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节肢动物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903698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节肢动物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节肢动物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节肢动物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节肢动物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节肢动物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节肢动物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节肢动物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节肢动物门主要内容 1.门的主要特征 2.昆虫纲、甲壳纲和蛛形纲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和代表动物 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类群10.1 主要特征l 1.身体异律分节且分部,附肢也分节l .身体外被几丁质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l 3。横纹肌连成束,按节排列l 4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l 。呼吸器官为鳃、书肺或气管l .神经系统更趋集中,感官发达l 7排泄器官为额腺、绿腺、基节腺或马氏管l 8.消化系统结构特殊,具储存养分和回收水分的结构l 9。大多数种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1。2 成体1。1 体型l 不同类群有着完全不同的体型,形态多变0。2 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l 异律分节(

2、heteronomous eameim):身体各体节发生分化,不同体节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机能,机能相同的体节组合形成体区l 异律分节的意义: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对以后进化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扩大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增强了适应能力l 节肢动物身体基本上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头部:感觉中心; 胸部:运动中心 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 体区的组合在不同类群存在差异12.3 分节的附肢l 各体节基本上有1对附肢,附肢本身亦分节,肢节之间由关节或节间膜相连。 分节的附肢灵活性增加,可上下左右摆动,折弯。l 附肢的类型l 双肢型:由原肢节及其顶端的内肢节和外肢节组成l

3、单肢型:原肢节和内肢节l 附肢的形态结构因功能不同有较大变化10.2。4 体壁l 具发达坚厚的外骨骼l 外骨骼实为上皮细胞分泌的角质层。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l 外骨骼的出现使动物能适应比较广阔而复杂的环境,特别是陆生环境。体壁:角质层-上角质层、外角质层、内角质层,成分:几丁质蛋白质 上皮层-单层细胞 基膜-无定形l 外骨骼的两个特点l .分片:按体节形成各自分离的骨片,其间通过节间膜相连,节间柔软,利于运动。 同体节的骨片分为背板、腹板和侧板,之间由角质膜相连l B。蜕皮10。2.5 体节与身体分部甲壳纲的体节:共0节l 头胸部:头部6体节+胸部体节愈合而成l

4、腹部:体节l 除第1对附肢退化,其余各体节均保留1对附肢,共1对。多为双肢型。 蛛形纲的体节:共20节l 头胸部:由体节愈合而成,着生6对附肢 1-鳌肢;2脚须;36步足l 腹部:由12体节愈合而成,附肢几乎全部退化 1011-纺绩突 昆虫纲的体节l 头部:6个体节愈合而成,但第和第3节的附肢退化,故只有对附肢 2触角;4大颚;-小颚;下唇l 胸部:个体节愈合而成,着生3对足l 腹部:11个体节组成,附肢大部分退化 产卵器腹瓣;9产卵器背瓣;11-尾须10。6 消化系统-觅食与营养l 消化管包括:口、咽、胃、肠和肛门l 消化腺:不同类群有不同的结构和名称l 口器:位于头部或头胸部,由颚(附肢演

5、变)和唇(体壁演变)等构成(一)甲壳纲的消化系统l 口器: 大颚(ndible)1对:头部第3对附肢;咀嚼、切碎食物 小颚(maxila)2对:头部第45对附肢;握抱、传递、咀嚼食物 上唇(labrum)1对 下唇(lbim)1对l 消化管:口 食道 贲门胃+幽门胃 中肠 后肠 肛门l 消化腺:着生于中肠两侧,盲管或盲囊状,分泌消化液 肝脏、肝胰脏、肝小角、中肠腺消化系统结构特点()食道短()胃大而复杂(贲门胃,幽门胃),贲门胃内有角质突起,上面有齿,碾碎食物;幽门胃 内有刚毛,起过滤作用.(3)有些种类贲门胃内角质突起增厚,形成骨板和硬齿,特称为胃磨。食性:杂食,浅滩和水中觅食(二)蛛形纲的

6、消化系统l 口器: 螯肢1对:头部第1对附肢 螯基,膨大有毒腺; 螯牙,尖细管状,毒杀、夹持猎物 脚须1对:头部第2对附肢 共肢节,形如步足,末节具爪 抓握、撕裂食物l 消化管: 口 咽 食道 吸吮胃 中肠 后肠 肛门l 消化腺: 中肠发出多分支的腺体,分泌消化液,吸收营养消化系统结构特点中肠:发达,具盲囊和侧盲囊, 储存食物后肠:短,背侧有一直肠囊食性:肉食性(捕食性)(三)昆虫纲的消化系统口器的基本组成上唇(labrum)大颚(mndible)小颚(mxlla)下唇(labiu)舌(pphaynx)口器的基本类型咀嚼式口器(cwing muparts):直翅目、鞘翅目;取食固体食物刺吸式口

7、器(eiguing mouthparts):各部分特别是大小颚延长成针状,适于吸血或树液半翅目:椿象;虱目:人虱;双翅目:蚊;同翅目:蝉虹吸式口器(siphonig muthart):大部分结构均退化仅下颚的外颚叶延长,并左右闭合成管状.;鳞翅目:蝶,蛾舐吸式口器(sog tharts):大小颚退化,仅上下唇、舌发达。上唇和舌形成管下唇延长成喙,末端特化为一对唇瓣,瓣上有许多环沟,两唇瓣间的基部有一小孔,液体食物由此孔直接吸收,经环沟过滤,进入食物道。双翅目:蝇嚼吸式口器(cwin-lappnmtharts):大颚用于咀嚼花粉,筑巢,小颚叶延长成刀片状,下唇的中唇舌和下唇须延长,吸蜂蜜时,小颚

8、和下唇合拢,形成一食物管,不用时分开。膜翅目,蜂,蚁消化管: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盲囊、胃后肠:小肠、直肠、肛门唾液腺消化系统特点:l A.前胃具几丁质齿l 。胃分泌多种消化酶,吸收营养物质l C.在胃和前肠交界处,有6个突出的胃盲囊.增加吸收面积和分泌消化酶l D.消化腺为唾液腺,具消化酶10.2。 渗透调节和排泄(一)甲壳纲的排泄系统l 1对触角腺(位于第二触角的基部),源于头部的后肾管。包括腺体部+囊状部(膀胱)+输尿管,经排泄孔开口体外l 排泄物:绿色鸟氨酸l 鳃兼有排泄功能,氨盐通过鳃排出l 尿酸储存于肾细胞中,或沉积于体壁中,随蜕皮过程而排出(二)蛛形纲的排泄系

9、统l 基节腺: 12对,后肾管演变而成,但肾口封闭.l 马氏管:1对,中后肠之间发出,细长而分支,末端封闭。来源于中胚层,与昆虫马氏管来源于外胚层不同。(三)昆虫纲的排泄系统l 马氏管:外胚层来源,为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的单层细胞盲管,盲端游离于血腔中,数量因种类而异,但均为偶数。l 吸收血腔中的代谢废物,送入直肠,排出体外1.2。8 运动l 运动方式:步行、爬行、跳跃、钻蛀、游泳、飞行等l 运动器官:足、翅l 蛛形纲:对步足,着生于头胸部l 多足纲:多对步足,着生于躯干部l 甲壳纲:5对步行足,4-5对游泳足,1对尾肢。足的基本结构基节(coxa)转节(troater)腿节(femur)胫节(

10、tia)跗节(tarss)前跗节(prtrss)昆虫纲:3对足,着生于前胸、中胸和后胸。形态功能变化很大 步行足、跳跃足、挖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攀缘足对翅:由中胸和后胸背板两侧的体壁向外延伸形成.翅的大小、形状、质地和振动频率变化很大.肌肉: 横纹肌,大量肌原纤维集合成肌肉束,可迅速收缩作强力运动。附肢内亦有肌肉。10.2。9呼吸系统鳃、书肺、气管,均来自外胚层;一些小型种类可直接利用体表呼吸l 鳃:属于体壁外凸物,水栖种类用鳃呼吸 有叶鳃和丝鳃两种类型甲壳纲鳃的数目和形态因种类而异l 书肺:蛛形纲动物特有结构.由内陷的100 125个扁平突起构成,这些突起称为肺叶,书肺孔1

11、对。气体交换在肺叶壁进行。l 气管: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弹性管状构造.蛛形纲的气管结构简单,无分支,只有个气孔。l 昆虫纲的气管系统复杂,包括气管、气囊和气门。气囊为气管局部膨大而成,壁薄柔软,可增加气体流量,亦可增加身体浮力,在快速飞行的昆虫中发达。10.0循环系统l 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l 心脏由背血管演变而成,位于消化道背上方的围心窦内。呈管状、囊状或一系列称为心室的膨大结构.l 心脏两侧有成对的心孔与混合体腔(血腔)相通,心孔的数目因种类而异(甲壳纲、蛛形纲3对,昆虫纲8对)。心孔有心瓣(可防止血液倒流)l 血管一至多条,昆虫纲只有一条背血管,甲壳纲有7条动脉血管,蛛形纲有5条。复杂程度

12、与呼吸系统有关.l 很多昆虫有辅助波动器.l 血液无色或蓝色02.1神经系统和感官-协调(一)链状神经系统l 左右两条神经索紧靠或愈合为一条腹神经索,神经节集中愈合。前三对神经节愈合成脑,其后的三对愈合成食道下神经节.l 甲壳纲:中枢神经系统简单,多数腹神经索上各神经节不愈合。 蟹类等体节愈合的种类,腹神经索愈合为神经团.l 蛛形纲: 中枢神经系统集中,腹神经索的神经节前移与食道下神经节愈合,与脑十分接近.昆虫纲: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前、中、后脑 腹神经索 周围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胃肠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二)感觉器官l 机械感受器:感觉机械力刺激,如接触、气流、水流等感觉毛:毛

13、状或鳞片状,全身分布。由毛原细胞、膜原细胞和感觉细胞组成平衡囊、鼓膜听器、弦音感受器l 化学感受器: 感受来自外界的化学气味 嗅觉器:位于触觉内,感受挥发性气味 味觉器:位于口腔内(舌)或口器上或附肢上l 光感受器:包括单眼和复眼单眼:只能感受光线强弱变化,个或数个;透镜视觉细胞 甲壳类的单眼无透镜复眼:主要视觉器官复眼:1对折光部分 角膜(透镜) 晶体感光部分 视觉细胞 视杆 色素细胞 (三)内分泌系统脑神经分泌细胞:分布于脑和腹神经索上,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其它内分泌腺心侧体:位于食道背面,脑后下方,分泌激素影响血管收缩咽侧体:位于心侧体的后方,周期性地分泌保幼激素和卵黄形成激素前胸腺:位于前胸部食道腹下方,分泌蜕皮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作用,控制幼虫和蛹的发育进程及蜕皮过程甲壳纲脑前方有一对Y器,即蜕皮腺,分泌蜕皮激素;眼柄内有X器,分泌激素抑制蜕皮激素的活动。10.3 幼体甲壳纲:无节幼体、前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蛛形纲:幼虫和若虫昆虫纲:若虫、幼虫、蛹10.4 生殖(一)生殖系统1. 甲壳纲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受精器、生殖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