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5607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 、电话 发明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基本结构 :话筒 :金属盒、碳粒、膜片听筒 :磁铁、螺线管、薄铁片 工作原理 : 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 ,电流延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 ,在另一端 , 电流使 听筒的膜片振动 , 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即 :声音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振动 ( 声音 ) 电话的种类 :录音电话 ;投币电话 ;移动电话 ;磁卡电话 ;可视电话 ; 无绳电话。2 、电话交换机 作用 : 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占线 : 对方电话机正在使用 ; 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不够用。 发展 : 手工交换机 ; 自动交换机 ; 程控电话交换机。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2、 模拟信号 : 声音转换为信号电流时 , 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 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 , “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 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特点 :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 ,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 ,从而使信 号丢失一些信息 , 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 , 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数字信号 : 用不同的符号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特点: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 ,形式简单 ,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二、电磁波的海洋1 、产生 :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2

3、 、传播 : 不需要介质 (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波速:在真空中最快,c=3 x 108m/s4、波速c与波长入、频率f的关系:c=入f在同一种介质中 , 波速一定时 ,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5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 光波也是电磁波。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的接收发射 : 由广播电台完成。声信号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接收 : 由收音机完成各种电磁波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取出音频信号并放大声音2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 : 见课本 p973 、移动电话 :既是无线电发射台 ,也是无线电接收台 工作方式 :

4、 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化为高频电信号 , 并发射出去 , 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到电 磁波 , 使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 基地台 : 手持移动电话很小 , 发射功率不大 , 它的天线也很简单 , 灵敏度不高。因此 , 它跟其 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无绳电话 : 主机与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 , 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工作区域大约在几十米 到几百米的范围内。 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见课本p9899科学世界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波长10m1mm频率30mhz 3 x 105mhz=它比无线电波(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 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

5、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折射。 因此每隔50km左右要 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 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 , 再发射到下一站去 , 一站一站地传下去 , 将信 息传向远方。2 、卫星通信 :借助地球同步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用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可以使它转发的微波天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达到地球上的很大范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卫星传送的。 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 , 就覆装盖了 几乎全部地球表面 , 可以实现全球通信。3 、光纤通信 :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导纤维光不但能够沿直线传播,也可以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 还可以沿着玻璃丝进行传播 , 激光用于实际的通信就是使激光在特殊管道 光导纤维中传播。光纤通信通信容量极大 , 不怕雷击 , 不受电磁干扰 , 通信质量高 , 保密性好。4 、网络通信 :把计算机联在一起 ,可以进行网络通信。利用因特网可以收发电子邮件、查阅 资料、看新闻、购物、视频点播、聊天 , 还可以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最频繁的网络通信方式 : 电子邮件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 因特网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主要靠导线、光缆、微波来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