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90269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确指原文加译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方确指?序 丁未夏,过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书授余曰:此宝筏也,且缘起甚奇.明末时,X城八友同修玄门,日请乩仙以谈其术.于卒也,有仙至,所谈与诸仙异,因日事之甚狎熟.久之,忽劝以念佛.众问:念佛可乎?曰:善.众皆称:南无佛!曰:不如是念也.众问如何?曰:汝须合掌至心,向西顶礼,念南无阿弥陀佛.众从之.于是为之微细开示念佛法门,令舍伪归真,求生极乐.始宣示夙昔因缘,菩萨名号,及现异香天花,种种灵瑞.而八人者,皆反其邪修,归于正信.无朽者,八人中之师也.菩萨令往三昧和尚处,受毗尼,圆僧相.和尚始难之,既而见菩萨?月偈?,遂敬礼西方,为之剃度.盖菩萨始至时,众以为仙,指月为题求句.因示以偈

2、曰: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始于明崇祯癸未五月二十八日,迄清顺治丁亥十月初二日,前后共二十四会,所说皆修行要妙.因偈中有确指正修路句,遂名之曰?西方确指?. 余读之,身心踊跃,不啻醍醐之滴入焦肠也,因叹奇不已.和尚曰:余始亦不之信.既而阅之,神采焕发,即欲不信而不能矣.余曰:菩萨往昔因中,与八人具有大缘,悲念深故,权巧接引.此岂同于应乩之流?且观菩萨临行,有曰:鸾乩之设,本为神鬼依凭,非大菩萨应化常事.那么是书也,岂可作乩书视也? 余时即愿刊布流通,广利群有,而因缘未和.迄今己酉春,僧俗道侣,无不踊跃欢喜,愿施赀助成.至有读而哭,哭而读,顿舍所爱室宇衣服

3、器具,入深山念佛者.岂非菩萨以无缘慈,摄化众生,不可思议乎!遂与灵曦,慧楫二教师,谋付诸梓.梓成道其始末如此. 时康熙己酉九月既望,古X净业弟子朗西金锷撰 白话翻译:?西方确指?序 丁未年夏天,我顺路拜访雪山的方丈大师. 方丈拿出一本书给我看,说:这是宝书啊!而且缘起十分奇特. 原来明朝末年的时候,X城有八位友人,一同修习玄门,每天扶乩请仙,让乩仙谈论它们的法术.后来,来了一位仙人,他所谈的竟与其他乩仙差异很大。因为每天都处在一起,日子久了,仙人与众人都很熟识;有一天,他突然劝众人念佛. 众人问道:念佛也可以吗?他说:很好.于是众人都念:南无佛!他说:不是这样念的.众人问,那怎么念?他说:你们

4、必须至心合掌,面向西方顶礼,念南无阿弥陀佛.众人于是按照他的指示做.之后,他便详细的为众人开示了念佛法门,让他们舍伪归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时,他才跟众人宣告了他与众人夙昔的因缘,以及他作为菩萨的名号,并且显现异香、天花,以及其他种种瑞相.这样,八个人就都舍弃了以往的邪修,归向正信. 无朽是八个人中的师父.这位西方来的菩萨让他去三昧和尚那里受戒律,出家为僧.三昧和尚开场的时候成心作难,然而当见到西方菩萨写的?月偈?后, 便敬礼西方,为无朽做了剃度.说起这个?月偈? - 原来,西方菩萨刚来的时候,众人本以为他是乩仙, 便指月为题,求他一首诗句.菩萨便赐偈道: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

5、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 从那以后,自明朝 崇祯 癸未年 五月二十八日开场,到清朝 顺治 丁亥年 十月初二日为止, 西方菩萨与这八人前后共有二十四次相会, 期间菩萨所开示的都是修行的要妙. 因为菩萨所作的一首偈中有确指正修路这样的语句,所以这部开示、会话的记录就命名为?西方确指?. 我读了这部记录后,身心踊跃,不亚于醍醐之水滴入焦肠,连连赞叹,连连称奇.三昧?方丈说:我开场也不信.读完之后,竟神采焕发,即使想不信都不可能了.我说:这位西方菩萨在往昔的因地中,与这八个人都有大因缘,因为悲念深切,所以权巧接引.普通的扶乩哪里能够相提并论呢!而且这位菩萨临行前,还说:鸾乩本来是为神鬼设的,不是

6、大菩萨应化的方式.所以,这本书怎么能视作乩书呢! 我当时就想刊刻流通,广利众生,怎奈因缘不和.一直到己酉年的春天, 僧俗道侣,都欢喜踊跃的、乐意出钱助印. 他们甚至有边读边哭,边哭边读的;有马上舍弃一切,进入深山念佛的.这都是菩萨以无缘大慈,摄化众生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啊!于是便与灵曦,慧楫两位教师,谋划印刷的事宜。这部书由来、前后的经过,就是这样的。 时 康熙 己酉年 九月既望 ,古X 净业弟子 朗西金 锷撰 原文: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说 菩萨戒弟子常摄集 一时菩萨自极乐国来。降于娑婆震旦古勾X地。在会弟子。以往昔因缘。得蒙化度。菩萨将显净土法门。而说偈言。 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议以非思议故 无

7、能尽宣说牟尼大慈父悲悯众生者 说所不能说导彼今后世更以异方便 显示安乐刹令发愿往生横截诸恶趣 繇佛阿弥陀大愿摄羣品闻名能受持 决定生无惑假设有大力人专念心常一 成就深三昧现前亦见佛今我如佛教 将开化导门念尔等迷倒确指正修路 是非弱小缘应具难遭想西方万亿程 一念信即是。 菩萨说偈已。令诸弟子朗宣一过。复言汝等向来学宗玄术。心溺邪修。我以夙缘慈念深故。来此化导。今已首标西方净土。为正向正修一门。犹虑未能极信。次当说我名号及我所证。令知说是法者。是大菩萨。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觉心。照明一切诸所有刹土。众生所同具足。即以觉妙妙觉。觉明妙心。起无量妙行。度诸 众生。是故阿弥陀佛印我名号。号曰觉明妙行

8、。汝等从此皈依。更无疑二。时同会者八人。俱合掌至心。念南无觉明妙行菩萨。敬礼而起。菩萨曰。善哉。如是。 白话翻译: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说 菩萨戒弟子常摄集 一时,觉明妙行菩萨从西方极乐国,降临到娑婆世界,震旦国中国,古勾X地今XX一带。在会的诸位弟子,都因为往昔跟菩萨的因缘,因而得蒙菩萨的化度。觉明妙行菩萨将宣扬净土法门,而说偈子道: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议以非思议故 无能尽宣说牟尼大慈父悲悯众生者 说所不能说导彼今后世更以异方便 显示安乐刹令发愿往生横截诸恶趣 繇佛阿弥陀大愿摄羣品闻名能受持 决定生无惑假设有大力人专念心常一 成就深三昧现前亦见佛 今我如佛教 将开化导门念尔等迷倒确指正修路 是

9、非弱小缘应具难遭想西方万亿程 一念信即是 菩萨说完偈后,令诸位弟子朗读一便,然后说道:“你们向来喜欢学习玄术,沉溺在邪修之中。我因为跟你们以往的因缘,慈悲心深重,所以来这里化导你们。我刚刚已经明确的告诉你们:应当把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作为勤加修行的坦途正道。只是还是担忧你们不能确信;所以,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们我的名号以及我所证得的境界。好让你们知道,说法的是大菩萨。善男子。我往昔因中,以众生所同具足的妙湛觉心,照明一切所有刹土。因此就以觉妙妙觉,觉明妙心,发起无量妙行,广度诸众生。所以阿弥陀佛印我名号,为觉明妙行。你们从此皈依我,不要再有任何疑惑。这时,在会的八个人,都至心合掌,念:“南无觉明妙

10、行菩萨。 敬礼而起。菩萨说:“很好,就是这样。原文:或问持经呪之法。菩萨曰。所谓持经呪者。自持其心也。要在直明心地。假设止云持得熟。诵得多。又念某经某呪某佛。谓我有大功德。而不能句句销归自性。又不能深解如来妙谛。谓可以获果证者。不见十字路口。假设无眼。假设无足。假设乞妇。假设乞男。终日不住口念到夜。计其所持。一岁何啻数十万遍。终究是残疾者。求乞者。 并不曾证得一毫果在。此何以故。只无解无行故耳。故知持是经。即当依是经而修行。又发大愿。或求生佛国。或求明心地。或发大智慧。或利济众生。俱仗如来广阔弘通之力。以成就行人之愿。如是。方为持经持呪念佛。白话翻译:八人中有人问持经、咒的方法。菩萨说:“所谓

11、的持经、咒,其实是在持自己的心。关键是要直接明了自己的心地。如果只追求持得熟,诵得多。又或者仅以为,念诵某经、某咒、某佛,就有大功德就可以了;却不能进一步句句销归自性、明了如来妙谛 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果证,是不对的。你没看见十字路口那些没有眼睛,没有脚的残疾人、男女乞丐,终日不住口的从早念到晚。他们所念的数目,一年何只数十万遍。但终究还是残疾人和乞丐, 并没有证得一丝一毫的果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无解无行的缘故。所以,可见持什么经,就要依什么经来修行。还要发大愿,或者求生佛国,或者求明心地,或者发大智慧,或者利济众生。这些,都是靠如来广阔弘通的力量,以成就修行人的心愿。这样,才是真正的持

12、经持咒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天然老僧以久病不愈。欲入径山待死。投骨普同塔中。菩萨曰。汝欲住山待死。是无事讨事耳。汝愁几根老骨头没处安排耶。不知眼光落地。直伸两脚。任他刀砍斧斫。火烧水浸。与尔无干。乃为他作长远计。亦太愚矣。且此身生时。尚是无益。何况死后。汝今宜简省诸事。单持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便与汝为好 伴侣。大限到时。现身接引。得生极乐。岂不愈入山待死耶。又生老病死。是世间难免之苦。汝即久病。亦莫管他愈不愈。但一念一心。生也由他。死也由他便了。白话翻译:天然老僧因为久病不愈,想到径山去等死,死后就把尸骨葬在普同塔中。菩萨说:“你要住山等死,是没事找事罢了。你还发愁你那几根

13、老骨头没处安排吗?!不知道眼光一落地,两脚一伸直,任他刀砍斧斫,火烧水浸,都与你一点关系没有了。现在竟然还为他作长远的打算,未免也太愚蠢了。这个身体,就是在生的时候,尚且是没什么利益的东西,何况是死后呢。你现在应该把其他一切事情都简单处理或者干脆放在一边,单持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便会和你成为好伴侣。大限到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现身,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不比你进山等死强吗?!而且,生老病死是世间难免的苦难;你即使久病不愈,也不要去管他愈不愈,只一念一心,生也由他,死也由他就好了。原文: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仪形不知自反。计其所作与俗人无异。吾见汝身在

14、此处。而神游地狱矣。急宜痛加修省。断恶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羣生。不可昏昏昧昧。失此有限光阴。自贻万劫之累。至受戒一事。不受那么已。假设一受。更不得分毫毁犯。当守护清净。如白璧明珠。了无瑕玷。斯成戒 品。盖戒为三世诸佛入道根本。勿同儿戏。又假设住静参方。更宜亲近善友。远诸庸劣。亲善那么道业易成。近恶那么戒行易失。此二语。终身学道之要。慎之记之。白话翻译:僧人不二将要拜师受戒。菩萨说:“可惜啊可惜,看你相貌堂堂,仪表非凡,却不知道反躬自省。看你平日的所作所为,与普通凡夫没什么两样。我看你身体虽在这里,神识却早已经在地狱里遨游了。你现今必须马上痛改前非,断恶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群生。不能再昏昏昧昧,

15、浪费这有限的光阴,自己耽误自己,而万劫沉沦在苦海中了。说到受戒一事,不受那么已,假设一旦受了,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毁犯。必须得守护清净,犹如白璧明珠,不许有一丝污点。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戒品。因为“戒是三世诸佛入道的根本,不能视为儿戏。如果要去参学,那就应该亲近善友,远离庸劣之辈。亲近善友,道业就容易成就;亲近恶友,戒行就容易亏失。这两句话,是你终身学道的关键。要注意,要切记啊!原文:马永锡兄弟夙世为猎户。一日入山。共杀一鹿。当获短命报。又甞见塔中佛像仆地。扶起安座。礼拜而出。以善因故。再得人身。菩萨先为永锡开示已。永锡惧求永年之道。菩萨曰。昔北方妙觉寺。有童子沙弥。年十六时。有一相师。说人生死。不爽毫发谓沙弥言。汝年十八季秋。当死沙弥恐甚。夜祷于佛。愿于藏中赐经一 卷。终身受持。以祈长寿。言已。悉泣不胜。再拜而起。于大藏中。随手取得金刚般假设经。遂书写受持。晓夜无懈。兼持戒精严。了悟玄理。年未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