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02943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预习学案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刺秦王课前预习案编制人: 审核: 做题人: 【温馨提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博学多才,需要日积月累;形成能力,需要知识基础。请将本卡片妥善保存,作为今后复习之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文本,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阅读文本,再做本预习案。2、认真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手法。3、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预习步骤】第一步: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勾画重点字句,做好批注。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

2、学,完成【预习学案】。第一课时【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记载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240年间的部分历史。它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全书共33篇。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背景链接】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

3、7年,即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除“见陵之耻”,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整体把握】请运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的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的思路。【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王翦( ) 樊於

4、( )期 虏( )赵王 戮( )没 谒( ) 骨髓( ) 揕( )其胸 拊( )心 淬( )火 濡( ) 忤( )视 变徵( ) 瞋( )目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秦王必说见臣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4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樊於期乃前曰 函封之 太子迟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发尽上指冠5文言句式判断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金千斤,邑万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又前而为歌曰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目眩( ) 振慑( ) 卒( )起 夏无且( ) 提( )轲 箕

5、( )踞(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秦武阳色变振恐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古今异义 持千金之资币物 诸郎中执兵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4词类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 乃朝服 群臣怪之 剑坚,故不可立拔 箕踞以骂曰5 文言句式判断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燕王拜送于庭 嘉为先言于秦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6一词多义 兵 不得持尺兵不及召下兵 穷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图穷而匕首见 陈 恐惧不敢自陈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乃遂私见樊於期 发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6、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终已不顾 乃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乃欲以生劫之 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使工以药淬(cu) 之 以次进 箕踞以骂曰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而 今行而无信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重点突破】文中荆轲刺秦王是在什么形势下发生的?写这一形势有什么作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疑点探究】历史上对荆轲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自我检测】1名句默写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复为慷慨羽声,_ ,发尽上指冠。2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一部_体历史著作,由西汉_编订整理。3重点句子

7、翻译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第一课时【整体把握】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行刺准备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延刺准备结局:最后一段荆轲被斩【自主学习】1王翦( jin ) 樊於( w)期 虏( l )赵王 戮(l )没 谒( y ) 骨髓(su ) 揕(zhn)其胸 拊(f)心 淬(cu)火 濡( r ) 忤(w)视 变徵( zh ) 瞋( chn

8、)目 2“说”通“悦”,喜悦,高兴 “以”通“已”,已经“反”通“返”,回来3古义:困厄,处于困境。今义:穷困。古义:眼泪。今义:贫穷。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鼻涕。4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迟缓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带着白色的帽子名词作状语,向上5被动句,“为”表被动被动句,“见”表被动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即“千斤金,万家邑”。定语后置,“知其事”为中心词“宾客”的后置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侍殿上”为中心词“群臣”的后置定语,“者”是后置定语的标志省略句,“又”前面省略“荆轲”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目眩(

9、xun) 振慑(sh) 卒(c)起 夏无且(j) 提( d )轲 箕(j)踞( j)2“奉”通“捧”,两手捧着“振”通“震”,惊恐,害怕“见”通“现”,显现出来“还”通“环”,环绕“卒”通“猝”,突然3古义:礼品;今义:货币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生古义:侍臣;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古义:掷击;今义:垂手拿着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形容词用作动词,插得紧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5判断句者,也,表判断介词结构后置,即“燕王于庭拜送”“为”后省略“之”“者”后省略“于”6 兵 不得持尺兵:名词,兵器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武士 穷 樊将

10、军以穷困来归丹:形容词,困厄,处于困境 图穷而匕首见:动词,尽 陈 恐惧不敢自陈:动词,陈述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动词,排列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事 乃遂私见樊於期:副词,私自、私下 发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动词,打开 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不过,只是终已不顾:动词,回头 乃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就 乃欲以生劫之:是 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使工以药淬(cu) 之:介词,用 以次进:介词,按照 箕踞以骂曰:连词,表顺承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 而 今行而无信:连词,表假设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11、:连词,表并列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连词,表因果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连词,表修饰【重点突破】形势: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作用:渲染这一形势既是铺垫,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促使刺秦王计划的诞生。语言特点:文中写形势,连用了几个动词“破”“虏”“收”“进”“略”“至”,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尽收其地”的“尽”字写出了秦军之“强”,“旦暮渡易水”写出了燕国危机。【疑点探究】观点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一向为人民传颂,他那壮烈之举,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这是因为刺杀秦王不是一般的侠义行动,而是反抗强暴入侵的正义行动。观点二:虽然荆轲曾经受到燕太子丹极其

12、优厚的礼遇,其刺秦的行动,也包含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但这绝不是荆轲刺秦王的主要原因。荆轲为制止强秦侵略六国,其壮举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为正义现身的精神,却鼓舞着后世许多侠肝义胆的志士,这正是其壮举值得肯定的一面。观点三:以唯物史观来看,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单枪匹马的行刺行为,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挽救国家的危亡,只能靠富国强兵,靠逛达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力量,而不能把希望押在行刺的赌注上。【自我检测】1为变徵之声;风萧萧兮易水寒,装饰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2国别体;刘向3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也可译为“那么秦王是不可以亲近的”)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忠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我每次想起,常常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