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54206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建议制定“ “理实一体化”课程试点指导方案”1. 该类课程适合于实践性强的课程,且不是该课程所有内容都适合。2. 该类课程实施条件较高:情境条件、教师、载体项目、岗位针对性岗位分析等等,老师们对此没认识、学校少条件,冒然全面推开有难度或流于形式。3. 路宝利是专家,可以多听他的意见或由他起草一份指导方案。 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

2、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

3、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 “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 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 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

4、才。二、实施原则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整理为word格式2、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相匹配的原则。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3、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统一的原则。4、专业应用能力与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在突出专业应用于创新能力目标基础上,全面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框。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事业要求达到高度一致5、遵从科学认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教学设计应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

5、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6、产、学、研、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学科发展新成果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学科专业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7、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开展。三、总体要求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各院(系、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的关联性,时间、空间的可行性,资源条件的保障性,来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课程。1、对适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系列课程,研究制定出一体化的课程整合计划,

6、 对已具备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课程,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并申请付诸试点实施。2、新制定的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将理实一体化课程明确标明纳入课程体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的课程可统一填写课程调整申请,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实施。3、从2016-2017第1学期开始,要求各本科专业2012级以后的各年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至少开设2门,其它专业至少开设一门 “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各年级开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以后。对于适宜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公共课程,每个学科门类可选择开设一门作为试点课程。四、主要内容1、构建系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综合

7、改革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整理为word格式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2、研究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研究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目标相统一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名称,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保障条件和实施建议。3、组织开发 “理实一体化”课程讲义或教材。依据制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质要求和实施过程,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材教学单元。 4、整合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依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授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调整建设

8、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复合型教学场地。首先校内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应创设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有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5、加快建设“双师型”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各专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懂市场、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6、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标准改变传统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卷面考试忽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全面考核,在遵循多元化、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

9、过程性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办法,逐步建成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构建多维教学目标的全面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考评、学生自评互评、行标测评、同行专家综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和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课程学分互换等制度。 五、组织机构1、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发动,具体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审核、课程运行的编排、跨院整理为word格式(系)教学资源的

10、调配等相关事宜。2、各院(系、部)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部主任、实验中心(室)主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的小组,负责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研发、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等相关工作任务。六、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2016年4月)。教务处组织召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介绍我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任务。2、课程开发阶段(2016年5月-6月)。各院(系、部)按专业研究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总体方案;完成2016级培养方案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置;确定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3、课程建

11、设阶段(2016年6月-9月)。对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完成制定课程标准和其他教学文档材料,选定任课教师或课程小组成员,确定教学场地,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对总体方案中其他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的基本建设需在开课学期前完成。4、课程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本学年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第一轮试点工作。在试验过程中,注重过程检查、收集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信息。5、课程验收与总结阶段(2017年8月-9月)。组织进行试点课程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我校下一轮和进一步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七、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校、院(系

12、部)二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充分组织课程的开发论证、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调配,大力支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教师培训,及时解决试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2、资源条件保障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验与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特别是鼓励校与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整理为word格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更适宜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良好教学环境,优先满足需要。对尚缺的必备仪器设备尽早申请安排购置,对有所增加的低值易耗品学校大力支持,满足需要。对于上课

13、场所、课表时间安排优先考虑, 满足必要的要求。3、政策扶持(1)项目管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按课程建设项目管理。(2)工作量补贴。对已制定的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若涉及到比原有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少的情况,工作量仍按原加和学时计算;若与加和学时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计算工作量可适当增加系数(1.5);对于新制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工作量计算系数也按(1.5)。因教学改革试点增加的工作量有学校另行拨付。(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支持试点课程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各院(系部)优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实践体验或挂职锻炼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和从企业、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4)教学评价。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向承担试点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学生评教三年内不计后10%。4、经费支持每个试点课程资助项目经费(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教务处 2016.4.9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