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99200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论文发表网摘要: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根底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开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开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着, 都

2、必然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根底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开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开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开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

3、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冷淡,无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

4、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开展来的快。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剧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忧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

5、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参加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

6、,“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3、自信心缺乏。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心,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4、早恋问题的困扰。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高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

7、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语文老师,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那么视为“差生,“

8、淘气,“不规矩。确实,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挖苦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对抗,但消极的对抗是明显不过的了。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抚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那么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那么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中学生

9、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对抗的萌芽。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气氛,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

10、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3、社会环境污染。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

11、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对于广阔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开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

12、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根底;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

13、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十来年,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鉴,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崂山中学、潍坊中学在教改实验中设计的三段式课堂结构: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

14、操作功能,使其到达最正确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稳固扩展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实验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开展。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泼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到达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师毛波在讲“长江三峡一文时所创设的“创设情境美读感知品味理解想象创造四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的成功范例。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

15、,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开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的人才。(1)转变只重智育,无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那么,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