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0016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吴琦 汽服07-3班大三学子毕业意向调查报告目录l 前言-Page 1l 大学生考研意向的调查-Page 2l 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的调查-Page 5l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Page 7l 尾言-Page 9l 参考资料-Page 9前言: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仿佛前一刻的我们还是懵懂的大学新生,转眼却已到了面临人生选择的转折点。作为一名大三学子,在这个寒假里,除了享受过年的气氛,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前程。考研?就业?还是出国?2010对于我们大三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不同的选择,将有不同的生活,也许从此就有了不

2、同的人生。仿佛前两月的我们还手挽着手在食堂谈天说地,转眼就将各奔前程。考研的同学将开始披星戴月地埋头于图书馆;就业的同学将开始全面充实自己,准备简历,忙于各个招聘会现场;而选择出国深造的同学也将开始奔波于雅思托福班,心已飞到大洋彼岸我也在迷茫中面临抉择,这三条路对于我也是平等的机会,如何选择成了我的头等难题。于是我开始咨询身边的同学,朋友,开始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数据,一方面是想对本科生流向前景进行一个把握;另一方面也是想为自己做出选择。大学生考研意向的调查现如今,由于人才供过于求,企业在招聘时对于人员的选拔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招聘过程中,有一些企业侧重于求职者所具备的工作经验,另一些企业

3、却更重视求职者的学历,那么,能否拥有一张研究生毕业证在有些时刻就成为了一个人是否能获得某个工作的决定因素。我周围的有些朋友早在大一进校变制定了考研的目标,三年来为着目标不断努力,2010,对于他们,是冲刺的一年;而大部分的同学,考研是在经过了2年多的学习之后权衡的选择,他们有各式的目的,也有各式的途径。于是我通过网络,发起投票,制作问卷等等,咨询了周围的许多大三同学,基于调查结果,得出了以后的结论。1.考研目的方面:A,为了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而考研,有70%以上的同学给了我类似的答案。考研的单纯动机仅仅为了找工作更方便,这些同学认为本科学历已经难以适应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竞争力不够强,在有的单位

4、甚至连机会都得不到一个,所以希望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加竞争的本钱。 B,为了转换专业,获得第二次选择的机会。选择这一原因的有占我调查总数的23%,这一部分同学多半是在于目前的专业不是他们自己本身所喜欢的,因而想要通过考研以偿夙愿。但跨专业考试的艰难程度大于一般的考研,成功率毕竟不高,希望他们再慎重一点。 C,仅仅为了尝试一种经历,跟随大众。这部分人比较少,他们只是有不考白不考的心态,决心不是很强,态度也不是很认真。 D,确确实实对专业有兴趣,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献身科学搞研究的人。个人认为他们考研的动机最纯洁。2.考研准备方面:A,从大一开始准备。有这一目标的人极少,只占我调查的6%。

5、造成这一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刚刚经历过残酷的高考以后,很多同学都将大一作为一个休息的阶段,没有认真对待,次要方面则是由于多数同学在大一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计划,还未将考研列为一个既定目标。B,从大二开始准备。选择这一选项占总数的21%。这一部分的同学比较能懂得未雨绸缪,知道应该早做准备,为考研打基础。而这一部分同学中,与考研动机中选择A及D选项的人重叠最多。C,从大三开始准备。选择这一选项的占总数的73%。多数同学认为,考研应该从大三开始做准备,太早则会有过分大的压力,以致不能在大一大二打好基础,甚至有一点惊弓之鸟的感觉,而若是准备的太晚,到大四才准备,则会导致准备不充分,难以在考研大军中

6、突围成功。而且到大三人也更成熟,更能确定自己需要一个怎样的发展方向,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3.家庭支持情况:有绝大多数的同学获得了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并且这其中有过半的同学都是有于父母的原因才决定考研。有一部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要考研,有一部分是与父母商量后得出的要考研的结论,剩下的则是自己原本就打定主意要考研,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这反映出家长普遍的具有一种希望子女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以适应社会,适应目前社会的强大竞争市场。而之所以得不到父母支持,一原因是由于家庭财力状况的原因,父母希望那位同学能尽快步入工作岗位已支持家庭的开支,另一原因则是由于其父母希望她能在社会中得到锻炼,而不是仅仅只局

7、限于学校的小圈子中,他们说,不想让这位同学只读书读成书呆子,不能适应社会。这反映了考研的局限性,其高消费使得一些愿意读研的贫困学子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其基于学术性的保护则可能会影响学生融入现实社会。四.所引发的思考。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09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来看,通过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摘自新浪网)而目前研究生考试人数却在不断上升,为什么这么多的大三学生依然有着要考研的打算呢?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多数大

8、三学生依然没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考研作为一个替代“高考”的标志性建筑就成为了他们一个最简单有效的目标,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二是,目前许多家长依旧认为,研究生就绝对比本科生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部分家长会强迫自己的孩子考研,以求有迈入更高求职门槛的机会。殊不知,当他们的小孩考上研究生以后,在工作经验上将比与他同期毕业的本科生少两三年之久。这反而会成为一个竞争方面的劣势。考研有风险,投入需谨慎。毕竟,考研不是“就业缓期执行”,如今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坚持到明年考场上的,还剩下多少呢?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的调查我国去年出国留学生逾40万,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留学生出产国.目前留学生数量还在增多而且呈

9、现低龄化趋势。所以我在调查中就是否有出国意向,向往国家,回国打算做了一些初步调查。针对大学生的出国选择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有意向出国的比例超过了70,理工科学生有出国意向的明显多于文科生。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政府维新变法时,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学习工业技术,以此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3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批青年远度重洋,求知域外。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党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国在冷战格局中的阵营地位,出国留学以前苏联为主。1978年以后,出国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据统计,19781996年间,我国

10、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学人员累计达27万人.目前大学生中有意向出国的比例超过了70,表明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流选择。理工科学生有出国意向的明显多于文科生。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等名校的一些系,出国已经成为本科生毕业后的常规选择。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如果有条件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就等于孩子成功了,所以现在的出国读书人群中很多是出国接受初中高中课程,家长们认为越早接受国外教育对孩子越好,他们认为国外总是比国内好。出国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和成功画上了等号。 想出国的大学生中想去美国者占四分之三以上。除美国独占鳌头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别为日本、加拿大和英国。历史资料显示,从19781996年的18年间,中国共有

11、13.5万留学生去往美国,占此期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50。美国历史虽短,但学府林立,其大学教育以其高度开放的姿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在学完后相对容易,美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那些经济发达繁荣的地方都成为留学生们最乐于去的地方。出国留学的原因五花八门。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设备,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们,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国外发达的经济条件和对自身专业前途的选择,也是部分大学生出国的理由。然而一些大学生也选择留在国内。在选择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中,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是比较多的学生的观点,另

12、外联系学校签证都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准备一些必要的生活费,买生活用品都需要客观的费用。这些都是造成这些学生打消出国年头的主要因素 。如果出国了,毕业后肯定会回国工作的连一半都不到。国家面临很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据统计,1978-1996自费出国留学13.9万留学人员中回国者仅有3000人,比例仅为2。在对待出国后是否回国问题很多的学生强调学成后应回国为祖国作贡献,有的同学认为国家也应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海外学子学成回国;也有认为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就像前几年很多人成为北漂一族一样,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地方当然希望能留在那不想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了。留学生们,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

13、运作有着切身的了解,实为国家发展所必需。但怎样才能回来,什么情况下会回来应该是国家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为了让他们回来,政府能够、应该作些什,人才的保有也是国家间竞争的一种形式。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出国学习对个人来说是自我发展的必要之举。如果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国家、民族观念对留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应该考虑切实改革国内的竞争环境。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培养出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的土壤,留学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先进的科研设备,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及透明的竞争模式都应该成为我们当今社会应该着重发展的东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又是一个很根本的办法。所以只要我们的社会

14、能努力创造好的环境,我们国家的留学生还是会很乐意回到自己的祖国来建设家乡的。希望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的身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是出国留学后回到我们身边的人来和我们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首先,我广泛了解了07届学生有关毕业去向及综合素质的准备问题。他们表示,他们的理想就业地点多数集中家乡或者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因为他们认为去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工资待遇更好,发展空间更大,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在就业的准备过程中,他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尽量多考一些与应聘职务有关的证书,这些证书将是成功应职的敲门砖,对于我们汽车专业的学生,在英

15、语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这类硬性指标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了很多类似六级证,三级证,CAD等软件工程师证书,驾照,数控机床证等等。这一方面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大学生活没有白白虚度。其次,作为一名准“应聘者”,也要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因为当今的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专业成绩,更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多一门技能,多一份素质,就能更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益。其次,我就有关就业信息渠道的获得问题做了研究。经我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少数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报纸、电话求职等。此外,通过熟人介绍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因为如今就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能通过熟人介绍,被入选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大。通过网络等途径,我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招聘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所谓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独资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