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1207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共22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说课稿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拓展延伸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

2、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全诗共有6小节。诗人从祖国的召唤起笔,又以祖国的召唤收束全诗,首尾呼应,构思精巧。第二、三、四、五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驰骋想象,探索大自然神奇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绚丽的景色。在形象的选择和诗节的布局上,诗人随着对大自然探索和发现的深入,次第、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召唤贯穿始终,极富感染力,非常适合朗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读诗句,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2)引导学生想象绿色的大自然

3、奇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文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说设计理念 让学生想象出最美的画面,诵读出最真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时,我把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全过程。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采取朗读感悟、启发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课文题目为切

4、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主要以“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展示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赛读、配乐读、整体诵读”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想象情境,使学生不但能从读中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启发想象的教学方式,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谈话引入,激起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语文是一门前后富有联系的情趣之课,教师应该擅长穿针引线,唤起学生已有经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课堂的情趣。我从复习回顾入手,用激情的语言自然地引出新课,让学

6、生带着已有的积累在跃跃欲试中走向文本。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文。这首现代诗语言比较浅显,内容不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诗意会有所领悟。但由于文本容量较大,又有些“形散”,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文教学我安排了充分的读,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去感受和体会诗意。如引导学生想象绿色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两个“去吧”充满了

7、对少年儿童热切的召唤。又如教学时,调动经验,引导交流,抓取景物,寻找特点,想象画面,引领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身临其境。通过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使学生从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朗读后进行评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阅读诗歌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因此,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让文字返回到原本真实的状态,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声音、情感,逼真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欣赏着最美的画面,逐层渐进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之中。如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艳丽和对

8、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又如学生朗读第六小节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体会在诗的意境和情感上的变化,让学生初步认识诗句反复的特点和作用。 (四)整体诵读,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如诗中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组织学生分组交流体会。引导学生紧扣诗句去体会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作探究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课外要求:通过阅读、绘画、观赏、描写等途径去“打开大自

9、然绿色的课本”,感受自然的美丽,获取丰富的知识,增长才干。几天后反馈交流,你在“绿色的课本”中收获了什么?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大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建设自然。 (六)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思路、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发现 翠竹 松柏 描绘 果园 沃野 联欢 鸣

10、禽 野花相聚 青山 绿水热爱、探索大自然师恩难忘说课稿一、 说教材 师恩难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师生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记叙了田老师以巧妙的讲故事方式传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时正逢教师节临近,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文章。二、 说学情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对师恩内涵。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

11、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品位“师恩”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品位“师恩”的内涵。四、 说教法学法 语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平等对话,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自读自悟法 课堂交流法五、 说教学流程(一)

12、 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遇到过几位比较喜欢的老师吧,他们也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那么谁来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让你们难忘了呢?”通过学生畅谈后,揭示课题【板书:师恩难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词句读准读通顺,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做标注。2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3. 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分段。【板书:师、生】【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读后订正,订正后再读,并按照阅读的层次性使学生初步理清文章思路。(三)

13、 细读深究,体会感情1.学习第一部分(1-3),让学生想一想:田老师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通过交流讨论后板书【口才好、文笔好】2. 学习第二部分(4-9),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田老师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师生课堂上交流讨论成果。【板书:编故事,娓娓动听】之后,我激趣学生“你们想不想听一回田老师上的课呢?”然后请同学自告奋勇的有感情的朗读该部分。3. 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我们刚才听了田老师的课,你们想想作者喜不喜欢田老师上的课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体味语言,揣摩其含义【板书:入了迷,身临其境】。4. 学习最后一部分(10

14、-11),在学生朗读这部分课文后,教师回顾课堂并提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田老师的对作者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同学们,你们能找出作者对田老师难忘的语句吗?”学生通过交流后感受到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四) 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带着饱满的感情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对“插柳之恩”的理解(板书)。了解到作者将老师的栽培比喻为“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田老师“无心插柳”的行为却给作者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田老师的人格魅力也如春雨滋润(板书)一般给作者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作者用“师恩难忘”来反映对田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六、 说板书设计师:口才好,文笔好 生:插柳之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