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009019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7) 中图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八大行星的位置、基本物理参数和分类;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外生命的探索。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认识,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地外生命的探讨,让学生意识到,迄今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具有适合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星球,我们应该珍惜、爱护地球,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八大行星的分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2能由地球生命的存在条件、生命形态推想地外生命的存在条件和形态,举一反三,能从多种角度分析同一问题。

2、3形成正确的宇宙观、生命观,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设计思想】教学从探讨地外生命再回归到珍惜地球,珍惜地理环境。知识目标设计关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三、教学重点、难点由地球生命的存在条件、生命形态推想地外生命的存在条件和形态。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在本课教学前,先让学生阅读只有一个地球一书,并就其中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一段读后感。【设计思想】让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铺垫。(二)新课教学1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朗读交流读后感。2教师设问:在地球周围有哪些同类别的星球?假如地球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能搬到这些星球上居住吗?让学生对八大行星排序,认识地球在

3、太阳系中的位置。【设计思想】让学生知道位置排序,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让学生将八大行星的物理参数比较归类。预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分析能够归纳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巨行星木星、土星(质量大、密度小、体积巨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很遥远)。【设计思想】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既普通又特殊,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适合人类生存优越环境的行星。进一步唤起学生珍惜爱护地球、保护生存环境的共鸣,也为下一节课探讨地外生命作铺垫。3看一段影像资料从影视作品中剪辑几个有代表性的外星人形象,制作成一个短片,给学生直观印象和探讨氛围。【设计思想】

4、在短片中通过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它们真的存在吗?有什么迹象表明它们的存在?它们为什么从来不曾和我们联系?给出本节课的探讨线索,最后点明本课主题探索地外生命。教师提问:你认为地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并简要说明理由。预计学生可能有两种相反的观点:没有。因为地球各种条件得天独厚;有。因为地球极其普通渺小,其他星体可能会拥有与地球相似的条件。教师进一步追问:那么地球到底是具有哪些条件才使生命得以存在呢?【设计思想】通过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让学生感知生命对环境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教师启发进一步思考:原始地球的环境非常恶劣,但生命还是诞生了。因此,在深入探讨地外生命之前,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地球生命的起源

5、和演化。出示米勒试验图,并解释地球生命的起源。教师总结地球生命的演化:由于整个演化的事件和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打个比方:设想把每50亿年按比例压缩成“1年”,这样的话,“一星期”就相当于现实生活的一亿年;“1秒钟”相当于现实中的160年。从宇宙大爆炸到太阳系的形成,用掉了“两年”时间。地球是在第三年的1月份形成的。三、四月份出现了蓝绿藻这种古老的单细胞生物。9月份的时候,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有细胞核的大细胞。10月下旬,可能已经有了多细胞生物。11月底,植物和动物接管了大部分的陆地,地球变得活跃起来。我们熟悉的恐龙是在12月18日出现的,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仅仅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个星期。除夕晚

6、上11点,北京人问世;而子夜前10分钟,尼安特人出现在除夕晚会上。真正的现代人,仅仅是在新年到来前的5分钟才露面的,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与子夜前的30秒。这以后,我们所熟悉的人类历史上的总大事件,非常迅速的一个接一个出现。在最后一秒,地球上的人口就增加了两倍。可以看出,其实地球的生命是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的孕育过程。真正发展到比较丰富多彩,或者说像我们这样的高级的生命形式,仅仅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设问讨论:在回顾了地球生命起源、演化和存在条件后,参考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形态,大胆设想:你认为哪些迹象可能表明地外生命的存在?(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发表本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其他同学思

7、考、讨论、补充或驳斥)预计学生可能提到的方面:找到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例如水、氨基酸、氧气等。找到有人认为是地外生命活体或者遗骸:例如外星人或者他们的尸体、遗骸。发现被一些人认为是地外生命活动的痕迹或者遗迹:例如UFO、火星人面像、玛雅文明、金字塔、复活节岛石像 接收到可能是地外生命发来的信号。同时,在讨论、质疑、反驳中,学生可能涉及到的方面:生命的定义。绿岸公式(德雷克公式):计算出在银河系有40万5000万个文明社会。地外生命可能的形态:一定要依靠氧吗?肯定是以碳元素为基础吗?水是必需的吗?【设计思想】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合理的科学想象力,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迁移和融合能力(例如生物、物理、化学

8、);在质疑和反驳中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强求有标准答案,教师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设想、敢于质疑,求真求实。教师设问:为什么至今没有地外生命和我们联系?引导学生从三种假设情况(地外文明比我们低级、相当、高级)考虑。拓展内容:近年来人类在寻找地外生命方面做出的努力。【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大事件。也使之前“地外有生命,只是我们目前不认识”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的合理解释。让学生体会在不断地设问、回答、再问、再答的过程中逐渐接近科学本质的研究方法。(三)总结一些科学家说:“如果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地方,就像认为大地只生长一种植物那样荒谬”。对于地外生命,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探讨生命存在的各种可能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希望大家把这次的课题和讨论作为一个开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思考、探索有关地外生命和宇宙的各种事物现象。教师提供几个相关网站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