地质情况复杂而出现意外,对工程 质量及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因此,对基坑进 行科学、合理地支护,是保证工程质量,维 护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的必要措施。基坑的支护形式和所选材料种类很多, 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支护方 案,本文着重通过对钢板桩支护的受力分 析,整理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基坑支护计算方 法及步骤,以供参考。1 主要计算内容钢板桩支护设计中主要进行以下计算:(1) 钢板桩内力计算。(2 )支撑系统内力计算。(3) 稳定性验算。(4) 变形估算

3、。各项计算内容又包含多个子项,下面逐 个阐述其计算方法及步骤。2 计算方法及步骤(1) 计算反弯点位置。假定钢板桩上土压力为零的点为反弯点,设其位于开挖面以下y处,则有:Y k y 二丫 K (H + y)1 pi 2 a整理得:YkHy =(1)Y K -y k1 pi 2 a式中, Y , Y 坑内外土层的容重加权 12平均值;H基坑开挖深度;K主动土压力系数;aK 放大后的被动土压力系数。pi(2) 按简支梁计算等值梁的最大弯矩和支点反力。等值梁法计算简图如图 1 所示。(3) 计算钢板桩的最小人土深度。由等值梁 BG 求算板桩的人土深度,取工MG = 0,贝I1Qx 二K Y (y +

4、 x) K Y (H + y + x) x2b 6 p 1 a 2由上式求得b. 根据表 1 确定各支撑跨度。表1支撑跨度表支撑跨度与h的比值1.11h20.88hg0.770.70h50.650.61h70.58hg0.552.2 支撑系统内力计算6QB(2)桩的最小人土深度:(3)(K 丫 K1 pi 2 at0=y+x(YK*7:Ka) x C(b)如桩端为一般的土质条件,应乘以系数多层支撑点布置见图21.1 1.2,即t= (1.11.2)t0对于多层支点的支护体系,常采用等弯矩布置的形式以充分利用钢板桩的抗弯强度,减少支护体系的投人量。其计算步骤为a. 根据所选钢板桩型号由以下公式确

5、定最大悬臂长度 h 。4)式中,f钢板桩抗弯强度设计值;W截面抗弯模量;7 2、Ka同前图2 多层支撑支点布置图支撑内计算主要是分析围檩和撑杆(或 拉锚)的内力,围檩为受均布荷载作用的连续梁,均布荷载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1q 二-7 K H(h + h )(5)k 22 akk+1式中,qk第k层围凛承受的荷载;kH围檩至墙顶的距离;h + h 相临两跨度值。k k +1撑杆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内力即可,作用力为:1R = q (l +K 7TTT为(q b + rb h )sin aT T T T TTT1式中,c第i条土的粘聚力;il第i条土的圆弧长度;iq第i条土的地面荷载;ir 第 i

6、 条土的重力密度,水面以下T取浮容重;b第i条土的宽度;ih第i条土的高度; )(6)2 k 1 2式中,1、l 相临两支撑间距。122.3 稳定性验算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是基坑工程设 计计算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分 析、抗倾覆或踢脚稳定性分析、基底抗隆起 稳定分析和抗管涌验算等。(1) 整体稳定性分析。整体稳定性验算一般采用土层的圆弧 滑动面计算,不同于边坡验算的是,由于受 支撑或锚杆的影响,圆心位于坑壁面上方, 靠坑内侧附近。考虑支撑作用时,可不进行 整体稳定性验算,当无支撑或者不考虑支撑 作用时,可通过下式计算:l +(qb + rb h ) cos a tg q 上. 区经验取

7、值,一般1.11.5。 1 / r-7 iii i i i ii i (7)抗倾覆稳定性又称踢脚稳定性,是验算 最下道支撑以下的主动、被动土压力绕支撑 点的转动力矩是否平衡,按下式计算:MRCM(8)OC式中, K 抗倾覆安全系数,根据基坑Q重要性取值;M 抗倾覆力矩,取开挖面以下 RC钢板桩内侧人土深度范围内的土压力,对最下一道支撑点的力矩;M 倾覆力矩,取最下一道支撑 RC点以下钢板桩外侧人土压力支撑点的力矩。(3)基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基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的方法较多,本文仅介绍“同时考虑c、e的抗隆起验算法”结构底平面作为求极限承载力的基准 面,可由以下公式求抗隆起安全系数:Y TN +

8、 cNcKs a 第 i 条土弧线中心点切线与水 T平线的夹角; l第i条土的内摩擦角; i 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依规范及地 q(9)Y (H +t)+q1式中, Y , Y 坑内、外土层的容重加12权平均值;c桩底处地基土粘聚力; q坑外地面荷载;H基坑开挖深度; t钢板桩入土深度;N 、 N 地基承载力系数;qc0桩底处地基土内摩擦角Ks 抗隆起安全系数,根据基坑重(2) 抗倾覆稳定性分析。要性取值N = e 冗 tg tg 2(45 + )q2(N -1)N =一ctg10)(4)抗管涌验算。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后会形成水丿处弱地层Z良好地一般地层离钢板桩的距离/开挖深度1.02.0

9、3.04.0图3 a系数图头差,产生渗流,当渗流力较大时,有可能造成底部管涌稳定性破坏,因此,验算管涌3 构件设计11)= max f max W(14)稳定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下式对其进 行验算:K 二 icgi式中i临界水力坡度,=(p T)/(e+l)ccp坑底土体相对密度;e坑底土体天然孔隙比;i渗流水力坡度,i=h/L;wh坑内外水头差;wL最短渗流流线长度;K抗渗流安全系数,一般取1.5 g2.0,砂土、粉土时取大值。2.4 变形估算 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线时, 必须对支护进行变形估算,以确保建筑物及 管线的安全,变形包括支护周围土体变形和 地基回弹变形两部分,对于中小

10、基坑地基回 弹变形可不进行估算。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应根据土质、支护 情况及当地经验采用合适的估算方法,本文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6 = k ah(12)v1式中,匕修正系数,对于钢板桩匕=1.0;h基坑开挖深度;a地表沉降量与基坑开挖深度之比( % ),可参照图 3 查得3.1钢板桩设计计算出最大弯矩 Mmax 后,可根据下式对 max 钢板桩进行选型:M=- = f (13)max I)W式中,桩身最大应力(KN/m2);maxM桩身最大弯矩值(KN.m) maxW钢板桩截面抵抗矩;B 抵抗矩折减系数,对于小企口钢 板桩,当设有整体围擦和冠梁 时,B取1. 0;不设冠梁或围檩 分段设置时,B取

11、0.7。3.2 围檩设计 围檩示实际情况按连续梁或简支梁计 算其最大弯矩M,般采用工字钢或方钢 max材料,可根据下式进行选型:式中各参数意义同前。3.3 支撑设计支撑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偏心弯矩除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外,还应考虑轴向力对 构件初始偏心距的附加弯矩。初始偏心距可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计算。同 时,考虑到支撑预压力和温度的影响,验算 时轴力宜乘以 1.11.2 的增大系数。构件 型号可根据下式确定:CT=+ max W f max 申 A W(15)式中,N轴心压力(KN);A构件毛截面面积(m2)9 稳定系数,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取值4 构造要求孔隙比 e: 0.8

12、9。(4)地面超载 q:20.0KN/m2。(5)基坑开挖宽 b=6.0m。(6)拟设置单层支撑,撑杆每隔5m 道。5.2 内力计算(1)为防止接缝处漏水,在沉桩前应在 锁口处嵌填黄油、沥青或其他密封止水材 料,必要时可在沉桩后坑外注浆防渗或另施 工挡水帷幕。(2)在基坑转角出的支护钢板桩,应根 据转角的平面形状做成相应的异形转角板 桩,且转角桩和定位桩宜加长 lm。5 工程实例某市政道路排水管基坑开挖,以桩号 k0 +390处为例,具体工程情况和详细计算过程 如下。基坑开挖示意图如图4 所示。5.1 设计资料K 二tg2(45/2)=tg2(452002)=0.49aK = tg2(45 +

13、/2)=1.3弊(45 +2002)=3.26pi板桩外侧均布荷载换算填土高度h0,h=q/r=20.0/20=1.0m(2) 根据式(1):Y KH20x0.49x(1.0+ 4.35+ 0.9)y =2a= Y K Y K20.0x3.2620.0x0.491 pi 2 a=1.106m(3) 按简支梁计算上部钢板桩,其受(1)桩顶高程Hj 4.100m,施工水位 H : 3.000m。2(2)地面标高H : 4.350m;开挖地面 标高 H : -0.900m;开挖深度 H: 5.250m。( 3)坑内、外土的天然容重加全平均值Y , Y均为:20KN/m3;内摩擦角加全平 12均值:20 ;粘聚力加全平均值c: 22;由 丫 M = 0得:BR x(4.0+1.106)= 0.5x(61.2512.25)x5.0ax(5/3+1.106)+12.25x5x(5/2+1.106)+0.5 x61.25x1.106x2 / 3x1.106解得: R =1 14. 7KN/ma(1)作用于板桩上的土压力强度及压Q=(12.25+61.25) X5/2+61.25Xb1.106/2-114.7=102.9kN/m设最大弯矩处距桩顶距离为x,则有:R=12.25x+(61.25-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