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0975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附会更应有超越刘源俊先生发表的科学与民主须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书屋2013年第6期)一文, 读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并陡生几分中华文化的自信感。但是,若深究起来,刘文仍然局限 于新儒家的思路,即找出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的部分。然而,儒家不仅应该是民主真诚的啦 啦队成员(白彤东,2013),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应只是科学的板凳队员,它更应该有所超越, 提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科学与民主之不同,以及其优越之处,并进一步给出这种政体 优越性的论证。为了论述的集中,我将侧重于以儒家政治哲学与现代民主政治为中心。儒家民本观不同于民主关于儒家政治哲学,涉及的内容同样非常多。我主要以民主政治为中心

2、,从两个方面来 谈,一是儒家政治哲学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差异,这是为了廓清一些简单的以古附今论; 二是儒家政治哲学的优越性,这一部分,就不限于儒家政治哲学与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相契合 的地方,而是着重分析儒家政治哲学优于西方经典民主政治的地方,亦即它可以为世界现代 政治哲学作出的独特贡献。按照一般的看法,现代的一套民主政治制度需要进行中国化,之后方能拿来为我所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些人就采取了这样的论证思路:现代民主政治包含有的,中国传统文 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也有,故民主须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例如,现代民主应包含包容、分工 合作、权力制衡和讲道理、依制度行事等等要求,儒家同样重视理与礼,讲究和合

3、、妥协与 大同。而且,儒家政治哲学要求百姓应有有耻且格的素养,为政者应有政者正也的格调。礼 记中则提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孟子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民主 思想的例子。这样的解读,虽然有几分道理,但深入去看,既误读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内 涵,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明就里,甚至降低了传统文化的层次。首先,让我们回到西方民主 政治哲学的原典,探讨民主究竟意味着什么。民主一词,西语为democracy,这个词源于希 腊语,其词根为demos,人民,kratEin,治理,简单地讲,就是人民自己来治理,或者说是 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在古典民主的意义上,它意指一种使所有人过上美好生活的能力或制

4、 度设计。中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发生了若干变化,随着国家政权的世俗化和普通民众的平等 化,民主被赋予了更特别的意义。最基本的,是对权力来源的重新解说,原来的君权神授, 逐步演变为主权在民,也就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人民。但是,这远不是民主的所有内涵, 如果民主仅仅是主权在民,或者换成了选举制度中的多数决,那很可能变成多数人的暴政。 因此,在现代国家,民主还需要包含诸如法治、人权等等一些要素,这也显示了现代政治中 民主的复杂性。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考察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谓民主部分。儒家政治哲 学确实有重民的部分,孔子讲政者正也,孟子更说民事不可缓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天下 之本在国,国之

5、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些,确实是体现重视底层民众的意思,因此也被归 结为儒家的民本思想。但是,需要正确地认识民本,需要看到民本与民主仍有根本的不同。 民本是以民为本,这里的主体显然是君上,因此这样的说法不免带着几分劝谏的意味。换言 之,君上既可以以民为本,也可以不以民为本,如果是后者,儒家会强调不施仁政,有违天 道,但是,天本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其有则有,说其无则无,根本没有硬性的制度性约 束力。检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爱民如子的君上不能说没有,但却有更多的帝王 视民如草芥,这就是这种道德性的弱性劝谏的致命缺陷。从根本上说,儒家政治思想与西方 政治哲学的不同在于对人性的认识,儒家坚持

6、的是性善论,因此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推选贤 君来实现善治:而西方古典哲学一直警惕人性中的幽暗侧而,因此坚持性恶论,故主张以制 度约束人性之恶。诚然如张潮先生所言,儒家也意识到了人性中再暗的一面,论语本身即 包含天下无道这一观念,孟子则言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因此,它强调生命有成德的需要就 蕴含着现实中缺乏德行的意思,意味着现实生命是百暗的,是陷溺的,需要净化加以提升。 但儒家给出的药方是修身养性,是自省成德,最终由成德的人领导与推动政治建造一个和谐 完善的社会,而不是现代政治所要求的制度约束。儒家对于人性的乐观态度,在现实中往往 得到负面的验证。这样的人性假设,使得儒家传统思想难以开出现代民主的果

7、实。儒家政治哲学的优越之处儒家思想是很丰富的,我们比较了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差异,并不是就说儒 家思想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我们今天仍然需要重视并充分挖掘儒家政治哲学中有价值的部 分,但这种取用,必须建立在对儒家、对现代政治准确的理解之上。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真 正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种盲目的人有我有,而应该深入检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内在病 灶,挖掘懦家政治思想中具有超越性的东西,真正作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我们同样以民 主为例,现在我们需要深入到民主的技术层而,即选举制度,来看看西方经典民主制度的不 足。选举式民主的缺陷,至少包含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少数群体的利益保障,是选举政治而 临的

8、第一个难题。在选举过程中,往往是规模化、组织化的社会群体的意愿更容易体现,而 少数群体、弱势群体的意愿很难表达出来,或者根本得不到重视,从而形成民主制度的空白 点。在美国,它员们觉得黑人群体和拉丁美裔人的利益需求很难去了解,他们的意愿在投票 选举中时常被湮没,在很多政策制定时,就不知如何回应这些少数群体的利益需求。在中国 的南方乡村,尽管通过投票选举尝到了民主的味道,但囿于宗族民主制,乡村中大族之外的 少数群体的利益同样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二是投票间歇期的治理,也是选举政治面临的另 一大问题。民主的本质在于民众对社会治理的有效参与,选举当然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但选 举持续的时间有限,而且一般是数

9、年一次,故投票间歇期仍需要依靠民选代表、政府宜员去 治理。这时候,需要有智慧有德行的政治家、官员和其他公正、有影响力的人士,一起来形 成共识,采取更有效和及时的措施,政治家、它员只在终极价值上对选民的意愿负责,并接 受选民的评判。如果事事诉诸于选举或公决,那社会治理的效率就可能大打折扣。其三,由 于民众的利益主义倾向,单纯的选举政治可能与政治伦理存在显著的歧异。政治伦理强调公 平、正义等等价值,但有些政治伦理未必与民众取向统一。更何况,人数众多的人所形成的 舆论意见经常是含糊的、混乱的,甚至是不合法的,需要通过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的法律、惯 例的作用,让人民在法治的范围内作出决定、运用权利、实现愿

10、望。仅仅依靠票选,很容易 就滑向丢失了政治伦理的庸俗化与民粹主义。我们再来看看儒家是怎么建构理想政治的。孟子首先区分了大人、小人,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说法初看起来与现代平等观念完全不合,因此很容易被表面化地否定。 但如果对大人、小人作出重新界说,即是否以政治为业,是否有更高的智慧和同情心,并且 完全开放大人的进入通道,很多疑问就能得到缓解。在儒家思想中,特别孟子的思想,坚持 大人、小人之分,期望把治理国家的重担放在大人肩上,大人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们有卓 越的智慧和深厚的恻隐之心,他们还要从日常劳动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更好地思考和处理 公共问题。针对投票式民主面临难题,公民有可能对很多事物采取冷漠态度,并且缺乏能力 对很多事物做出好的判断,儒家式的解决方案是,应限制不合理的民意对政策的影响,这种 限制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如对选民进行培训,或者是,在更高一级的立法机构里,除了直接 民选这一支外,添加另外的分支来制衡民意,把它叫做上院或贤能院。这样,既保证了主权 在民的基本民主原则,又使得政治的治理可以吸纳更多的智慧,包含更高的道德与正义价值。 这就是儒家政治哲学极具优越性的一个方而。而这样的阐释,也是在今天重新发现儒家,重 新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活力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