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97668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方略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规定。受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服务机构、业务种类、信贷资金、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必须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整体合力,丰富金融服务种类,创新农村借贷方式,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核心词农村金融;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略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要素流动的不断增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进一步推动,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基于城乡二元分离的老式金融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积聚近年的

2、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因此,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识。一、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国内城乡二元分离的背景下,农村资本高度稀缺,严重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克制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性需求。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可觉得农村的基本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是加强农村基本设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可以丰富金融品种,满足农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是增长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可以加强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甄别、

3、避免和控制,是控制农村金融风险,推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二、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建立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政策的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不断加深,农村金融服务规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种类有所增长,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哺育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城乡二元分离构造、农村资本流动性差、农业的弱质产业特点、农村金融获利空间小等因素的制约,既有的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

4、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服务机构、品种、资金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重要表目前以几种方面:(一)金融服务机构缺少从表面看,国内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涉及了各类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伙性银行。但事实上,大部分商业银行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渐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减少了信贷投入,越来越边沿化;农业发展银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务逐渐处在萎缩状态,支农功能严重弱化,支农业务单一;邮政储蓄银行重要以吸取存款为准,大量资金外流都市,加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垄断性优势,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哺育与发展,限制了服务内容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二)金融服务产品单一目前,与都

5、市中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相比,农村金融机构仅提供存、贷、转、汇、兑等基本服务,重要以老式的存贷款业务为主,金融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品种较少,很少开展保险、担保、证券、委托理财、信托贷款等金融业务品种,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同步,随着乡镇公司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对票据融资、项目理财等提出了新的规定,但既有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需求。(三)金融放贷严重供不应求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资金回笼慢,回报效益低,投资风险大。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和风险管理的实行下,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减少了农村放贷量,上收信贷审批权,提高了贷款的门槛,有的甚至将贷款投向经济发达的城乡和非农项目集中,加

6、大了农村贷款的难度。同步,由于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抵押,大部分农民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物,不得不放弃贷款。因此,贷款难、贷款慢、手续啰嗦、效率低下、权力集中的问题在农村长期存在,既有的信贷市场难以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减少了农村资源的流动性和配备效率。(四)发展环境不健全一方面,目前农民的信用意识淡薄,信用商品化限度不高,在现实中债务人歹意逃债的现象常常发生,恶化了信用关系,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的积极性。同步,农村信用信息开放度不高,征信建设刚刚起步,金融机构和公司、农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难以掌握真实状况。另一方面,农村严重缺少为农民和公司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加大了农村担保贷款的难度。再

7、次,国家带有政策性色彩的金融支农贷款,缺少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风险由金融机构承当,在风险可控、利益最大的金融经营理念下,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被严重减少。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方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惠农力度,既要充足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备中的基本性作用,也要加强政策对“三农”的倾斜和支持,充足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农村公司和农户的作用,形成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合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一)调节准入政策,推动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贯彻国家“加快哺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3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有关决定,减少准入

8、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大力哺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哺育成立农村保险和信贷担保组织。同步,积极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村金融机构在工商注册、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激发其支农惠农的积极性。通过调节准入政策,哺育更多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打破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局面,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在活力和创新动力。(二)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优势,形成服务的合力化充足发挥商业性、政策性、合伙性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的作用,各有业务侧重,拓展延伸功能,全面提高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供应能力,形成推动农村金融

9、服务的整体合力。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服务功能,支持农村地区基本设施、生产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基本项目建设。发挥农业银行的骨干作用,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运用在县域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本设施的支持力度。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主力军作用,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拓展服务范畴,创新服务方式,增长服务品种,提高服务功能。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功能,运用营业网点多、与“三农”联系紧密的特点,丰富业务范畴,创新服务品种。同步,积极发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补充作用,约束其规范运用,控制运营风险,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可选择性与多样化。(三)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推动服

10、务内容的多元化针对农村经济的弱质性特点,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单薄环节,金融机构要细分农户和公司的不同特点,实行差别化服务战略,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加大保险、担保、代理、租赁、保管、个人理财、信息征询、银行卡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为公司和农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内容。同步,随着土地银行业务的发展,可以摸索“土地信托”业务,发行土地债券,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筹措资金。(四)创新农村信贷方式,推动农村借贷的便利化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金融支农惠农的政策,在防备借贷风险、保证资产安全的基本上,积极发展不需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满足农户和公司的资金需求;要变化相对集中的贷款

11、审批制度,合适下放权限,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农户和公司贷款效率;要创新农村担保物范畴,摸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担保物,创新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采用多种方式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此外,国家应通过财政奖励、税收优惠途径激发金融机构的支农借贷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合适放宽利率。(五)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金融服务发展的规范化一方面,要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政府、公司、金融机构和民间共同注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公司,建立担保公司的资本补充机制,提高担保公司对农户和乡镇公司借贷的支持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快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加强对征信重

12、要性的宣传和普及,建立农户和公司信用档案,解决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困境。再次,政府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快推动农村金融立法,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四、结论由此可见,农村金融服务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着服务机构少、服务内容单一、信贷供应局限性、发展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必须充足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农村公司和农户的作用,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参照文献1陈敏,王冠宇.农村金融供应:基于需求视域下的分析j商业研究,()减景范.有效提高农村金融业务质量和水平j.中国金融,(5).3张兆海.对制约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2).胡逸海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现代金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