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87159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京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4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考化学精品资料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4)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a)二氧化碳是由组成的;(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和构成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加压、降温,二氧化碳可转化为固态;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3分析下面两个实验,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一现象实验二现象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是否能燃烧密度比空气CO2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

2、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3)B装置实验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伸进C、D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5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色变成色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取上述变色了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管口,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由色变成了色,同时澄清的石灰水说明不稳定,易分解,澄清的石灰水变化说明了分解后又生成了6小明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

3、验(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2)装置B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是,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7鉴别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时,最简便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测定3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4、的密度C将3种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8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ABCD9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直接相互转化的是()ACO2、H2CO3BCO2、CaCO3CCO2、Ca(OH)2DH2、H2O10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人工降雨B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C作致冷剂D灭火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

5、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再结合分子的构成以及原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碳元素和氧元素;(b)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含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加压、降温,二氧化碳可转

6、化为固态;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填空【解答】解: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气体,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做干冰;故答案是:大;易;干冰【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3分析下面两个实验,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一现象实验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是否能燃烧密度比空气CO2【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填写实验报告题;碳

7、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蜡烛熄灭的顺序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既化学性质,根据塑料瓶的现象结合气压分析溶解性得出相关的结论【解答】解:实验一: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出现低处蜡烛先灭,高处蜡烛后灭的现象;实验二: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的气压变小,因此塑料瓶变瘪;结合两个实验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填: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不能、不能、大【点评】本题是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综合考查,侧重基础考查到位,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准确解答该题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

8、题:(1)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 +O2,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C(3)B装置实验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伸进C、D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填“有”或“

9、没有”)明显影响【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由反应装置,推测反应物,从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熟记反应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2)在通常情况下,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装置的特点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3)B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伸进D、E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4)根据

10、二氧化碳的性质能溶于水进行解答【解答】解:(1)选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需加热,试管口有棉花,则反应物为高锰酸钾,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 +O2;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故填:2KMnO4K2MnO4+MnO2 +O2;检验装置气密性;(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B

11、;C;(3)B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伸进D、E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故答案为: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4)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

12、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5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取上述变色了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管口,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由红色变成了紫色,同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澄清的石灰水变化说明了碳酸分解后又生成了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二氧化碳

1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紫;红;碳酸;红,紫;变浑浊;碳酸;碳酸;二氧化碳【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石蕊溶液与酸碱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小明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装置B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

14、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变瘪,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水喷湿的一半小花变红色,另一半干燥的小花不变色,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2MgO+C【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