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986263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对26名感 染性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26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均为1次或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经历,主要暴露 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22名,68%的 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 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是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 员不良的情绪是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和

2、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 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make the protec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Methods: Twenty three nurs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designed q

3、uestionnairs to screen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oposethe preventive measures.Results: All 23 nurses suffere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under the needle wound (23 cases)or the patients secretion sputter (13 cases).15 nurses (67%)had a bad mood before exposure.20 cases (89%)had

4、take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after exposure.100% nurses was worried to be infected the related disease after exposure.Conclusions: The needle wound and the patients secretion sputter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The nurses with bad mood happen to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more easily.In order to decre

5、ase the rate of exposure, the nurses should protect by themselves and take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after injury.Keywords: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 Nurse; Occupational exposure ; Risk factors; Protection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收治各类传染病的重要场所,在感染性疾病环境下工作 的护士,长期处于各种病原菌包围之中,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我们自行设 计半开放型问卷,对26名感染性疾病

6、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 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26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均为1次或2次及以 上的针刺伤经历,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行正确 紧急处理的有22名,68%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 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还有前些年SARS的暴发流行,医务人员如此之高的感染 率,将职业暴露及职业安全问题,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 仅损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与发展,因此在临 床工作中,应重视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制定相应防护措施,成为感染性疾 病科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感染性疾病职业危

7、害因素1.1生物性危害因素1.1.1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猩红热、麻诊、流感等),如对此类患者 的痰液、分泌物处理不当,或者咳嗽、打喷嚏的方法不正确,均可使空气中感染 性气溶胶浓度增加,对护士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1.1.2近距离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如留置胃管、灌肠、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 时,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痰液喷溅到护理人员身上,处理医疗垃圾以及在基 础护理、生活护理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 泌物,如不注意防护,极易被感染。最有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 病。1.2物理性因素1.2.1紫外线损伤紫外线杀菌谱广,但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红斑等皮肤损伤,

8、严重时造成皮肤癌,长期刺激眼睛容易损伤视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炎。1.2.2锐器伤锐器伤是感染性疾病科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主要见于针刺伤、刀片及安甑划伤等。经研究证实,被污染HIV( +)针头刺破皮肤或污染伤 口,传染的可能性为0.3%,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锐器损伤,感染的机会为6%- 30%,只要有0.01ml的含有HBV( +)的血液进入体内,就可以感染HBV,如被 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损伤,感染的机会有3%-10%。1.3化学性危害1.3.1感染性疾病科经常使用化学消毒剂用于空气、地面和物品的消毒。常用 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以及甲醛、戊二醛等,对人体的皮肤黏膜、 呼吸道和神经系

9、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证实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眼、 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环氧乙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3%有发生 爆炸的危险,还对人体肝肾等器官具有损害作用。1.3.2臭氧 紫外线可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放出臭氧,臭氧是强氧化剂, 能破环呼吸道黏膜和组织,轻则引起气急、胸闷,严重者出现心动过速,甚至发 生肺水肿。1.4心理社会因素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病人几乎都有传染性,人们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缺乏,对传染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对于从事感染性疾病科护士 工作的不理解,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实行成本核算, 感染性疾病科的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其它科室,再加上面对特殊的工作环

10、境、工作 对象、工作风险、工作压力且担心工作出差错,害怕被感染等因素,使护士工作 情绪低落,不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护士的要 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护理人员力量配备不足,频繁的轮班,每日超负荷的工作, 使护士身心疲惫,精神高度紧张。2防护措施2.1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感染性疾病科护士成立感染监控小组,利用晨会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资料、示范观摩等活跃方式进行学习,以强化护理人员职业 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和健康教育,掌握各种防护技能,强化标准预防, 从而减少职业感染。2.2对生物因素的防护加强手卫生,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洗手设施采用感应式水龙头,使用抗菌洗手液及干手设备,手消

11、毒用0.3%-0.5%碘伏消 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醇、75%酒精,复配消毒剂等)揉搓1-3 分钟。CDC专家认为洗手和手消毒可以终止医疗机构中疾病暴发,微生物的传播 和降低总传播率。进入病区要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护理操作中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要穿防渗透的隔离衣, 同时加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减少血液接触 的最主要措施之一,从而有效控制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 套,脱手套后认真洗手和手消毒。加强室内通风,严格执行空气消毒,每日2 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抹布做到一桌一用

12、,用后消毒 干燥,拖把分区使用标识醒目。做好终末消毒,病房床单及物品用紫外线消毒机消毒处理。2.3对物理因素的防护2.3.1避免锐器伤害:不要用手将用的锐器传递给别人,应使用弯盘。 避免向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上套针头帽,将用过的废弃针放入利器盒中。不要用 手分离针头及徒手取被污染的针头、锐器,要用镊子夹取。给不配合的患者使 用锐器时,应有助手相助,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性,严格适用安全器材,如安全 型留置针,尽量减少穿刺次数等。不要将锐利废弃物与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一旦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在伤口旁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 伤口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局部用75%酒精或0.

13、5%碘伏消毒, 并包扎伤口,同时立即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进一步由医院的职业暴露专家 就诊、咨询,对暴露者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相关血清学检查,必要时用药, 根据暴露性质按要求定时复诊。2.3.2对紫外线的防护所有的紫外线灯开关应安装在室外,监测紫外线强度时要穿防护服和戴防护镜,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消毒后通风换气 30min后才可进入。2.4对化学因素的防护挥发性消毒液应加盖保存,正确掌握化学制剂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配制及使用消毒剂时,应戴防护手套、口罩、防护眼罩, 避免溅入眼睛,尽量减少与皮肤接触,将消毒液对人体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2.5生理、心理损伤防护护士健康的心理状态是

14、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减轻工作压力,定期 组织学习健康知识及心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采取科学的方法 进行自我调试,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2提高护士待遇满足心理需求,定期组 织护士参加有益的团体活动,可松驰精神,缓解压力,不断进行心理调整,增加 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小结:在健康护理事业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一项长期不容忽视 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有效实施标准预防,保持身心愉快。管 理者应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规范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及强度,对医务人员定期体检,免费预防接种,并建立健康档 案等。参考文献:1辛英伟,亓卫东,许长红.感染性疾病科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J.齐鲁护理 杂志,2008,14(5): 89-90.2刘燕红,杨巧红.提高护士心理、护理技能是开展心理护理的重要措施J. 齐理护理杂志,2003,22(6): 53-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