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86149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线工程应急救援预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文档下载可编辑*工程应急预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 *公司编制日期: 2018 年 03 月 30 日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目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一、编制目的为认真贯彻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依据安全生产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以指导和提高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素质,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解决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隐患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过程控制,消除和减少施工全过程的事故隐患,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为了防

2、止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制定本预案。二、危险性分析经过各方面的资料收集, 在危险源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如下:1、高处坠落事故: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过程中, 施工人员不慎掉入基坑造成事故;2、管沟坍塌事故: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过程中由于边坡不稳或土质不良, 导致事故 , 发生几率很高;3、触电伤害事故:人体接触裸露的电线或接触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 触摸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 以及触电后坠落和雷击等事故. 特别在钢筋绑扎中事故发生率很高;4、仓库设施着火

3、:由于物品燃烧, 导致仓库着火 , 发生率比较高;5、交通安全事故:由于机械人员醉酒、疲劳或违章行驶导致交通安全事故. 由于工作面广,基坑开挖土方量大,自卸车多,事故发生率很高;6、洪涝灾害事故;7、食物中毒事故;8、物体打击;9、机械伤害。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预案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对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实施有序救援,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2、预案基本原则: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单位救援和社会救援相结合。四.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4.1 、应急组织机构图专

4、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抢安后善事险全勤后故组保保处调卫障理查组组组组4.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项目经理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成员分别由项目经理、生产负责人、安全员组成。安全员是应急救援第一执行人,担任副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生产负责人是电焊伤害事故、车辆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应急第一负责人,分别负责相应事故救援组织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4.3 应急小组下设机构及职责抢险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生产负责人、作业班子组成。主要职责是: 组织实施抢险行

5、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安全保卫组:组长由安全员担任,成员由生产队长、作业班子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后勤保障部: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物资部、行政部、食堂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善后处理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领导班子组成。主要职责是: 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事故调查组: 组长由项目经理、公司责任部门领导

6、担任,成员有项目安全员,公司相关部门,公司有关技术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4.4 、预防与预警4.1 预防( 1)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强化管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2)重点部位项目,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旁站监督制度。( 3)随施工进度,及时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各类竖井安全门栏必须设制警示牌。( 4)安全专业人员,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巡查,发现隐患及时落实解决。4.2 预警1 、危险源监控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率,采取如下措施:1)

7、 由项目部组织工作人员培训 , 进行安全方面交底工作 . 施工班组每天早晨开例会 , 确保农民工把安全生产记入心中;2) 大型模板的支拆和堆放要严格遵守国家规范规定, 不允许蛮干;3) 各部门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指导, 经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排查设备故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措施;4) 基坑开挖时要严格按国家规范和设计规定开挖, 确保边坡稳定。 在边坡四周设置防护网和警示牌,防止人员坠入基坑;5) 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建立临时用电检查制度, 按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

8、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 抽查记录存档。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从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敷。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的规定。6) 工程车在行驶当中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不得闯红灯;7) 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预测预警机制,进行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2、预警行动当值班人员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 要及时告诉当事人整改, 并报告指挥部负责人,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疏散周边人员。

9、五、信息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值班人员应立即拨打110 和 120, 同时向指挥长报告, 指挥长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核实情况, 根据核实后的第一手情况初次评价安全事故的等级, 确定响应级别, 并向东湖水库输水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工程项目指挥部报告, 报告时间不能超过20 分钟。2、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 事故简要经过 ; 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 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 采取的措施和其他应报告的情况;3、指挥长接到事故报告后, 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施救, 防

10、止事故扩大 ,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六、应急处置6.1 、响应分级按照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根据国家规定以及依照工程实际情况, 分为1)三级重大安全事故:无死亡,造成人身伤害1-5 人的;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2)二级重大安全事故: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20 万元。3)一级重大安全事故:死亡3人以下(含3 人);直接经济损失60 万元以上。对应事故等级采用级、级、级。6.2.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接警、警情判断、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恢复正常、应急结束。事故灾难发生后,报警信息应迅速汇集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立即传送到各专业区域应急救援小组。接警时应做好事

11、故的详细情况记录和联系方式等。 报警得到初步认定后, 应立即按规定等程序发出预警信息和及时发布警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警报后,根据事故报告的详细信息,对警情做出判断,由应急中心指挥长或现场指挥人员确定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派出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和专家组等。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后, 各应急救援班组要及时进入事故现场, 积极开展人员救助、 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当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 应向东湖水库输水工程项目指挥部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扩大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

12、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应急响应结束后,应由应急处置指挥部按照规定程序宣布应急响应结束。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6.3. 应急处置措施1) 安全事故发生后, 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突发性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判定事故级别及诱发因素等,并立即向东湖水库输水工程项目指挥部汇报,在处置过程中, 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2) 各专业救援小组要积极配合展开事故救援工作,及时动员组织施工段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3)经过确定,险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东湖水库输水工程项目指挥部审核后,宣布险情或灾情应急期结束。七、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措施7.1 应急预案、高空坠落1 )、高空坠落、撞击、挤压可能在胸部内脏破裂出血,伤者表面无出血,但表面出现面色苍白、腹痛、意识不清、四肢发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