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91130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0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Quantity Surveying in China 吴佐民 安景合 郭靖娟 曹仕雄 Wu Zuomin, An Jinghe, Guo Jingjuan, Cao Shixiong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回顾了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历程及其现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信息化时代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内涵及其系统结构设计,阐述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的内容。同时,本文又进一步分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新一

2、代信息技术对建筑技术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和即将产生的变革,展望了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工程造价管理,造价信息,信息化,BIM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fundamental influence on the management means of quantity surveying (QS). This paper review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Q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Besides, the paper elaborates connotation and system structure of Q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elements to build the QS information system. In addition, the paper analyzes promoting effect brought about by Building Informat

4、ion Modeling (BIM) and the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technologies and QS, and finally looks ahead the future trends of Q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Keywords: QS management, Q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M 1.引言 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5、建筑技术和工程管理逐步迈进信息化时代。工程造价信息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核心要素,随着建设工程信息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化、网络化、时效性、准确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并且随着计算机和IT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现代化工具与方法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从国家或行业管理的角度,通过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维护、运行,及时准确发布工程造价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市场服务,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计价提供工程造价信息的专业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显得极为重要。从企业角度而言,建立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以新型软件为平台,以项目工程造价管

6、理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已成为业务发展、树立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2.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内涵与任务 2.1 信息化和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内涵 2.1.1 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要通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培育信息化人才等完成。具体到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信息化就是指应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开发、交

7、流、共享,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手段的提高,来改进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标准化。 2.1.2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定义 对工程造价信息化还没有权威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传统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工程造价管理,包括各方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承包商的成本管理等提供信息处理与服务的过程,简称工程造价信息化。 2.2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内容与任务 2.2.1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内容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工程造价信息的获取及传递; 建设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如:全过

8、程造价管理软件、具体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计量、计价工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如:服务于业主项目管理的费用控制软件、工程咨询企业的工程计量、工程计价软件、承包商投标报价、工程结算和成本控制软件;各类工程计价定额的编制管理软件、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各类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工程计价信息;工程造价成果文件档案管理与应用等。 2.2.2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任务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根本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标准化,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具高效性。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的推广,需要在国家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下, 依据工程造价管理的国家标准

9、、行业标准,以及大量的工程计价定额及工程计价信息,应用先进的计价工具和管理软件,完成工程的计价及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因而,工程造价信息化工作是全局化的,并不是某个项目、某个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达到的, 它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可以共享的信息系统以及通用的标准,首先应从国家、企业两个层面上去完善工程造价信息化制度体系。其次,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工作还需要将现代建筑技术、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改进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3.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3.1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3.1.1工程计价软件的出现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之前,工程计价主要通过人工计

10、算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完成。从手工套定额、工料机分析、价差调整、费用计算到编制预(结)算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计算过程枯燥、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调整非常繁琐。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逐渐应用,工程计价软件借助我国标准化的工程计价定额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应运而生,十几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工程计价软件主要用于工程招投标和预(结)算编制。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使工程造价领域特别是工程招标、投标和预(结)算编制的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将预(结)算编制工作从查套定额到编制预(结)算书的过程缩短到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操作简便,信息获取的手段和人机交互界面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同时也丰富了

11、预(结)算书的表现形式,方便工程计价人员从不同维度进行造价分析和从不同角度反映工程预(结)算结果。这类软件的应用目前在工程全过程计价的各个阶段都有涉及,在国内普及率很高,如广联达、神机妙算、清华斯维尔、广东易达等全国有几十家软件公司都有相应的计价软件产品。但这类软件应用成熟度、业务满足度最高的还是招投标阶段的计价软件,其他阶段信息化应用的软件开发还需待进一步深入发展。 目前,我国的工程计价软件基本上是结合现行工程预算管理制度开发的,因此,预算管理制度本身的特点也反映到工程计价软件中。例如计价规范和定额的多样性带来了工程计价软件的多版本,分地区、分行业的计价管理带来了计价软件的地域性和专业化等等

12、。总之,工程计价软件仍需要在标准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功能扩展等方面进行改进。 3.1.2工程算量软件的出现和发展 工程量计算是编制工程计价的基础工作,具有工作量大、繁琐、费时、细致等特点,约占工程预算工作量的5070,计算的精确度和速度也直接影响着工程计价文件的质量和发挥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利用软件表格法算量的计量工具,代替了手工算量的计算工作量,之后逐渐发展到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动计算工程量软件。 软件表格法算量实际上是对用户手工算量方法的改进和延伸,并没有改变用户手工算量习惯,算量表达式(考虑扣减关系等)仍完全由用户输入,由于具有工程量的自动累加、报表自动生成

13、和打印功能,出现错误后易于修改,是对手工算量较大的改进。其缺点是计算烦琐,计算数据难以有效复用,因而促成了自动计算工程量软件的出现和发展。 自动算量软件是目前算量软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软件。工程造价专业人员通过画图确定构件实体的位置,并输入与算量有关的构件属性,软件通过选定的计算规则,自动计算得到构件实体的工程量并汇总统计,得到所需的工程量,编制出工程量清单。这类软件简化了算量输入,按照计算规则实现自动扣减关系,可以大幅度提高算量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自动算量软件按照支持的图形维数的不同分为两类:二维软件和三维算量软件。两种算量方法之间,主要在计算精度、可检查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有差异。具

14、有代表性的算量软件有:广联达、鲁班、斯维尔算量系列软件,普遍具有图形化、精确化、多样化等特点,另外,还可以实现模拟施工过程进行过程算量(或5D),根据进度和施工流水段安排计算工程量,满足施工过程的工程计量支付。不足之处在于,主流算量软件基本集中在招投标阶段的施工图算量,设计概算、进度计量、变更计量等虽有涉足,但仍需完善,另外,各类专业工程算量软件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3.1.3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出现和发展 21世纪初,建设项目的集成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工程造价行业也大力推广了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大部分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

15、(系统)为不同工程建设参与主体提供。一些软件(系统)专门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也有一些软件是嵌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之中,再集成一些造价工具软件;还有将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模块,但专业化程度很低。随着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需求的产生发展,这类软件开始向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功能包括:估算、概算、预算、合约规划、招标控制价、合同信息、合同预算、计量支付、变更签证、索赔、结算管理及项目造价(成本、投资)统计分析等;同时,还包括:计价成果文件、技术经济指标、材料价格、企业定额、计价依据文件等的管理功能。国内主流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服务商广联达

16、、同望、易达等,以及部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都在开发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这些软件大多集中于具体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在企业定额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管理、材料价格管理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除此之外,以建设方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系统也已出现,如明源的POM项目运营管理系统、用友NC企业管理系统、金蝶EAS企业管理系统等。这些管理系统涵盖的业务包括:项目投资分析、成本管理、采购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数据库、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成本一体化等,在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也在蓬勃发展。如广联达梦龙综合项目管理系统、PKPM项目管理系统等,能够在招投标、合同、成本、物资、机械和周转材料、安全质量、技术、竣工管理等方面,在施工企业中发挥良好作用和价值。 3.1.4定额管理软件的出现和应用 21世纪初,顺应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工作需求,出现了专为定额管理机构定额修订、信息发布等使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