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案例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09257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案例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学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何才能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教学目标的多维度 教学目标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合适的教学目标

2、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起着决定和指引作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能够学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2)教学过程中使用哪些教学方法。(3)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4)要结合哪些日常生活的实际内容。(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得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而要紧贴实际,自主设计。例如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搜索引擎的使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价值,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加深对“关键词”的认识和理解,知道搜索引擎的简单工作原理。2、过程与

3、方法目标:根据任务驱动的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关键词进行资料信息的获取,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词进行简单的选择和提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奥运,支持奥运。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行为与创新目标:加深对搜索引擎的理解,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把信息技术课划分为课的开始、中心和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向学生明确这

4、一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素质的高低,进行的是否是有效教学,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技能得以提高和强化。概括来讲教学结构可以是一讲二演三练习四总结,讲、演是教学的开始,学生练习时整堂课的重点,练习之后的总结是一种强化。由此可见,严谨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计算机安

5、全与防护这节课中,通过导入“熊猫烧香”病毒事件,向学生设疑: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和我们平时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样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鼓励。又如小小录音机声音的获取这节课,讲解如何获取音乐时,首先提出:同学们都喜欢听流行音乐,当你们想听音乐时都会用到哪些工具呢?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取音乐的途径和保存音乐的方法有哪些呢?由于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因而,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教学。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如资源管理的文件的移动和复制这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