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成长无捷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88560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说成长无捷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谁说成长无捷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谁说成长无捷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谁说成长无捷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谁说成长无捷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说成长无捷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说成长无捷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谁说成长无捷径? 我的“听课”感悟 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校 李海兰感悟“2009”2009年,对于从教几年的我,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所收获的知识,是大学四年知识的一次升华,是近几年教学工作、教学能力的一次升华,因为我找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带着一颗“取经”的心“听课”。这一年,我带着年轻人的热情和执着,上哈市重点校去“跟踪”学习。在校,对老教师“紧追不舍”,听老教师的课,主动请教老教师,听从老教师指点;同时向“文综”老师不断请教、学习。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把握一切听课机会,多思,多悟,并在假期再次学习了教育为了人的幸福、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两本书,充实理论,以新的理念“洗脑”,并

2、在平时多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知识面,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努力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乃至多桶水;平时不断地反思,反思曾经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并深信“状态决定一切”,并以此为座右铭,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踏着前人的足迹,使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也使我找到了前行的捷径,但路途仍很艰险,每一步还是要靠自己的双脚,为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任重而道远,我愿意挥洒汗水与心血,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一、跟住“导师” 在我校地理学科,最权威的教师,就是金春锋老师,她是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能与金老师同学年教学,我感到莫大的荣幸,她便是引领我前行的“导师”。为了使自己教育教学迅速提高,能

3、够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我一直努力跟从金春锋老师学习,几乎天天听课,受益非浅。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教学思想上又得到了新的洗礼。 在金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能感受到上课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是不会好的。地理课堂的最高教育境界应是“情感交融的行云流水,智德交汇相得益彰”,情感的直接交流和心灵呼唤,蕴涵着丰富的德智美等人性精华。高水准的地理教师应是学生爱读的“一本书”。金老师却做到了这一点,源于她对地理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政教处工作)的热爱。金老师在课上、课下给我的启发,远不只这些,她的无私与耐心,热情与主动,更令我

4、感动,我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聆听金老师的教诲,暗下决心,一定要跟住“导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心愿学会系统讲授高中地理。二、“取经”名师 为了能使自己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与时俱进,有了一次到兄弟校“跟踪”学习的机会。近一年的时间,先后共计听课六十多余节,进行了长期的地理学科教学的听课学习活动。特别是到哈六中,听名师讲课、指导,感受颇深,受益非浅,总结如下:深切感悟:新时代教师应是知识型、科研型的教师。1独具特色的地理教学魅力哈六中地理教研组长刘洪梅老师,是省市教育界的名师,今年,恰巧是她和我教同一学年。她那种独具特色的教学魅力,令我大开眼界,令我长了见识。我本人自认为在教学设计与课程

5、讲解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想法,但在这次听课学习中,与刘老师的教学过程与特色相比,时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将单调的书本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教师教学轻松自如,学生学习意趣横生,处处闪动名师教学的灵感,时时展现名师风采。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愿意听?2备课、讲课体现出知识的系统化我在高中教学中,单独拿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认真的备课,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进行完毕,但很少能做到知识的体系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网络明确,就更谈及不上,而兄弟校的老师们却在备课与讲课过程中特别注意这一点。听刘老师的,常常让我钦佩不已,她忙得让我看不到她能有机会坐下来细细地备课,但体系化的知识,却在她脑中,

6、每一节课的知识,都能让学生在地理知识网络中学习,学生的地理知识,也构建成网络雏形。3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体现在各位老师教学过程的设问上,结合实际,从身边事着手,从学生敏感关心的问题着手,带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可以说,在他们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沃土,或者说是待凿的玉。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特别注意层次性,即设置一项活动或提出一些问题后,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回答。一般来说,可围绕一个训练点组织一连串的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由浅入深,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学习无止境,作为教师更应加强继续教育,才能与时代同节拍,才

7、能适应时代教育的需求。“取经”名师之路虽苦,但取到“真经”之乐,足以化解奔波之苦。三、听点“政史”,协调“文综”“文综”一张卷,“政史地”不分家。听了政治卢淑华、历史石艳两位教师讲的课,感触颇深,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同是年轻教师,她们成长的步伐却迈得大而快。两位老师无论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高超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技巧,都很值得我学习借鉴,同时,“综合”科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于教学,更给我强烈的启示。两位年轻的“文综”教师的成长,给了我努力求进步的更大的信心,我将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努力实现“政史地”“文综”协调发展。四、综述“听课”感悟1、用“心”

8、教学生,用“爱”感染学生。听课当中无论是六中名师还是我校骨干金春锋、徐花玉、石艳、卢淑华老师。这些老师的共同特点是用“心”教学生,把自己炽热、真诚的心无私地送给所有学生,使学生受到感化。我校是少数民族学校,在朝鲜族的社会背景影响下,我校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去了国外,学生从小缺乏家教,更别说是学习的欲望了。在这种困难下这些老师依然用自己无私的爱去关怀他们,使他们被感染被感动,发自内心地想听这些老师的课。试问假如课讲得再好学生们不喜欢你,不去听,那么作为一名老师不是很失败吗所以我在想,想教好课首先要让学生去欣赏你,也就是体现一位老师的人格魅力。2、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我校学生普遍来看基础差,且学习具有

9、惰性,这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多运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理念正是教学积极性原则的体现。教学积极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两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完成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成长,进步体现出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积极性决定着教学任务完成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我作为年轻教师,性格浮躁,又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在教学中多了些批评,少了一些鼓励。这是我和这些优秀教师的差距。我想现在也为时不晚,我会努力去改正自己缺点,多用鼓励的话语,树立学生求知的信

10、心。3、结合教材,多角度传授知识 每次听这些优秀教师的课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对教材的熟悉掌握,使他们可以全方面多角度地传授知识。例如:在讲“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时,金春锋老师结合了高一学习的城市的形成及乡村形态特点,不仅回顾了高一学过的知识点,也完成了本节课城市功能分区的内容。李春艳老师在讲授“工业地域的形成”时,以哈尔滨市三大动力即锅炉厂、电机厂、气轮机厂和绝缘厂为例,分析了投入产出的生产联系,引起学生兴趣,并提问工业联系当中还有何种联系?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得出信息联系,地理联系,空间联系等等既传授了知识,又使学生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4、全面形成知识系统化这些老

11、师的课之所以好,关键之一是他们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讲每一章前,都会把本章共有几小节,每一节又主要有什么知识点,与高考的关系,及在学科中的地位,向学生交代清楚,而且在讲一册书的第一课前,就把整个教材体系展现给学生们,这样做既便于知识的掌握,又为以后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便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和框架,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学习,为他们学好教材提供一个途径。5、注意图文结合,加强读图训练地理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涉及面非常广,但它们都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有具体的地域,这就要求学习地理时必须图文结合,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教科书,而我以往

12、的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辅助教材,听了几位地理老师的课,我才恍然大悟,地图对于一个地理教育者是多么的重要。 例如刘老师进行教学时,堂堂课打开地图册用不同色笔标注,用图说话,用图去分析有关地理内容。就像金春锋老师所说的那样,“能不能学好地理归根结底看你对地图册的利用程度怎么样”所以他们教学的侧重点就是读图训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6、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长期以来,我在教学教与学的地位、关系上陷入了一个误区:注重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尽管在方法上不像从前的“填鸭式”,课堂上也有问有答,但整个教学过程却体现不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看不到学生大胆质

13、疑、各抒己见的场面,因为主宰课堂教学的魔杖还牢牢握在教师手中, 学生的思维仍然是在老师的制约之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仍然在被动学习的心理阴影下束缚着。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形式上与传统教学似乎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而这些骨干教师,他们最大的闪光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包括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手段等一切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元素, 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真正做到了的素质教育。多年来,我经过不断的听课、学习、专研,受益匪浅。曾多次在民族系统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09年又参与编写了新课程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册现已出版发行。学无止境,作为青年教师更应加强“继续教育”,才能与时代同节拍,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需求。弹指一挥间,我没有虚度,而是认真地走过,我感受到了进步带给我的能量,我要由衷地说一声:“听课”是我进步的秘诀;“听课”是我成长的捷径。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