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031521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职高专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1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二年七月目 录一、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3(一)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31.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猛32.上海在我国民航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5(二) 劳动力市场分析73.数量需求74.层次需求7二、本专业发展现状81. 专业发展基本情况82. 存在问题8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91. 指导思想92. 发展目标10四、专业建设主要内容101专业教学紧贴专业前沿10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03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114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达到“双师”结构

2、合理、素质优秀的目标115强化实训设备建设,逐步形成高效的实训实习体系126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覆盖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137构建高效能的社会服务体系13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131组织保障132制度保障143资金保障14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独立设置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为满足民航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上海民航技工学校正式成立。32年来,学校坚持服务民航、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依托行业、注重校企联动,按照行业技术岗位要求、企业用人标准,积极推进“订单培养”模式,培养民航企业急需人才,实现了人

3、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教学与工作岗位的结合,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断贴近岗位实际。空中乘务专业是我院的一个特色专业。1982年,学院前身上海民航技工学校开设空中乘务专业,成为全国首家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学院的空中乘务特色专业在民航业内以及华东地区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与企业和行业关系紧密,拥有来自行业内的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办学优势。不仅得到地方财政支持,而且还得到社会各界和多方企业的热心参与。空中乘务专业培养主要面向航空公司和民航机场等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航空安全员、机场贵宾室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

4、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落实我院的“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结合专业性质和办学条件,针对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建设空中乘务专业规划如下:一、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一)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 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保持着年均9.8%的增幅,为1978年的11.8倍,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国民航事业更是高速发展,年均增长达到17.2%,成为了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国民消费层级的重要力量。(1)民航业发展现状民航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民航服务能力快速提高,具备了先进

5、的安全理念和水平、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基本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行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68亿人、货邮运输量563万吨,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5.6%、14.1%和12.9%。航班客座率、载运率分别达到80.2%和71.6%,五年提高8.7和6.6个百分点,航班正常率81.5%,飞机日利用率9.4小时。全行业五年累计利税超千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597架,是2005年的1.85倍。通用航空作业飞行

6、14万小时,教学飞行21.4万小时,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5%。通用航空机队规模翻番,达到1010架,新兴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共投资2500亿元,约为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之和。2010年运输机场达到175个,五年新增33个,覆盖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元。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数量翻番,达到16个,首都机场客运和浦东机场货运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名。科教兴业战略持续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科研条件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一代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应用。电子客票全面普及,简化商务不断扩展,电子政务系统基本

7、建成。设立了上海、沈阳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和成都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直属院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校生规模达到5万人,有力支持了行业快速发展。(2)民航业发展前景未来几十年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航空市场需求与发达国家比,还将处于快速增长期,民航机队规模、机场数量均将继续增加。未来若干年内,民航每年将新增飞机在150至200架左右。至2020年,我国将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达244 个,其中新增机场97 个,民航机队总规模将超过2800架,成为美国以外的最大的航空市场。届时,我国将保证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 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

8、口的82,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96,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我国民航业真正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民航局党组审时度势,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历史性发展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民航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十二五”新的形势下,供给能力不足深层次的原因有四个,其中之一是人力资源短缺,飞行、空管和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级技术、管理和安全监管人才。解决上述问题,是制定民航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根本出发点。民航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民航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

9、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不同要求,民航院校要合理确定发展定位,集中力量办好民航特色专业,培养符合行业标准的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飞行、机务、空管、签派、机场管理等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实施“蓝天学子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选派民航教师出国进修、到民航企业实践锻炼,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突出各民航院校办学特色。民航大学要积极培养民航中高层、创新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努力推进博士点建设,全面提升民航特色人才培养水平。飞行学院要坚持“以飞为主,协调发展”的方针,形成年培训飞行

10、员1600人的能力。管理干部学院要积极发挥“民航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民航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库”的作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要大力提高职业技能教学水平,加快新校区建设。民航院校在校学生将由2010年的5万人提高至2015年的6.3万,增幅为5%。2. 上海在我国民航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1)上海民航业发展现状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城市之一和中国空运“三驾马车”之一的上海,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长三角深厚的经济腹地一方面为上海民航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运量保障,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上海民航业的发展已驶入了“快车道”,每年在以20%

11、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上海两大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47.69万架次,实现旅客吞吐量5699.9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98.25万吨,浦东机场货运量保持全球机场第三位。截至2009年底,有74家中外航空公司开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与上海通航的国内外城市达到183个。上海在我国民航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目前,上海机场集团正加快软硬件建设,以进一步适应航空枢纽运营的要求。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包括第三跑道工程、第二航站楼工程、西货运区工程以及综合配套工程,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在2008年3月投入运营的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的设计建设中,强化了“满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联盟中枢运作的需要”和“以人为本

12、,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理念。2010年3月,作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主体工程,包括第二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在内的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率先投入使用,一个世界级的综合交通枢纽雄姿初现。至此,上海已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两个机场四个航站楼五条跑道的城市。DHL与UPS的相继落户,使浦东机场成为全球首家同时拥有两个国际转运中心的机场,为上海率先确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创造了条件。位于上海的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与上海航空有限公司进行的合并重组,也进一步推动上海空港重要航线网络和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新东航”规模上不仅成为国内第二大航空公司,也将成为未来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的中坚力量。(2)上海民航业发展前景 民航事业几

13、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的民用运输机场体系。预计未来20年,以上海为主的华东机场群将布局规划机场总数49 个,其中新增12 个,将重点培育上海浦东机场为国际枢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上海虹桥、杭州等机场的干线机场功能。上海两大机场在我国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中将发挥更为关键性的作用和价值。未来上海将构建以浦东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着力打造集散枢纽、门户枢纽、国内国际中转枢纽为一体的大型航空复合枢纽。国航、南航分公司以及民营航空公司在上海的进驻,最终将把上海建设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亚太地区的航空核心枢纽,甚至成为世界航

14、空网络的重要节点,确立其国际航空枢纽港的重要地位。以上因素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也为未来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二) 劳动力市场分析3. 数量需求未来几十年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航空市场需求与发达国家比,还将处于快速增长期,民航机队规模、机场数量均将继续增加。未来若干年内,民航每年将新增飞机在150至200架左右。至2020年,我国将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达244 个,其中新增机场97 个,民航机队总规模将超过2800架,成为美国以外的最大的航空市场。飞机数量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空中乘务员需求量的增加。按惯例,1架飞机至少需要配备三套服务机组,相当于30名乘务员,那么,民

15、航每年空中乘务员的需求量约为4500名至6000名,再加上每年空中乘务员的自然流失量,到2020年,中国空中乘务员的需求量将可达到15000个以上。未来上海将构建以浦东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着力打造集散枢纽、门户枢纽、国内国际中转枢纽为一体的大型航空复合枢纽。许多国外航空公司如全日空、维珍、卡塔尔、阿联酋等也十分亲睐中国市场,几乎每年都有外航在上海招聘上海本地的空中乘务员。同时,由于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各航空公司不断引进新飞机,着手人才的储备。从以上种种都可预见,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空中乘务员的社会需求量,尤其在上海的需求量是十分可观的。4. 层次需求通过对上海民航运输企业的

16、调研发现,除了春秋、吉祥还招一定量的中职生之外,东航、国航、南航、上航、厦航等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外航如阿联酋航空等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只招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对于中职生各单位招工量越来越少,甚至不招。航空公司为了提升乘务员文化素养和水平深感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满足其企业发展的需求,因而扩大了招收非空中乘务专业大学生的范围。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自律性好,团队意识强,知识结构较完整,英语总体水平较高,实践操作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大部分用人企业提出应聘者需拥有大学英语4、6级证书,这是中职生所无法达到的语言要求。本科以上毕业生心理期望值较高,与开始在一线岗位工作的现实落差较大,人员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基层用人单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