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九年级的复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10583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九年级的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谈谈九年级的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谈谈九年级的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谈谈九年级的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谈谈九年级的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九年级的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九年级的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九年级的数学复习九年级的数学该怎么复习?怎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复习?这是毕业班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复习是否有效,要看复习的针对性,复习是否对路!大家所处的地区不同,所教的学生水平各异,尤其对于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以及两级分化严重的学校,老师们就更着急。下面就九年级数学复习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与大家一起研讨。1. 搞好复习,对全体学生负责在我国,九年级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最后一年,经过这个年的学习,学生将取得初中毕业资格,并将参加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选拔考试中考。在这个意义上,搞好九年级的复习,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和升学,在很大水准影响他们未来发展的机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就业的门槛

2、越来越高,初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取得初中毕业资格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今后几年,国家还要普及高中,这包括普通高中和大力发展的职业高中,知识改变命运,面对这个形势,我们应该对全体学生负责,协助他们认清形势,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争做合格毕业生,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中考,以便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有更多方面的选择。对全体学生负责,就要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即要考虑基础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待后一类学生,不但要协助他们查漏补缺,更要协助他们建立信心,九年级最后这个学期还有好几个月,只要抓紧,应该有大幅度提升成绩的可能。2. 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全盘的复习计划心中有数,复习课才能有序高效,忙

3、而不乱。所谓“心中有数”指两个底数,一是对“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心中有底,二是对学生现状心中有底。有了这两个底数,才便于制定针对性强的全盘复习计划。对“课标”教材的要求要具体化,就要与中考说明对照,与近年的中考题对照,了解中考考些什么,考到什么水准,哪些是基础题,中档题,都对应什么知识点,有什么水平要求,各部分占多大比例;对于有较高要求的题目,要弄清题目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类型,考察学生什么水平。另外还要分析今年中考的形势和可能的变化趋势。对学情实行分析,要分析各类学生占多大比例,他们已经学习过的数学“双基”的落实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潜力,当前学习的积极性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能够预估通过复习各类

4、学生的成绩能够提升的幅度。要摸清楚学情,能够通过摸底练习,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查阅学生过去的成绩档案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所谓全盘的复习计划,就是根据以上两个底数制定整个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和复习策略,各阶段复习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指导方案。我们不能奢望所有学生中考都能得到满分,学生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所以对学生不能“一刀切”,我们制定计划时应该有个预期,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由此决定复习重点和训练内容。复习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查漏补缺和系统整理知识阶段。初中三年的学习是一节节走过来的,到了九年级,有些知识可能遗忘,有些当初就没学好,所以查漏补缺。同时学生学过的知识可能是

5、零散的,到了九年级需要整理成网络,所以系统整理是必要的,需要这个阶段以夯实基础建立知识网络为主,要控制题目的难度,重点落实基础题和中档题。水平提升阶段。这个阶段在继续夯实基础的同时,应注重提升综合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重点落实中档题。适当注重阅读题、开放题、实际应用题和创新题等题型。在确保基本题得分的基础上,中档题是必须争取拿到手的。一般说来,这类题目除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外还刻意考察学生对基本数学思想的感悟,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水平。在复习课上不能仅仅给出具体的答案和解法,更要启发学生的思路,揭示并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考场上才能独立应对这类题目。考前冲刺阶段

6、。这个阶段将会有一些模拟练习,可根据模拟练习的情况,灵活决定应对的复习策略,重视试卷讲评与对学生分类指导,不能“大水漫灌”,要做到精准复习,针对性要强,重在落实,对绝大部分学生还应熟练掌握基础题和中档题,提升准确率和熟练水准,保证会的要作对。3. 一些具体的复习建议1) 倒逼学生阅读课本与即时检测复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反思和消化,尤其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我们不可能代替学生对基本知识实行查漏补缺与系统整理,教师的作用无非是协助学生科学地高效地复习,把精力用在刀刃上,在自己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提升。当前学生复习课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老师讲和作练习册上的题目,很少或基本不阅读课

7、本。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听讲,听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如果练习册的题目过多,题目做不过来,得不到要领,通过大量做题也收效甚微。所以不妨倒逼学生阅读课本,读课文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演练课本上的例题、练习和部分习题。学生听一遍不如自己看一遍,想一遍,做一遍,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知识漏洞才能真正补上,也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所谓“倒逼”是指绝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可能指望他们课下阅读,所以可以在课堂上在规定的时间规定阅读的范围,提出通过阅读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倒逼”他们阅读,之后及时检测阅读效果。2) 精选例题与练习,注意练习的针对性与层次性复习课的例题和练习

8、往往容量过大,但从中考的结果看,效果却未必与例题和练习的数量成比例。所以需要反思我们的例题和练习究竟落实了多少,对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多大作用。其实复习课的例题和练习需要精选,不能以多取胜,而是需要以少胜多,以质取胜。例题需要有典型性,通过处理例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纠正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体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例题要能覆盖一串知识,体现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所以例题需要精挑细选,不限于讲解法,更要注重凸显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还要讲究怎么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的讲法。可以考虑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考虑例题的呈现方式,处理例题的节奏和方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要注意练习

9、的针对性与层次性,每次练习要明确目的,难易和题量适中,练习要注意落实。目前一些教师的练习缺乏计划性,结果事倍功半,不仅增加了师生的负担,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可根据情况设计一些小练习与大练习相互配合。小练习十分钟左右,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用于选择或填空的题型。优点是便于及时做出反馈,学生印象深刻。大练习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以中档题为主,综合巩固或检查一段复习的成果。这类练习更要精心设计,还要注意提高练习讲评课的效果。讲评课要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练习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通过设计好的一系列练习覆盖初中数学的全部内容。3) 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小组合作,分层指导现在一些课堂还是教师

10、课上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我们建议在一些复习课上采取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的方式,同时做到及时反馈,争取在课堂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收集练习中自己过去的错题,并分析错因,及时改正。在传统课堂上,实行因材施教,一对一教学比较困难。可以考虑分层指导与小组合作,让学生互帮互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考虑用“微课”或网络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最后强调一点,复习应该是学生的复习,我们代替不了的,正如我们不能代替他们上考场一样。所以要不断给学生鼓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何上好九年级的复习,这是一个大问题,以上谈了一些总体的想法,或许显得有些空洞,谈得太泛,不太解渴吧!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复习内容与老师

11、们探讨。这次就先谈到这里。其实我们不少老师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希望大家加强交流,集思广益。比如就某段的复习内容交流一下复习课的教案,大家认为这个建议如何?下面是一位老师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我们觉得他在习题的编排和处理上是有些特色的。附录备课人学科数学年级时间课题一次函数复习(二)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 构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2.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一次函数的有关问题。3. 通过探索与一次函数相关的面积问题的解,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化归”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借助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次函数的问题。2.利

12、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教学难点1.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2.交点坐标的利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二、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三、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今天我们继续复习一次函数。提问:由图象你能想到一次函数的哪些知识?教学预设: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0)一次函数的性质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周长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利用图象来研究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例题】如图,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2,0),B(0,4)。求:(1)当为何值时,函数的值为0 ?(2)当取何值时,函数的值大

13、于0 ?(3)当取何值时,函数的值小于0 ?小结:当时,方程的解即为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当时,不等式的解集即为的图像在x轴上方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当时,不等式的解集即为的图像在x轴下方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变式】如图,已知P(n,0)在x轴上,过点P作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一次函数的图像于点M。(1)当n取何值时,点M在x轴上方;(2)当n取何值时,点M在x轴下方?在例1基础上增加一条直线y2【例题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和的图象交于点A。则:(1)当x_时,?(2)当x_时,?(3)当x_时,?小结:(1),方程的解即为两条直线交点的横坐标。(2),不等式的解集即为的图像在图像上方

14、的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不等式的解集即为的图像在图像下方的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变式】若点P(n,0)为x轴上一动点,过P做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的图像于点M,交的图像于点N。(1)当n取何值时,点在点的上方?(2)当n取何值时,点在点的下方?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式中有有几个量?(三个)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可求三角形面积;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求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可求底。【例题3】求直线l1:与两坐标轴围成的AOB的面积。分析:求AOB的面积,只需要求出一次函数图像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变式1】如图,已知l1:与两坐标轴交于A、B两点,C(-1,0),求ABC的面积。板书:坐标系下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底:坐标轴上的边。【变式2】如图,已知l1:与两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P(m,0)在x轴上,若ABP的面积为8,求m的值。【例题4】如图,已知A(-2,-2),B(n,4)是一次函数上的两点,C(3,0),求ABC的面积。变式1:已知A(-2,-2),B(n,4)是一次函数上的两点,P(n,0)在x轴上,若APB的面积为6,求n的值。变式2:已知A(-2,-2),B(n,4)是一次函数上的两点,点P在坐标轴上,若APB的面积为6,求点P的坐标。小结:点P在坐标轴上,需要对点P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1.本节课从数形两个方面构建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之间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