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法家轶闻(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7158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书法家轶闻(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今书法家轶闻(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今书法家轶闻(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今书法家轶闻(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今书法家轶闻(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今书法家轶闻(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书法家轶闻(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今书法家轶闻(2)(转载)古今书法家轶闻(2) (八) 批评和创新 昔宋翼常作此书(指 “状如算子”)。翼是钟繇弟子,繇乃 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每作一点, 常隐锋而为之 王羲之 题卫夫人 笔 阵图 后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 荆州与都下书云: “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皆学逸少书。 须 吾还, 当比之。” 王僧虔 论书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 极。尝以章草答庾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 “吾昔 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 兄书, 焕若神明, 顿还旧观。” 虞龢

2、 论书表谢安善书,不重子敬。每作好书,必谓被赏,安辄题后答 之。 虞龢 论书表谢公 (安) 问王子敬: “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 同。”公曰: 外人论殊不尔。”王曰: “外人那得知!” 刘义 庆世说新语品藻子敬年十五六时,常白逸少云: “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颇异 诸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 于往法固殊, 大人宜改体。”逸少笑而不答。 张怀瓘 书估王褒入关,贵游等翕然并学褒书。(赵)文渊之书,遂被 遐弃。文渊惭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返,亦改习褒书,然竟 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一一北史儒林赵 文渊传张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齐高帝曰: “卿书殊有骨力,但

3、 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在 齐梁之际, 工书者殆无以过。 一一马宗霍 书林纪事卷太宗以书师虞世南,然尝戈脚不工,偶作“戬”字,遂空其 “戈”,令世南书之,以示魏征。曰: “今观圣作,惟戬字戈法逼 真。”太宗叹其高于藻识。 一一 宣和书谱 李阳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 不足言也。” 一一李肇 唐国史补(唐)亚栖,洛阳人,尝对御草书,两赐紫袍。自云:“凡书, 通 即变, 若执法不变, 号为奴书。” 一一刘有定 衍极注(石延军)正书入妙品,尤喜题壁,不择纸笔而得如意。人以为绝笔。异时范仲淹作文诔之云: “延年之笔,颜筋柳骨, 散落人间, 宝为

4、神物。” 一一 宣和书谱 文彦博善书。黄山谷尝谓之曰:“公书极似苏灵芝。”公 曰: “灵芝墨猪耳。”盖不肯与灵芝相侪也。 一一马宗霍 书林纪事卷二东坡作书,于卷后余数尺,曰: “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其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 “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 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日:“公之字固不敢轻议, 然间 觉褊浅, 亦甚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 曾敏行 独 醒杂志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 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 史、 僧怀素、 高闲墨迹, 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 山谷题跋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 以与

5、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 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 自成家, 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 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 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 “臣书刷字。” 米芾 海岳名言徽宗命元章书周官篇于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 “一洗二王恶札, 照耀皇宋万古。” 毛晋 海岳志林(黄慎)初至扬郡,仿萧晨、韩苑辈工笔人物,书法钟繇,以 至模山范水,其道不行。于是闭户三年,变楷为行,变工为写;又 三年,变书为大草,变人物为泼墨大写

6、。于是, 道大行矣。 谢堃 书画所见录乾嘉之间,都下言书皆推翁(方纲)刘(墉)两家。戈仙舟学 士,覃谿之婿,而石庵门人也,尝质石庵书诣于覃谿。覃谿曰: “问汝师那一笔是古人。”学士以告石庵。石庵曰: “我自成我 书耳。 问汝岳翁那一笔是自己。” 马宗霍 书林纪 事卷二二十五岁由长安移家回浙江,在杭州遇见一位安徽朋友 (陈独秀),第一面一开口就向我说:“昨天看见你写的一首诗,诗 很好,字侧其俗在骨。”这句话初听到,实在有点刺耳。但仔细 想一想,确实不差,应该痛改前非,重新学起。 沈尹默学书丛话自习的回忆上海有活报者,谓: “王福庵篆隶等描花,沈尹默富商撑腰 脊;”又谓:“福庵书平铺直叙,一无足觇

7、;尹默书王字底子尚不算 差,但其笔趣则缺然,不足名士家。”此论尚非过为诋毁,特尹 默不可与福庵并论。尹默书工夫不差,相当知笔法,惟以深于 临摹,入而不出,故灵变不足,然无匠气,究非今日其他书家可望 其肩背也。尹默年必展览其书一次收入巨万,谓之“富商 撑腰”亦不诬。 马叙伦 石屋续沈(弘一李叔同)晚年曾批评自己的书法说:“朽人于写字时, 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于常 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 帖、某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摩。故朽人所写之字,应 作一张图案画观之斯可矣。无论写字刻印等,皆足以表示 作者之性格。朽人之字所文者:平淡,恬静、 冲逸

8、之致也。” 林子青 漫谈弘一法师的书法按古今书法家的批评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 文化万古常青的根本所在之一。 批评应当包括自我审视这 一批评方式。不溢美,不淹恶,能使批评促进创新。当然还应 当包括批评环境的培育。 (九) 人品和个性郗太傅(应是太尉郗鉴)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 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 卧,如不闻。”郗公云: “正此好!”访之, 乃是逸少, 因嫁女与 焉。一一世说新语雅量王右军与谢(安)太傅共登治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 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

9、暇给。今 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 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一一 世 说新语言语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 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 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 李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 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羲之性好鹅。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馀,右军清 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 深。道士乃言性好道、德,

10、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 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 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 笼鹅而归。 虞龢 论书表按王羲之人品,世谓 “骨鲠”;个性爱鹅,众说荒诞。包 世臣艺舟双楫:“余学汉分而悟其法,以观晋唐真行,无不 合者。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 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名指外振,如鹅之两掌拨水 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将羲之爱鹅与羲之 笔法作如此联想,实属穿凿附会。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 域关系一文说:王羲之故乡琅玡是天师道发源地,王氏世奉 天师道,为家族世传之宗教,抄经是必然的行为,且必以善书者 抄之,是为功德之事。故

11、道士 “缣素早办”而俟之。鹅,乃道教 中服食雅好之上品,被列入 本草纲目, 能去五脏之毒。 故大王爱鹅,是道家风范,无关书法或指法。此说令人信服,陈 寅恪别具文化慧眼。魏晋士人好服五石散,药性燥烈,或以酒 消渴,或解衣赤膀,或食鹅去毒。至今,江南百姓尚好在端午节 前后服食新鹅。又,天师道不逊家讳,长幼同用“之”作名,通婚 者也必奉天师道,酷似西方宗教之习俗。奉天主教者、奉东 正教者,既全家信奉,又异教不通婚。 郗、 王两族世为姻亲 即是。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安)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 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著门外。”谢后见王,曰: “题之上殿 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

12、“魏祚所以不长。”谢 以为名言。(宋明帝文章志曰:太元中,新宫成,议者欲屈王 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谢安与王语次,因及魏时起陵云阁,忘 题榜,乃使韦仲将悬橙上题之, 比下,须发尽白,裁馀气息。还 语子弟云: “宜绝楷法!”安欲以此风动其意,王解其旨,正色 曰:“此奇事。 韦仲将魏朝大臣, 宁可使其若此, 有以知魏德 之不长。”安知其心,乃不复逼之。)一一世说新语方 正(羊欣)父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 数幅而去。欣书本工,因此弥善。 欣素好黄老,常手自书 章,有病不服药,饮苻水而已。欣书既得王法,故时人云:“买王 得

13、羊,不失所望。”今大令书中风神怯而瘦者, 往往是羊也。 一一马宗霍 书林纪事卷二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羊欣)书扇,常不奉命。元显怒,乃 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论者称焉。南史羊欣传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 “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谋 矣。” 南史李邕重义爱士,为文长于碑颂,而复多自书,人奉金帛以请, 前后所受巨万计。然能拯孤恤穷,家无厚积,人亦不以为咎 也。 朱长文 续书断穆宗时,(柳公权)以夏州书记入奏。帝曰:“朕尝于佛庙见 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帝问公权用笔法, 对曰: “心正

14、则笔正,乃可为法。”帝致容,悟其以笔谏也。 朱长文 续书断柳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版,问遗岁时矩万, 多为主藏所窃,唯笔砚图画, 自扃鐍之。 马宗霍 书林 纪事卷二五代杨凝式久居洛,多遨游佛寺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 赏泳,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 时人 以 “杨风子”呼之。 马宗霍 书林纪事卷二东坡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 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 制不售, 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 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 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 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

15、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 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 称嗟,至有泣下者。 何薳春渚纪闻长沙之湘西,有道林、岳麓二寺,名刹也。唐沈传师有 道士林,大字犹掌,书牌藏于寺中,常以一小阁贮之。米元 章为微官时,游宦过其下,艤舟湘江,就寺主僧借观。一夕,张帆 携之遁去。僧亟讼于官,官为遣健步追取还。 世以为口实 也。 蔡絛 铁围山丛话(赵)子昂见僧雪庵书酒帘,以为胜己,荐之于朝,名重一 时。 僧书必未果胜, 而子昂奖拔之谊不可及。 梁? 评书帖延祐间,兴圣官成。中官李丞相邦宁传奉太后懿旨,命赵 集贤孟頫书额。对曰: “凡禁匾皆李雪庵所书,公宜奏闻。”既 而,命李、赵偕至雪庵处。雪庵曰: “子昂何不书,而以属吾 耶?”李因具言之,雪庵遂不固辞。前辈推让之风, 岂后人所可 企哉! 陶宗仪 辍耕录一日,有二白莲道者造门求字。门子报曰: “两居士在门 前求见相公。”松雪怒曰: “甚么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 耶?个样吃素食的风头巾,甚么也称居士?”管夫人闻之, 自内 而出曰: “相公不要恁地焦躁,有钱买得物事吃。”松雪犹愀然 不乐。少顷,两道者入,谒罢,袖携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