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09813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知识点(DOC 9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概要课标解读通读课文,理清思路,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了解记叙的顺序和人称、线索,明确记叙的内容和记叙的详略,辨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中考热点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层次和段意;正确识别和找出记叙的要素;辨析不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对作品表达技巧进行赏析;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味;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记叙文基本常识1、 记叙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有的记叙

2、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可以省略。2、 线索:一篇文章的题材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时线 (2)地线 (3)人线 (4)事线 (5)物线 (6)情线 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3、 详略:对文章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深刻、生动的材料,详写;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也就是略写。略写可

3、以让文章更加完整、充实,同时突出详写。4、 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5、 顺序(1)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2)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叙述。作用: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结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 插叙。有两种情况: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插进对有关人或事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作用:补充交代,使叙述更加充分,结构更加紧

4、凑。倒叙与插叙:倒叙是先倒叙,后顺叙。插叙是顺叙中插叙。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4) 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倒叙与插叙:都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6、 修辞手法名称概述作用比喻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喻体代本体)、博喻(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同一个本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拟人(把物当人写)拟物(或者把人当物写)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把事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感共鸣。夸张扩大性夸张、缩小性夸张、超前夸张揭示本质,给人

5、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情感鲜明排比有句子和句子成分的排比,有并列式和递进式增强语势,使说理严密透彻,抒情淋漓尽致反问无疑而问,答案包含在问句里加强语气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启发思考;承上启下引用引用别人或人们熟悉的话、成语典故等语言生动活泼;增强说服力;言简意赅对偶结构、字数相同,意思密切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正对、反对、串对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对仗工整,节奏鲜明,凝练集中,概括性强反复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有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可突出某种意思、某种感情、人物性格借代借用与某人或某事物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它们突出特征,使形象鲜明;语言凝练生动对比对照使事理和语体色彩鲜

6、明反语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富有战斗性或使语言有变化互文诗文上下文所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里语意表达含蓄,语言幽默风趣,效果鲜明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状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富有艺术魅力7、 表达方式(1) 叙述。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 描写。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有两类:A、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突出

7、某种中心思想;表现人物的某种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B、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暗示了人物品质;深化主题)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3) 抒情。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4) 议论。记叙和议论常常交叉使用,作用:从文章结构来说,“议”起过渡联系的作用;从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文章主题来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5) 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8、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

8、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巧设悬念等。(1) 悬念:为引起读者兴趣,作者常常在作品的开端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不立刻解答。提高作品吸引力、感染力,使文章波澜起伏,让读者印象深刻,激发阅读兴趣。(2) 抑扬: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3)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

9、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4)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次要事物来作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手法。有正衬(以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和反衬(以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衬托)之分。衬托分为三类: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以“虚幻”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5) 象征:托义于物,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等。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6) 讽刺夸张: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情况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讽刺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是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

10、刻性和批判性;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鲜明强烈的印象。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7)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抱负和志趣,即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8) 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书法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的写作手法。即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9) 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9、 记叙文写作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外,还应

11、从以下方面考虑:(1) 文章取材。有的紧扣中心;有的详略得当;有的选材生动新颖。(2) 结构布局。有的结构严谨,有的精巧灵活,有的独具匠心,有的首尾呼应,等等。(3) 表达方式。分析表达方式如何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如何表达感情,为中心服务。(4) 语言。首先,可以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活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可以看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再次,可以分析语体特点,有的多运用口语,有的以书面语为主,有的多种语体相结合。10、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12、种文学形式。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小说中的“我”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小说的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1)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a概括介绍,形象描绘;b外貌、心理描写,行动、对话描写;c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为了交代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11、散文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但在中学语文教

13、材中,多数散文作为“记叙文”教案。散文形式的特点,在叙述方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在艺术表现上,往往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或侧而暗示;在结构和行文上,追求自然的节奏。阅读散文,要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常见题型汇总记叙文阅读题型可分为4大类:概括类: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中心或主旨、层次结构理解类:(1)词语:能否删除、作用、意义、代词的指代内容、过渡与照应 (2)句子:文中作用或意义、能否删除、表达感情思想(3)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知识类:人称、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线索开放类: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想象)题【概括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概

14、括中心思想或主旨3、理清结构层次。方法: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按描述内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变化,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4、概括段意。方法: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联合法:有些文段有多个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理解类】1、理解词语这一类题型的前三种题型在做题过程中都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此词语的本身义,即词典义。(2)此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3)此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把握好这三点是做好前三种题型的基础,只有把握这三点内容才有可能做好这几种题型。在做不同题型时,要做到灵活运用三方面内容。做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

15、,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做“能否删除类”题目时,首先就应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做“作用类”题目时,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简单一些,只需考虑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词语的“意义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是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因为大部分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识。另外这类题目中还有的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做“代词的指代内容”类题时,首先应做的是找到该代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其主题,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此类题型一般较简单,但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读清题意,二是确定好代词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