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公开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115283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孩子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雪孩子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雪孩子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雪孩子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雪孩子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雪孩子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孩子公开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博鳌中心小学 黎静 教学目标: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2、指课题雪孩子,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再次播放课件知识树,复习生字词语)二、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1),借助课件插图的直观形

2、象,使文字叙述的雪后美丽景色变成了真实可触的东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刻。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过渡: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想更多的了解课文就赶快打开语文书。1、认真听录音,如有问题,在书中圈画,准备提出。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1、指读2、3自然段,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播放课件插图(2),感受雪孩子的美丽。2、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是从哪看出

3、来的?播放课件插图(3)图文对照,使学生能深刻体会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3、指导朗读。你能用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二)读中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他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1、自由读47自然段。2、指名读,边读边猜: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样想?小白兔看到雪孩子为了救自己而化了,心里怎样想?3、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高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朗读并评价。4、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展示,评价。5、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

4、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过渡语:善良、勇敢的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1、齐读第8自然段。展示课件演示蒸发(1),想想,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2、孩子会回来吗?(展示课件演示蒸发(2)。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3、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

5、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1)、讨论、自由读。(2)、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3)、展示,评价。五、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随着音乐美美地读全文吧。2、你喜欢雪孩子吗?用一句话夸夸他。3、课件播放想想说说: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六、作业 课件展示。 雪孩子 怎样的雪孩子?哪里去了?会回来吗? 雪人图 雪人化图 雪人云图 为救小白兔 飞到空中教学反思: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

6、思想就是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章的内容。在引导学生观看小白兔与雪人玩耍及雪人消失这两幅图时,让学生感受小白兔的快乐与悲伤。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到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就这样,在“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泉中,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把不同的体会融入到课文朗读中去,他们的情感在朗读声中流淌,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充分领略到了语文的音、韵、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