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规和家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094393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教家规和家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教家规和家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教家规和家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教家规和家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教家规和家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教家规和家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教家规和家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教、家规和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的文化精神教育历来注重门楣家风。然而,近年来家风的话题徐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无人提起了。目前央视重提这个话题,通过公众采访将本来属于私人平台的老式家教,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让清正、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渗进我们的文化,有助于发扬老式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对道德回归也大有益处。 家风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一家或一族的道德准则和相沿成习的家庭老式与处世措施。好的家风来源于好的的家教与严格的家规。家规付诸实现,并世代相传,就形成为家风。家风的传承有许多是写成文字传下来的,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朱柏庐治家格言、诸葛亮

2、的诫子书、诫外甥书等等,内容都是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有关的伦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措施与规矩。因此一说到家风,诸多人的第一反映就是那些名门望族,大户人家,家里的一条,二条等等明文规定的家规。我们平民百姓大都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也没有几点、几条成文的规矩。故记者问家风是什么?一时还真答不上来。其实,家家均有家风,并且重要是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而形成的。今天,已进入“小家庭时代”,过去的大门大户在多数地方已不复存在。但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并不意味着老式家庭教育失去“市场”,虽然三五口人的小家庭也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而社

3、会道德的失范,也常常与家教的局限性与不善密切有关。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本在教育。而道德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常常是一辈子的。 这是由于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因此在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种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平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

4、基本、最直接、最常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好的家风呢?国内是文明古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将老式道德归结为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而“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就是中国农耕社会几千年来最基本的家风。固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并不全是好的。既有精髓,也有糟粕。特别是在宋朝后来,程朱理学兴起,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将中国人的思想带入一种严格的禁锢时期,其后的明朝、清朝统治者也把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理论神圣化,严重压抑人性。 反映在家教上,倡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5、“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思想,将男尊女卑发挥到极致,鼓吹“三从四德”,什么“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等,形成了一整套繁文缛节的封建礼仪制度。使之成为一种压抑人性,束缚个性,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完全对的,非常必要的。 但对中国老式文化不加分析的全盘否认和彻底打倒,就有点偏激了。就像我们批判愚忠、愚孝的封建思想,却不能连忠于祖国,孝顺父母都不要了;我们否认封建礼教,同步又必须懂礼节,讲礼貌,知礼让,守礼仪,如果这些统统都不要了,中国还能算是礼仪之邦吗?总之,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时候,我们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能将跨越时空、超

6、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现代价值的中国优秀老式文化一股脑儿都丢了。 目前国内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4个字,概括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既吸取了全人类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老式美德与现代精神的辨证统一。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家风的传承,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价值观的传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家教、家规指

7、明了方向,也为发扬清正、积极的家风奠定了基本。 要哺育好的家风,还必需改善家教的措施。“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正由于家风重要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构成的。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家教。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我爸爸历来没有和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也没有成文的家规。可她以自己的言行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诚实实做人”。我家的五个孩子,都是一般劳动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承继着这十二个字的家风,虽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但都做了自己应当做的事,没有虚度此生。 目前,有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一”的家庭构造,使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核心,人们都围着这

8、唯一的宝贝转。在生活上百般庇护,甚至娇惯、宠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养大的孩子,甚至连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欠缺;尚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进行“虎妈”式的教育,她们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在学校的排名,拔苗助长,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规定,大大增长了孩子的学习承当。 固然抓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例如协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爱好,提高自学能力,改善学习措施等等,都是家教的重要内容。但抓学习固然重要,却不是家教的唯一。家教的重点应当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也许一蹴而就。 官德正则民风淳

9、,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当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一种问题。而“我爸是李刚”之因此能迅速成为网络的热点话语,其因素就在于此。领导干部更应当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树立清正的家风。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楷模,毛泽东主席对家属子女历来严格规定,堪称党内干部家风建设的楷模。 有一本毛泽东家风的书,具体简介了毛主席教育子女的状况,值得一读;又例如周恩来总理,她签订的“十条家规”,内容非常具体,规定来看望她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自己付钱到食堂排队买饭菜;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看戏;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汽车;不要别人为自己办私事;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等,其核心就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严格教育子女和亲属,上行而下效,就一定可以开创“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的新局面,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输入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