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陆游姑恶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7813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陆游姑恶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论陆游姑恶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论陆游姑恶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论陆游姑恶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论陆游姑恶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陆游姑恶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陆游姑恶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陆游姑恶诗福建师范大学 2009级 中国古代文学 叶全妹 20090450摘要:陆游作有十四首姑恶诗,很多学者认为诗中的“姑恶意象与唐琬被逐有关,同时亦有学者持相反意见。陆游所作姑恶诗有的是感于唐琬之事而作,但也有一部分诗歌是其爱国情怀的体现,还有一些只是用姑恶鸟的哀鸣作感情环境的渲染。陆游姑恶诗的思想主题并非单一,而是多样化.关键词:陆游;姑恶诗;主题思想姑恶,是一种野鸟,其名源于它的叫声。本草纲目云:“今之苦鸟,大如鸠,黑色.以四月鸣,其鸣曰苦苦。又名姑恶,人多恶之,俗以为妇被其姑苦死所化。”另见史震林西青散记载:“姑恶者,野鸟也,色纯黑,似鸦而小,长颈短尾,足高,巢水旁密条间。三月末

2、始鸣鸣常彻夜,烟雨中声尤惨也.诗云:樊川塘外一溪烟,姑恶新声最可怜.客里任他春自去,阴晴休问落花天。由此可见姑恶鸟的生活习性和与此相关的民间传说。可能是因为其叫声凄凉悲惨,所以民间盛传恶姑鸟是媳妇儿被婆婆迫害死后所化。姑恶鸟凄惨叫声,仿佛是媳妇儿在声声控诉.姑恶常常入诗,历代写姑恶鸟的诗不胜其数。其主旨大多是不离姑婆关系,或为媳妇叫冤,或站在封建立场斥诉媳妇。宋代最早写姑恶诗的是苏轼,其五禽言云:“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君不见,东诲孝妇死作三年干,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作者自注:“姑恶,水鸟也,俗云妇以姑虐死,故其声云。”施注苏诗卷十八,四库全书本。在此苏轼是为媳妇抱不平,认为媳妇之所以会

3、死是因为姑凶恶所致。其次是范成大姑恶诗,原诗作有诗序,曰:“姑恶,水禽,以其声得名,世传姑虐其妇,妇死所化。东坡诗云,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此句可以泣鬼神.余行苕霅,始闻其声,昼夜哀厉不绝。客有恶之以为此必子妇之不孝者,余为后姑恶诗曰:姑恶妇所云,恐是妇偏辞.姑言妇恶定有之,妇言姑恶未可知。姑不恶,妇不死.与人作妇亦大难,已死人言尚如此。”石湖诗集卷二。范成大认为之前关于姑恶鸟的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偏执一辞,完全听信于媳妇之言。范成大实际上是站在婆婆这一方的立场。明清两代姑恶诗更是不可枚数。而陆游作有姑恶诗十四首,在历代姑恶诗中算是数量较多的诗人。这一现象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有学者

4、认为陆游姑恶诗是陆游有感于唐琬被逐之事而作。如周作人姑恶诗话:“放翁恐怕因为有沈园的事,故不好来做正面的文章,然而那样地做却似于更有幽怨之意了。”周作人周作人散文(第二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556页。 齐治平也认为姑恶诗皆与陆游的婚姻悲剧有,他说:“陆游这些诗却把他们的痛苦告诉了后人,唤起了后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礼教的憎恨,从而起了很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特别是他一再姑恶为题来写诗,借以隐斥恶婆婆对儿媳妇的迫害,虽然还没有进一步的揭露与抨击,然而借题抒概,也可以看作他对封建家庭关系一种批判吧。” 齐治平陆游传论,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8页。陆游诗选注亦多认为姑恶诗与唐琬之事相

5、关。然亦有一些学者联系现实及其它因素,对陆游的姑恶诗背后的原因提出不同的意见.曾有学者认为陆游是身处宋代理学教化的大环境,即使对于唐琬被逐之事心有不满与无奈,也不会在诗中对其母以“姑恶”相讥。更有甚者,陆游姑恶诗多作于其母逝世多年后,出于尊者讳,更不会对其母如此不尊。参见高利华越文化与唐宋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页。笔者认为陆游十四首姑恶诗中,确是有一部分是感于唐琬被逐之事而作。但其它诗作是出于其它的思想感情所写的,不能一概而论。首先,综观陆游的十几首姑恶诗,有两个特点。其一作诗时间多是春夏之季,其二多与杜鹃并提。第一个特点可能是跟姑恶鸟的生活习性有关。据本草纲目与西青散记所载,

6、姑恶鸟多于春末夏初始鸣叫,这个季节较为容易听见姑恶鸟的叫声,所以才会引发诗人的诗情,将其写入诗中。第二个特点,多与子规、秭归、秭归、杜宇等并提。杜鹃鸟亦多活动于春夏之季,它的彻夜的悲啼同样让人倍感凄苦。再者诗歌讲求对仗,姑恶对子杜鹃,同是鸟类,亦算是工对。正因为如此,陆游姑恶诗有以上两种特点.陆游最早的一首姑恶诗,亦是争议最多的,即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女生藏深闺,未省窥墙藩.上车移所天,父母为它门。妾身虽甚愚,亦知君姑尊。下床头鸡鸣,梳髻着襦裙.堂上奉洒扫,厨中具盘餐,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姑色少不怡,衣袂湿泪痕。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放弃不敢怨,

7、所悲孤大恩。古路傍陂泽,微雨鬼火昏.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剑南诗稿卷十四清代姚范(17021771)分析陆游所作诗题,认为:“按放翁初娶唐氏,不得于姑而出。翁暮年沈氏园诗所以作也。翁意未必感此,然非所宜命题也。”姚范援鹑堂笔记卷四七姚范说此诗不一定是与唐琬有关,然而语气中存有推测。而李元春(1769-1854)云:“末四语结题,写妇之贤,方见姑恶,是对面法.婉,深,警。可以勉妇,可以戒姑.李元春历朝诗要,清道光刊本。显然将此诗与婆媳关系联系在一起.近代学者顾佛影评此诗时说:“题曰感而作诗,又诗中情绪宛转如怨慕,显见有难言之隐.”顾佛影评注剑南诗钞,上海中央书店,1935年版。可见都认为此诗与

8、唐琬被逐有关。而钱仲联所作按语云:“此诗盖有感于当前政治上之失意而发。”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第八册,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61页。钱氏认为此诗是因陆游在政治上的不得意所作.此诗作于五月,此年春天,陆游曾写过沈园二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老柳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不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可见陆游对于唐琬之事,仍是久久不能忘怀。春天游沈园所作之诗,而夏季作这样的姑恶,难免让人将两首诗联系起来。再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中详尽叙写一位少妇,尽其所能地侍奉婆婆,而最终仍不得其欢心,被遣出门。叙事之

9、详,是陆游其它姑恶诗所没有的。且所叙之事,与唐琬之事颇有几分相像,故笔者认为此诗应是感于唐琬之事而作。并非如钱仲联所言是感于政事而发。陆游的姑恶诗都是在退居山阴所作。有的姑恶诗,只是描写山阴的乡村景色及田园生活.如春晚杂兴:“小市湖桥北,幽居石棣西。蒲深姑恶哭,树密秭归啼。山茗封青箬,村酤坼赤泥。平生汗简手,投老惯扶犁.”剑南诗稿卷三十二此诗描写了作者田园生活的事物,如蒲丛中的姑恶、密树丛中的杜鹃、山茶、村酒等。再如晨起:“终夜厌姑恶,经春无秭归。溪云生惨惨,林日澹晖晖。物外孤怀胜,人间百虑非。邻翁剡中去,为我买渔衣.”剑南诗稿卷五十一 对于此诗,孔祥贤分析后认为因“厌”与“归”对举,所以 “

10、厌”的意思应该是“充满”。而诗中的“姑恶”便是涵指唐琬.而杜鹃也叫子规,秭归在三峡,以屈原的姊姊住在那里而出名。他认为“经春无秭归”是指因为陆姊进的谗言,害得唐氏被逐出陆家,后忧闷身亡。所以陆姊不敢见姑恶鸟(唐琬),陆游为何要买渔衣,是为了深入溪云去找姑恶鸟。参见孔祥贤红楼梦的破译:再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4页。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纯属牵强附会之说,并无学理性。笔者认为从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来看,陆游作此诗时的心情不是很好.而诗后所谓的买渔衣,则是有归隐之意。陆游作有二十多首“渔隐词,所表现的是欲摆脱世间所有烦恼,希冀自已不得志而受伤的心灵在山水中得到一些慰籍.如渔父:“长安拜免几公

11、卿,渔父横眠未醒。烟艇小,钓车腥.遥指梅山一点青.再如长相思:“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樽谁与同?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等。然而,并不意味着陆游其它的姑恶诗都是这一思想主题.我们试着分析几首陆游的姑恶诗,便可清楚知道陆游的姑恶并不全与唐琬有关系。如夜坐水次:房星纵,心星横,北斗高挂南斗倾.蓼根熠熠萤火明,苇丛哀哀姑恶声.我倚胡床破三更,溪风吹衣月未生。玉门关,拂云城,何时连营插汉旌?白头书生未可轻,不死令君看太平。剑南诗稿卷二十四诗中所写皆体现了作者身处僻乡,但是心仍在战

12、场.虽然自已已是一个“白头书生”,但是心中为国而战之心不可轻视。诗中的姑恶声,只是作为乡村环境描写的一部分,烘托渲染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与无奈。正如疾风所说:“诗人虽寂处山乡,仍念念不忘国事。何时连营插汉旌一句是陆游的希冀,希望这些边远的地方能插上宋军的旗帜,收复这些地方。陆游著,疾风选注陆放翁词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3页。同时于北山也认为此诗:“足见志士暮年,壮心不已.”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社出版,2006年版,第367页。另外与此相类似的姑恶诗还有很多,如南堂黙坐:“日日树头鹎鵊鸣,夜夜溪边姑恶声.堂中老子独无语,寂然似可终吾生。大鹏一举九

13、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秋虫春鸟非我类,何至伴渠!”剑南诗稿卷三十此诗后两句,诗人以大鹏自比,虽心界高远,但是只能“徒营营”,而“秋虫春鸟”即指鹎鵊与姑恶鸟,虽不是同类,但也为诗人而“鸣不平”。可见诗中的姑恶只有此层意思,并非与唐琬有关.再如夜雨:“浓云如泼墨,急雨如飞镞,激电光入牖,奔雷势掀屋。漏湿恐败书,起视自秉烛;移床顾未暇,盆盎苦不足,不如卷茵席,少忍待其复。飞萤方得意,熠熠相追逐;姑恶独何怨,菰丛声若哭。吾歌亦已悲,老死终碌碌.”剑南诗稿卷四十诗中极笔墨之至,渲染了作者所居之处的简劣。又写萤火虫欢喜地相互追逐与姑恶鸟哀怨的叫声,一喜一悲,反衬作者悲凉的心情。“终碌碌”一词体现自已不被重

14、用,碌碌无为,而即将终老一生。诗中有一种感叹时光飞逝的悲哀.还有溪上夜钓:“少时妄意学金丹,八十溪头把钓竿.露湿茭丛姑恶哭,烟深沙渚鹭鸶寒。登临每叹乾坤大,强健犹应岁月宽。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后人看.”剑南诗稿卷五十四诗中“少时妄意学金丹”一句说明陆游曾受过道教思想的影响,而“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后人看”强调自已的诗是为言志而作,希望自已的诗作能让得到后人的欣赏。陆游这种思想,屡次体现在其诗作中,如“青史无名端可耻,著书留与后人看、“此身死去诗犹在,未必无人粗见知剑南诗稿卷三十三、卷六十九。等。再如五更闻雨思季长:“幽丛鸣姑恶,高树号杜宇.惊回千里梦,听此五更雨。展转窗未明,更觉心独苦

15、.天涯怀故人,安得插两羽!”剑南诗稿卷六十六高利华认为:“诗是在特定时期写下的,彼时年老体弱,回首往事,故交零落。今天的寂寞冷落与往日的豪壮风发相形,好梦难成,难免不伤感心苦。诗采用五古形式,笔法朴拙,手法单纯,但却和感情上的厚重同在。高利华编但悲不见九州同,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66页。此笃实之说.以上所列举的这些姑恶诗的主题思想并非只与唐琬之事有关.所以笔者认为陆游钟情于姑恶鸟这个意象,或许有其它之原因。首先与陆游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山阴为南方水镇,是姑恶鸟喜欢出没的地方.陆游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听见姑恶鸟的叫声。再者,姑恶鸟的哀鸣声,易引起爱国诗人陆游的共鸣,联想到自已身处

16、僻乡,志不得抒,却日渐衰老.“廉颇老矣”之悲,无处诉说,故姑恶鸟的悲鸣让陆游不由地联想到自已的悲哀.次之,姑恶鸟的传说,陆游恐怕也是听说过的。源于唐琬之事,陆游可能对于姑恶鸟就更加留心。鉴于以上几种可能性,陆游的姑恶诗数量较其它诗人更多,且内容主题亦呈现多样化。“反打”一词原出于电影界,原义指电影观众沉醉于电影院的荧幕上的内容,忽然看到电影院正在播放的电影播放机,观众一下子从沉醉状态中苏醒过来。也就是说,人们在欣赏电影思维或体验对象化时对对象化的一种解构,而这种解构的契机在于“播放机”的发现。理论研究中,亦需要“反打”.因为有的理论研究,它的视野只关注本研究对象,而忽视其他相关研究对象。由此,对于本研究对象的过分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