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120702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三要素,懂得响度,音调和音色的物理意义。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教 学重、难点1有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在生活中并不非常明显,但是有本质的区别, 2在教学中贯穿科学探究的理念和流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模仿和使用它。教、学具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彩色摄像头,鼓,音叉,发音齿轮,锯条片,泡沫塑料、橡皮筋,白纸,铁皮铅笔盒预习要求阅读课文,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教师活动

2、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复备课内容一、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两段音乐,请演奏。(学生分别演奏)教师:这两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我们体会到不同的音乐,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方案用于有学生演奏)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的有声世界里,先请大家一边听录音,一边猜猜是什么声音。(播放录音)教师:这段录音包含了很多声音,大家还能一一辨别,真不简单。无论是李玟的歌声,还是公鸡的打鸣,还是发令枪声,它们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具有声音的一些特征,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二、新课教学教师:老师也来露一手,(轻轻地敲击)听到了什么?教师:如果要使鼓声更响一些,更响一些,我怎样

3、做就行了?教师:你做得很好,我们为了能准确地表达声音更响,就用响度来说明它。(投影闪现:信息快递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对比不同力度敲击的结果)教师:为什么用力敲击鼓声会更响?我们一起来猜猜其中的原因?(学生未必说得准确,教师可以顺势用声音产生的原因来进行启发)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回答让学生说明有什么区别?(可以说出很多种)学生:鼓声。学生:用力就行。(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复备课内容教师:怎样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学生可能提出做实验)鼓面发声时就在振动,可是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怎样才能把鼓面的振动放大一些,使我们能观察到振幅的不同呢?教师:大家的方

4、法都有道理,我就用一些泡沫塑料撒在上面。(教师把摄像头对准鼓面,在上面撒些彩色泡沫。)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教师:现在,关于响度,我们现在可以怎么说?教师:换个声源试试。(敲击音叉发声,教师同时说明一音叉是实验室的发声工具)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敲击后的音叉,进行对比实验)(也可以用投影演示音叉敲击后放入水中)教师:现在,你可以肯定地说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也越大。教师重复并用投影闪现:“信息快递”引用振幅定义)教师:在生活中,你注意到响度的应用吗,譬如,举重运动员,又譬如我们在购买空调器时,还有吗?教师:用纸做成纸炮可以发出很大的声音,你们会做吗?做好后比

5、赛,看哪一位同学的纸炮最响。(教师指导)教师:课后大家还可以再做,不服气的话,下课后再来一场华山论剑。教师:下面,请大家一起唱一段卡拉OK。 (用VCD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教师:韩红唱得很动听,可是不容易唱好,同学们,你觉得哪一句最难唱?为什么?教师:是不是声音的响度不够?用力唱行不行?学生:不是响度不够,而是声音的音调太高。教师:唱不上去果然是由于音调高。用力也唱不上,说明与响度无关,这是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调。(投影:“信息快递”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请大家听声音有什么不同,哪个声音的音调高?(请锯条接触发音齿轮,发出不同的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再请大家听俩声音,辨别音调的高低, (播放

6、蚊子和考虎的声音)教师:通过以上的例子,你有什么有关音调的联想?学生: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也越大。学生:,这一句音调上不去。学生:不是响度不够,而是声音的音调太高。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教师:科学研究表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声源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而振动的快慢可以用频率的大小来区别。(投影:“信息快递”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教师:我们手边的乐器怎样才能发出的最高音调和最低音调,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和大家上一课。教师:现在,每个同学手边都有一根橡皮筋,我们来赛一赛,看谁刚才听得仔细,看谁的橡皮筋

7、发出的音调最高。(学生动手做,教师可以做指导,组织)教师:比赛暂停。可以到课后再论高低。(投影:)请男生跟我读(投影:)请女生跟我读。教师:这几句古诗选自哪一首诗,它的作者是谁?你觉得男生和女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研究表明:通常男子说话声的频率约为90140Hz,而女子说话声的频率约为270550Hz,男女生声音的差异就在这。教师:我们平时歌唱时,高不上去和低不下来都是对音调而言。如果两个人说话的响度,音调都相同,我们是否就无法区分呢?打电话时,熟人的声音是不是一下就听出来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教师:是的,下面就让我来考考大家,看谁首先说出正在演奏的乐器。(播放笛子,小提琴,二胡的音乐)教

8、师:非常好,我们能分辨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能听出下面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投影:各种发声器,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教师: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请大家用书本挡住眼睛,我任意请同学读一句古诗,请你把他的姓名大声说出来。教师:现在有一种叫做“模仿秀”的歌唱节目,你想模仿得像歌星一样,至少要哪几方面学得象?我们再来唱一段,先体会一下。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因为它们不一样。学生:教后记课题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但真空不能传声。4知

9、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教 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难点:实验分析说明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具音叉、电铃、密闭玻璃罩、抽气机、大水槽、录音机、蜡烛、火柴、视频投影仪预习要求发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猜想,自然界有很多声音,声音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写出猜想,并由教师收上来统计。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复备课一、引入课题师: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能产生声音呢? 这些物体为什么能产生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什么?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师:用你身边的

10、纸、橡皮筋、笔帽、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教师分别找学生演示并说明师:注意观察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师:抖动纸张、拨动皮筋、敲击物体,物体发声,这里有什么共同点?答:物体都在振动,师:声音是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师:能不能就这么断然下结论?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是不是物体不振动就不产生声音?哪位同学能说明?教师演示: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用手捂住音叉,声音立刻停止。教师演示: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用手捂住音叉,声音立刻停止。师,以上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 师:气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师;这个声音是由笔帽的振动产生的还是由气体生1

11、:人说话、唱歌,小鸟呜叫,蝉呜叫,许多动物。生2:机器,收音机,拍打桌面等。生3:抖动纸张可以使纸发出声音,把橡皮筋绷紧,用手指拨动可发出声音,敲击笔帽可发出声音,敲击水杯可发出声音。生4:纸不抖动就不产生声音,物体不敲打就不产生声音。生5:正在振动的橡皮筋,用手捂住它,使它不振动,它就不产生声 音了。生6: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复备课的振动产生的?师:液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帅;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教师总结:各种物体,只要振动,都会产生声音。(板书)三、声音的传播师: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为什么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到?师;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12、吗?请大家按照课本图22所示的方法去试一试。师:通过比较说明什么?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说明固体能传声? 师: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教师把一正在发声的电铃用塑料袋密封放人水槽中,让学生上讲台贴着水槽听一听。师生总结: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师:钓鱼的人看到鱼快上钩时,为什么不允许别人在旁边走动? 师:如果没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能不能传声呢?教师演示:把一个正在发声的电铃放人一个密封的玻璃罩内。师:这时能不能听到声音? 师:为什么? 进一步演示:用抽气机抽出玻璃内的气体。师:听到什么?说明什么?四、声音是一种波教师用视频投影演示一滴水滴入水中激起的水波,音叉在水中振动激起的水波。师:声音在空气中

13、也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但是人眼看不到。具体怎样传播,请大家阅读书第31页最后一段。教师演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录音机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师:声音也是一个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五、声能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声能。生: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学生们用细线吊着挂衣架或钥匙在桌边轻敲,一次在空气中听,一次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来听。两同学一组,让一位同学轻敲桌子的一边,另一位同学在桌子的另 一边听,然后两位同学再交换,体会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生:因为水能传声,会吓走将要上钩的鱼。生齐答:能生齐答:因为固体、液体能传声。生齐答: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阅读课本。学生观察学生阅读。教后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