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89308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2018-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运用与文化常识 1.下列对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混沌(hn dn) 葱茏 柘(zh)树 责无旁贷 B. 踟蹰(chch) 肄业 压轴(zhu) 杯盘狼藉 C. 窈窕(yo tio) 指摘 弭(m)谤 放荡冶游 D. 踯躅( zh zh) 蜷曲 塞(s)责 钟南捷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特别是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积累。A项 混(hn)错误,应读 (hn) 。

2、C项 弭(m)错误,应读(m)。D项“钟南捷径”错误,应为“终南捷径” 故选B。 【点睛】对于字形字音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分类别记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对比区分,找到差异才能记忆牢固。自己建立一个纠错本,专门整理这方面内容的就可以,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慢慢积累的,不可能一下子解决。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使用一种干支纪年法比如“岁在癸丑”、“壬戌之秋”中的“癸丑”和“壬戌”,其中的“癸、戌”取自十天干,“丑、壬”取自十二地支。 B.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之一家写的是高家三兄弟美好的青春和爱情婚姻受到封建家庭迫害的故事,其主题与孔雀东

3、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处。 C. 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对爱斯梅拉达有着一种自私、偏执和阴暗的心理及占有欲,这与囚绿记中“我”对“绿”生出占有的“魔念”的情况是相似的。 D. 我们现在对人员名单排序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以姓氏笔画”为序的排列方法;其实在夏商周时代,姓氏是区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A项中的“癸、戌”取自十天干,“丑、壬”取自十二地支错误,“戌”属于十二地支,“壬”属于十天干。B项“巴金的

4、爱情三部曲之一家”错误,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D项“姓氏是区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错误,“姓”是用来区别家族,“氏”用来区别贵贱。故选C。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要下功夫、出实招,着力调节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运营及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让科技手段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作

5、用。 B. 毫无疑问,人类对于自然有着天然的依赖,不仅人们要从自然中获得物质的满足,还要从自然中获得精神的慰藉。 C. 手机异地销户难的根源主要是运营商总部和各地分公司因无利可图,自上而下都缺乏推进各地数据系统进行对接。 D. 最近登陆火星的“洞察号”探测器通过仪器捕捉到了风吹过探测器表面时引起的振动,据悉这也是人类首次听到火星表面的风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搭配不当,“调节问题”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

6、,“不仅”两句的主语相同,都是“人们”,所以“不仅”应放在“人们”之后;C项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句尾应加上“的积极性”。故选D。 【点睛】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沿着山路下行,瀑布已从激流飞湍渐渐变为潺潺溪水。太阳简直是一个出色的变脸王,忽而神采奕奕,忽而_。此刻,它躲进了云层,地面上,瞬时阴凉了不少。溪水继续下淌,地势_,平坦而且漫缓,满滩卵石发出鳞光,水声也更具神韵了。 ( )。湖水宛如一个静卧于群山怀抱中的处子, _。湖面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青天白云,红花绿树。湖边,那一株株杨柳,披着绿色盛装,就像_的少女,有时在微风中摇曳着枝条;有时则静静地对着这面大镜子,欣赏着自己那苗条的身姿。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灰心丧气 豁然贯通 波澜不惊 长袖善舞 B. 没精打采 豁然开

8、朗 安之若素 婆娑起舞 C. 灰心丧气 豁然贯通 安之若素 长袖善舞 D. 没精打采 豁然开朗 波澜不惊 婆娑起舞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小小的“镜湖”,就是由溪水和天然雨水汇集而成的 B. 溪水和天然雨水,汇集成了这小小的“镜湖” C. 这小小的“镜湖”,就是由天然雨水和溪水汇集而成的 D. 天然雨水和溪水,汇集成了这小小的“镜湖”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没精打

9、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后用以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波澜不惊: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长袖善舞:原指代人的袖子越长,跳舞越好看。现多用来比喻做事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婆娑起舞:形容盘旋跳起舞来的飘逸优美的姿态。 有时也指树的生长样子。 第一个空,根据前面的成语神采奕奕,可知此处应是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意思,故应填成语没精打采。

10、第二个空是说“地势”,所以应该用成语豁然开朗。第三个空处,描写的是湖面情况,所以应该用波澜不惊。第四个空处说披着绿色盛装的女子跳舞,所以应该用婆娑起舞。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此处是过渡句,上承“溪水”,下接“湖水”,这样衔接最为恰当。故选B。 【点睛】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

11、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

12、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

13、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的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抄

14、,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选集)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

15、,当然是也有它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6. 下列句子中不包含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 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C.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7. 下列对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着树上的蝉与水里的蛙声,朱自清心底那淡淡的忧郁又悄然浮起。 B. 荷这几段的十几处叠字叠词,生动传神地描出了眼前之景,收到了强化物态,舒展文气,和谐音韵,协调节奏的效果。 C. 郁达夫在文章结尾说,即便放弃生命的三分之二,也要留住“这北国的秋天”,表达了他喜爱“故都的秋”的强烈情感。 D. 故在结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